日本動漫的盛行屬不屬於一種文化入侵?

侯崇飛

我認為,網易作為一個公司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陰陽師作為網易的一款遊戲產品必然是要給網易帶來創收的,儘管陰陽師是一款日式手遊,請來的配音演員的陣容也都是知名的日本動畫CV,但這都是針對了特定的玩家群體的需求產生的結果。只能說陰陽師是主要面向喜愛日本ACG文化和聲優的玩家群體制作的遊戲罷了,並且憑藉優秀的人設也吸引了不少該群體之外的玩家。網易也只是針對市場需求製作了一款日本CV配音的日式手遊,根本就上升不到文化入侵的高度好嘛!就像開發一款產品,總要針對特定群體並且瞭解特定群體的需求一樣。

而且日本ACG文化的忠實粉絲遍佈世界各地,甚至很多歐美國家的人也是日本ACG文化的愛好者,因此這就更談不上文化入侵了。所以日本動畫在國內的盛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本身的因素:例如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以及優秀的劇情和故事等等。包括很多優秀的國產動畫也伴隨著我們這一代長大,然而現在在電視上根本看不到了。真正實現文化入侵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而我們引進的日本動畫只是文化產品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僅僅因為日本動畫作品的盛行就談到文化入侵,未免有點危言聳聽了~畢竟現在國內還不停的引進外國電影進入院線,在當今這個世界的我們要想完全不接觸國外的文化盒文化產品是不太可能的,總要對外界有所瞭解吧。

所以老鐵,你想的有點多了。未來我們國家也會有層出不窮的優秀作品並且為世界所知,國外的觀眾喜愛我們的作品的話,你會稱為文化入侵嗎?我相信不會的。

17


無名修仙組織

首先說結論:是,簡直是再明顯不過的答案。

其實我一直覺得,“文化入侵”這幾個字並不屬於貶義詞。因為文化本身就具有傳播性,如果是影響力大的文化,那麼必然會對接觸者產生深刻的影響。

以日漫為例,點進來的各位可以想想,你們在說到日本時,是否立刻就能夠想到什麼海邊、廟會、學園祭之類的東西?這些就是日本動漫帶給大家的“洗腦”了。現在國內有不少動漫迷特別痴迷日本,覺得有生之年砸鍋賣鐵都要去,甚至於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去學啥,也要堅持哪怕辭職不幹了,都要到日本留個學。更極端一點的,有些中二還會為二戰日軍唱讚歌,沒事兒穿著鬼子服去COS現場,這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而面對這樣的問題,單純扣帽子,說什麼漢奸之類是沒有意義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有什麼方式,用我們的文化去入侵別人。想想看,日本當年就是受到了中華文化入侵的,至今還在使用漢字,可見一斑。而美國的娛樂文化也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美式英雄的電影票房每次都能大賣,說實話,美國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跟中國的集體意識觀念是完全相悖的,但架不住人家就是好看,所以你根本扛不住。

中國目前為止的文化輸出,往往都太過於“高大上”。動不動就是一堆人在那兒京劇變臉,或者打太極之類的。要麼就是什麼孔子學院。雖然官媒吹噓這些文化傳播影響很大,老外都叫“CHINA GOOD”,但是對大多數老外而言,這種宣傳是沒有卵用的,無非是中國的領導自己滿意罷了。因為對他們構不成吸引力。你再怎麼變臉,效果也比不上李小龍跟成龍打鬥的精彩,比不上日漫當中旗袍的誘惑。甚至於還不如熊貓的影響力。

這也是我一直希望國漫能夠崛起的原因。動漫本身具有天然的親和力,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傳播本國的思想跟文化,而且往往是從“娃娃抓起”的。真心希望國家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即便高大上,也要等到先入侵到老外的腦子裡,再去讓他們自己過來尋求高大上。這對中國形象的傳播也是極具意義的。


三叔侃侃

屬於。



雖然我喜歡看動日漫,看國漫,雖然我也不想這麼承認,但真的是這樣的,文化入侵。

先來看文化入侵的含義:

文化入侵顧名思義即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它國或另一民族通過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達到的征服行為。

看到這裡,相信我們都明白了吧?文化入侵是讓人們思想和文化發生改變,以至於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一,思想如何改變?



