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控是一种能力

生命自控是一种能力

冯承平先生

近日,中国国学院七周年庆典暨国学新时代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国学名家、国际友人和国学爱好者等齐聚鸟巢。论坛峰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其中两句话引起我的注意。

其一是北大学者楼宇烈先生所言:“国学进入新时代,要真正落地,落实到每个人心里,修心养德,人在自觉自律是核心问题。”其二是“年度智慧传承奖”获得者冯承平先生的一句话:“生命自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能力。”楼宇烈重点强调了诚和敬在修身中的重要性,冯承平则强调树立生命共同体的中道智慧理念,都提及了个体修身与外部社会的关联。

楼宇烈是中国国学院院长,也是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大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在中哲领域颇有建树。冯承平系作家、文化学者和佛学家,同时也是中道智慧研究院院长,崆峒易理养生法第四代掌门人。和楼宇烈教授素未谋面,对他的东哲学说也不太了解,与冯承平先生倒是有过几度邂逅,去年的一次作家笔会上,更有幸成为临铺的兄弟。

冯先生是位修身之人,坚持早睡早起自然法则,和我这夜猫子有那么三四个时区的时差。为了不影响冯先生早休,我自觉出门消遣,后夜才回房休息,是以为敬。我自古就受入睡太轻的困扰,风吹草动皆易醒来,因此很怕与生人同寝,没想到冯先生早起更轻,我在梦中竟未察觉,直到日晒三竿我起床时,冯先生才从外边回房,果然是修行之人。

我并非什么修行之人,对修行之人也秉持两色眼镜看待。对于那些新年不惜重金抢头柱香,作奸犯科还祈祷神灵护囿者,我一向认为这些人不仅不在修行之列,而且多为企图贿赂的末世小鬼。而对于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修心之人,尤其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我一直心存敬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冯承平先生属于后者。

冯承平先生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作家、文化学者以及佛学家,尽管佛学是他的主攻,我能感觉到他的佛学修为中,贯通着传统国学儒、道、释以及养生的荟萃。我曾在旅途中请教过冯先生其中道智慧所指,可惜冯先生的话太多渊博深邃,以我的浅薄一时未能尽解,但他话语中对传统儒、道、释的萃取,还是能领略一二。比如他强调的践行国学养生,追求的日日精进,尊时守位,尊道贵德,敬天爱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此前不止一位修行的朋友说我比较“道”,大抵是因为我欲求相对寡淡,没有什么追求也无甚作为吧。我虽非修行之人,但一不小心却成了楼宇烈先生强调的诚和敬的践行者,我虽不追求大的作为,对自己还是有些基本要求的。个人以为,以诚和敬等为基础的自觉自律的,不仅仅是修行之人的要旨,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的底线。

与我的无为而治决然不同,冯先生看似平静如水的生命哲学体系里,普世价值暗潮汹涌。他的“生命自控”理念,并非只有个体的修成养性的维度,他同时还强调:“生命自控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处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但这里必须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践行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显然,这并非一个各人只扫自家门前雪的理念,而是是一个积极入世的理念,不仅仅强调个体的自控,更强调个体自控之于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作为。

众所周知,生命的作为未必是个坏事,也未必是个好事。有些作为太过自我,太过积极,自觉不自觉会辐射他人,甚至影响和侵犯他人。小的例子又如广场舞,大的案例一如希特勒,都是作为过甚的反应。生命自控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能力。生命来到这个世上,虽说碌碌无为是常态,但大方向还是应该鼓励有所作为的,而且作为一定要以自觉自律为基础,要学会在生命自控的基础上实现作为,进而助益人类乃及宇宙共同体。

冯承平的“生命自控”说,让我想起了卡梅隆电影《阿凡达》。在潘多拉星球,所有的动植物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那里异星人类过着原始而自在的生活,他们努力保持向自然届最低的索取来维系生态平衡。我们虽然没有像潘多拉星球生物那种可以链接沟通的触须,但我相信我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一定有着某种神秘而无形的关联密码,唯有自觉自律的生命自控,才能找到长治久安、和谐平衡的未来。

生命自控是一种能力

《阿凡达》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