1,日漫的受眾觀眾差不多都是全年齡,所以他們考慮了自己國家動漫的深度。以夏目友人帳為例,這部動漫確實真的不錯,但這類動畫看多了就會對日本的祭祀,神之類的感興趣,而且想去日本實地參觀,更有甚者,開始想到日本的靖國神社,覺得它開始有意思,而不是日本對戰爭的不思悔改。這,已經開始完全顛倒黑白了。

這是日漫讓動漫愛好者對歷史客觀事件的誤導。



2,日本動漫流行姐弟戀,母子戀,父女戀,可見日本這個國家是默認這些行為的,但我們國家對這些倫理事件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看多了日漫,如果沒有自主的分辨力的話,孩子們是很容易模仿這些動畫行為的。

這是日漫讓一部分動漫愛好者對生活倫理的誤導。

二,日漫文化如何入侵?



1,主動學習。由於日漫的日趨強大,看日漫的人數在增多,所以翻譯日漫開始變得有利可圖。於是一部分人開始學習主動日語,為賺錢而努力。因為會了,所以也會自然而然的接觸和學習日本更多的文化,是不是時間久了,思想會變得和日本人差不多,成為一箇中國式的日本人了呢?

百分之九十九的日漫都是日語,所以觀看者在看多了一句臺詞後,自然而然的就會學會了。歐亞粟米(晚安),剛把路(加油),偶哈有(早安),某豆(但是),三三(老師)……

當然學習日語只是其一,販賣日本商品也在不經意間流行。


(我不代言手機的,只是為了說明內容( •̥́ ˍ •̀ू ))

2,畫面衝擊,造成嚮往知心。日漫的畫風太強了,也太美了,所以看到一些美的畫面,動漫迷們就會忍不住的問這是什麼,並且開始查閱資料,甚至想整到這種東西。如果沒有買到,那麼就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去日本,整一個。從而帶動日本經濟發展,為日本GDP坐了貢獻,讓它更加有錢買槍支彈藥了。



三,國漫當自強。

我們這裡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素材來製作動畫,不覺得可笑嗎?行,歷史題材太單一,那完全可以製作別的類型啊,網絡小說那麼強,可以改編啊。畫質不行,可以學啊,如果不努力,那麼動漫迷們肯定就會去看別的,日漫是首當其衝,低齡漫迷如果有部分不知道如何理智去看,天長日久,那麼肯定容易被日漫思想引導,造成三觀錯位,從而誤入歧途。

所以,國漫擔當的不僅僅是振興國漫曾經輝煌的使命,更是對部分動漫愛好者,思想拯救的使命。

國漫,加油!

最後放一張我大秦時明月的美圖鎮樓。


文藝筱簡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搞清楚“什麼情況下才會被入侵”。

1、侵略之心,人皆有之。

人類社群發展到一定時期,總有資源開始短缺、野心難以滿足的時候,這個時候,社群內的人就會將目光移向社群之外,企圖尋找新大陸、新市場。這種心態,不止日本,在任何族群,都是一樣的,不然怎麼會有麥哲倫的環球旅行呢?怎麼會有秦始皇的一統中原呢?怎麼會有現在各國的外貿和全球一體化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侵略他人的心(不全指武力入侵哈),誰都有。

2、人皆有之不是關鍵,關鍵是能否成功?

春秋戰國,想一統天下的諸侯層出不窮,而實現這個遠大理想的,唯秦始皇一人。所以有賊心沒用,還要有賊膽、有賊的實力和運氣。同時也說明:沒成功的,不等於沒有過那個賊膽。

3、比對方為什麼能成功更值得研究的是:你為什麼被入侵?!

結論就一個:因為你落後了。

所以,如果在法庭上,“日本動漫的盛行屬不屬於一種文化入侵”這樣的問題,根本屬於偽問題,甚至是屬於違規的“錯誤誘導性提問”。


九九奇數

是,當然你可以抵制日貨,或者把任何與“日本”扯上一點關係的人稱作漢奸。

如果你沒有那麼偏激,那就請往下看。

首先,陰陽師的原產地是中國,無論是這個遊戲還是這個職業。想看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要去日本,正宗的詠春拳在德國,這本身就是中原文化傳過去的東西,現在卻被看成“文化入侵”。入侵這兩個字用的很好,圈起來,可以用來戳我們的脊樑骨。

第二,這款遊戲中的“日化元素”。首先是無可辯駁的,日語。阿,純粹的日語,這遊戲裡的配音貌似一句漢語都沒有,除了擬聲詞。文化入侵……?可我一句都沒聽懂啊,也沒人逼我學日語,我也不準備學。

綜上,文化入侵是文化入侵,玩家玩的是遊戲質量和遊戲黏度。垃圾的遊戲無論你怎麼抹黑別人,你的也沒人玩。


狂耍大寶劍

雖然作為一個長期被二次元和很多網絡遊戲洗腦的人,但是不得不說的喵,這種問題的焦點並不是爭議所謂的文化入侵和是否需要警惕文化入侵,而是:固有的歷史與政治觀念在新文化的衝擊下是否會發生逆轉的改變,以至於影響國家運行偏離原有軌道。如同題主所寫的問題描述「要知道我以前對日本軍隊和政府都是抱仇視態度的,尤其在釣魚島問題發生之後,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對吧,一定想的是文化入侵之後帶來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文化入侵這個過程,雖然本喵不是很想在這種話題下談什麼政治的說,但是泥萌大概都是這樣想的,否則提這種概念本身沒有意義的說。

特別是類比於美國文化入侵可能並不合適。

提一個政治心理學的辦法,如果需要調查的話,可以考慮調查動漫愛好者的identity politics,即認同政治傾向,以證明這種文化入侵是否產生了絕對的影響和效果,之所以不去討論民族認同是因為民族認同概念太過於寬泛以至於有很大的遮蔽性進而很可能導致偏差,而不討論文化認同是因為文化是多維度的事情,認同文化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性,只是說是否帶來潛在的影響,而影響又歸根於認同政治上。

不得不說的喵~文化入侵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概念,除過在宗教和教育上,其它領域的文化入侵的例證並不算完全充分。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能給這個問題一個很好的答案,無論舉出什麼樣的例子,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宗教和教育在塑造每一個個體即人的價值觀傾向上有先天的優勢,且潛移默化的服務於政治,所以identity politics有很強的影響能力。但是娛樂產品呢,比如說動漫是否有相同的效果,的確不好說的喵。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或多或少會有影響。所以有時候也會用文化交流或者融合來替代這種說法,以緩和一些語言上的矛盾。

在傾聽別人看法的時候,很多人給本喵都會舉出好萊塢的例子,就如題主也如此寫道,有的答主也提到法國通過“文化例外”來去美國化,為此以此來類比一下日本動漫,但是這個事情往往成為了孤證,美國對外輸出文化歸根不在於如何設計文化入侵,而是在完成公共外交這個理念,那麼來說輸出文化反而成為了工具,這與日本動漫進入中國市場可能並一樣。


雨淚星晴

文化入侵?呵呵了。這個概念早就沒必要再提了,多少人看美劇,多少人看韓劇,多少人看動漫,小時候玩的遊戲,從俄羅斯方塊到瑪麗兄弟,從拳皇到恐龍快打,從CS到魔獸世界,我們的思想早就文化入侵了。中國在全世界辦孔子學院,算不算文化入侵,還珠格格都能翻譯成外語出口外國,中國電視劇在多少國家熱播,為什麼外國叫兼容幷蓄,換了我們就文化入侵了。再說不知道誰入侵誰,日本有多少三國題材的動漫和遊戲,我倒是覺得是中國文化入侵了日本,像陰陽師這樣的遊戲也是同理,只不過他們改成了日本陰陽師,其實怎麼都脫離不了中國的影子,知不知道里面還有黑白無常,有孟婆,般若等人物,日本人都能接受,試想我們如果做了陰陽師這個遊戲會有卑彌呼大蛇這些日本妖怪嗎?真正的文化入侵是,我們必須學英語,並且一個國學專業,英語考不過不能上研究生博士,評職稱要職稱英語,英語對我們來說真的這麼重要嗎?學外語,並且把英語當做最重要的技能是多可笑,多少研究生考試根本不考語文,反而必考英語,這是為什麼?為高水平人才有朝一日加入其他國籍提供必要的語言培訓?呵呵,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阿貓大校

《陰陽師》能火併不是因為它的和風,而是因為它的劇情、畫面、玩法都做的不錯,國內和風遊戲盛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然而和風只是個噱頭,遊戲質量上不去照樣不火。而且《陰陽師》對外宣傳是和風遊戲,但並非如此,其中摻雜了不少其他元素。準確點說,《陰陽師》算是個以和風為主的東方題材遊戲

​和風遊戲中做的不錯的還是有的,比如《朧村正》,然而聽說過的又有多少呢?這可是純和風遊戲。


​關於問答中提出的日本動漫盛行屬不屬於一種文化入侵。我覺得屬於,不止日本動漫,韓國歌舞、韓劇、好萊塢電影、美劇、日劇等我覺得都是一種文化入侵。但那又如何!中華民族何時怕過文化入侵,對別人來說屬於文化入侵,對我們來說屬於包容學習。我們包容他們說明他們有借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當然當包容學習這些東西害大於利時,就要果斷放棄和禁止。比如前段時間的限韓令。

對別的方面理解不多,不敢斷言,但對於動漫,我卻有著迷之自信。日漫最盛行的時代已經過去,國漫已經從日漫學習到不少東西,現在國漫進步之大令人震驚,火到國外的動漫不再只有日漫,美漫了!以後該輪到國漫進行“文化入侵”的時代了!不出五年國漫將徹底為自己正名!國漫一直需要的不是崛起而是王者歸來!

推薦以下幾部國漫

那年那兔那些事


瘋味英雄​


黑白無雙​
雙月之城​

​​​​超神學院


cpz1

我玩遊戲只看遊戲本身的可玩性,對是什麼風格的不在意,陰陽師他的御魂,覺醒,技能系統比較其他遊戲無上限轉身,無上限裝備精煉,無上限技能強化好得多。遊戲需要多元,需要很大的隨機性才能發展,對於同樣劇情一成不變的任務,只有充值才能保證戰力,你不覺得陰陽師不存在這樣的情況麼,當然陰陽師也有不足之處,太傷身體。對於其他日系如崩壞,2就完全沒有3的可玩性高,這是遊戲系統本身的原因,並不是風格的原因,再說X戰娘,我也曾經涉獵,一打6,紅色英雄只要一個,其他的按我看來只需要畫成貓貓狗狗就可以了,因為沒人在意了,我想這已經違背了製作人的初衷。所以遊戲人制作一個遊戲角色,材料甚至場景,都不要讓他慢慢的失去作用,無論是10級50級100級,都要讓人無時無刻都考慮這個設置有什麼深意,有什麼特別的玩法,這個角色有什麼特殊的位置,我認為隨機化,多元化將是未來遊戲趨勢。沒遊戲玩的朋友我推薦最近玩的幾款遊戲:策略英雄,不思議迷宮,符文重生,江湖風雲錄,祝大家玩的愉快


天意910188419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如甲乙兩個人爭論一個問題。甲乙同是高中生,甲可以指出乙觀點中的錯誤,乙同樣可以指出甲的錯誤,他們兩者可以參考彼此向正確的答案前進。可是如果甲是高中生,乙是小學生。兩者知識不對等,那麼乙只能全聽甲的!當然乙也可以不參考甲,繼續堅持自己的幼稚的想法。文化同樣如此,各國人民彼此交流時,自然而然會去選擇那些更加優秀的思想,而不是那種腐朽沒落的思想。所以兩種文化存在的關係,而取捨卻在經歷兩種文化的人。

因此一個沒有自己的活力、不能符合時代的文化,不需要別人來入侵,內部自己就會崩壞。也只有沒有自我信心的文化才害怕別的文化的挑戰,因為它就如小學生一樣,知識存在巨大的弱點,會害怕被一一揭露出來。人們會如何選擇?你說這算是入侵麼?

文化交流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會出現競爭,人們自然會選擇好的一方!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學習優秀的文化,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文化,增強競爭力,成為被人們選擇的一方。而不是找文化入侵的藉口,來懼怕文化交流,害怕與其他文化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