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房地產,和廁所有關。
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房地產出現在唐代。一位叫竇乂(yi)的商人靠賣鞋、賣樹攢下了80萬錢。
他以三萬文錢買下鬧市區的糞坑,並用計謀引人免費幫他填平,蓋了20多間店鋪,再租出去,形成自己的房地產品牌“竇家店”,火得一鋪難求,連波斯人都來租他的鋪子做生意。
後來他成為長安首富,人稱“竇半城”。
建國後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行業萌芽出現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
1980年中房集團的成立,意味著中國有了第一家房屋開發公司。當時中房集團總經理孟曉蘇,原本是中南海的一名官員。
這位先官後商的總經理,師從厲以寧、蕭灼基,並先後獲得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
他喜歡凌晨2點之後開始寫寫作,幾十年如一日。所有文件都自己動手,從不用秘書。靠著白天賣房晚上寫稿,他撰寫和主編了10本房地產業書籍,發表了180多篇論文。
1987年,在一個不起眼的南方小鎮啟動了一個不起眼的土地拍賣會,後考證這是新中國進行的第一次土地拍賣,中國土地正式開始招拍掛。那個地方叫深圳。
這塊地一年以後建成了“東曉花園”,並在內地第一次以按揭貸款的方式出售,不到1個小時就全賣光了。
當時的房價已經是408元/平,看起來很便宜??當時蔬菜是1分錢一斤。
● ● ● ● ● ●
三十年前,廣東梅州豐順鎮上的一個20多歲的包工頭去找鎮政府,表示願意幫助建設商業街,他因此而發財,這個人叫朱孟依。他後來創立的合生創展集團,是國內最早的地產公司,到2016年他在全國富豪榜上排名29。
此時在香港內地開工廠的富豪許榮茂已經註冊了世茂地產。
金融證券分析師李思廉往返於香港和廣州做貿易,就是那段時間結識了老搭檔張力,見多識廣的他發現了房地產在內地的前景(富力)。
曾經在街頭賣豬肉、倒木材的黃文仔已經靠做鋼材貿易發家,成了稀有的百萬元戶(星河灣)。
命運的車輪沿著時代的車轍在滾動,有人快有人慢。沒人想到磚廠廠長潘石屹,玉米販子王石會變成地產大亨。
那個時候,任志強剛從部隊回到地方沒多久,升任華遠建設部經理;
潘石屹兜裡揣著80塊錢南下搬磚——做了磚廠廠長
陳卓林的傢俱廠風頭正勁
王石還在倒賣火車皮裡的玉米
楊國強還是個泥瓦工
軍人王健林剛轉業做了大連市西崗區辦公室主任
許家印還在舞陽鋼鐵廠車間裡揮汗如雨
張玉良在上海農委會是個不起眼的小職員
孫宏斌剛從清華水利系畢業滿大街找工作
吳亞軍還在重慶前衛儀表廠當技工
胡葆森已經是中原國際經濟貿易公司附屬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 ● ● ● ●
1988年,王石意識到土地制度的鬆動是一個機會。他把自己一手創辦的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過通過股份化改組,正式更名為“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年11月18日,被人稱為黑馬的萬科以2000萬元的價格拍下地王,這和後來的順馳有點像。主持拍賣的官員罵王石“瞎胡鬧”。萬科正式進入房地產業,第二年,萬科就在A股上市了。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市場經濟確立,房地產開始迅猛發展。
受到鄧小平的鼓舞,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南巡講話影響,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形成了「92派」企業家。
因為小平在上海的一句“要多提拔年輕人”,辦公室最年輕的張玉良手握“總經理”任命書和上海市政府劃撥的2000萬元,開始了綠地創業歷程。
這一年,許家印看了鄧小平講話,察覺到新機遇,毅然棄了鐵飯碗,跑到深圳闖蕩。
時代浪潮下,一眾房地產公司突然出現。
楊國強接盤原來的建築公司,打出“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口號,低價買入順德碧江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並以“碧桂園”命名開始進軍房地產。
王健林正式創辦萬達。
胡葆森結束駐香港的國企日子,斷然北上回到中原腹地鄭州創辦建業地產。
任志強還沒有成長為“大炮”,坐著他的北京市華遠經濟建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位子。
宋衛平還在“下海”站在特區的土地珠海,為一家叫南方四通的電子公司獨當一面。
馮侖和一幫夥計們花兩萬塊錢註冊了萬通地產,就是後來有名的萬通六君子——馮侖、王功權、劉軍、易小迪、潘石屹、王啟富,但目光敏銳的他們迅速結束炒地皮,驚險逃出海南島,躲過房地產泡沫暴擊。
戚金興帶著七個人創立了濱江集團。
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彬海放棄廣州軍區參謀部後勤部長的職位,毅然帶著八個專業軍人創立了保利地產。
甚至北京大學也跟風,於1992年成立了北大房地產開發部,北大南街就是他們開發的。
● ● ● ● ● ●
房地產價格放開,許多政府審批權力下放,金融機構開始大量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土地開發和出讓規模迅速擴大,市場開始出現了“房地產過熱”。
全國各地數千億資金蜂擁撲向海口、廣西北海、廣東惠州等南方沿海城市。當時的情況是:誰都不懂房地產,但誰都知道房地產是一個暴利行業,結果東西南北中,一齊往前衝,只為賺錢,不問手段;只要結果,不管過程。
當時的泡沫有多嚴重?當時,總人數不過655.8萬的海南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短短三年,房價增長超過4倍。
199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1991年同期增長了117%,地方房地產投資普遍增長50%以上,其中海南暴增211%。
1992年土地供應面積是1991年及以前全國出讓土地總和的11倍。
1993年,房地產泡沫嚴重,招致國家開始出手調控。
1993年6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發表講話,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
泡沫生成期間,以四大商業銀行為首,銀行資金、國企、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湧入海南,總數不下千億。
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成了銀行的債務人。精明的開發商們紛紛把倒賣地皮或樓花賺到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把還停留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所有人都陷入了瘋狂,10個人裡有8個都是想通過炒房子賺一筆。
在當時,炒房子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房地產泡沫,像香檳溢出的泡泡一樣醉人,惹得所有人都趕著、追著,唯恐慢下一步半拍。
第二天,國務院發佈16條整頓措施猶如一劑猛藥,讓一路高歌猛進的房地產熱戛然而止。
當時的房產泡沫有多猛?
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
僅海南有600多棟“爛尾樓”、18834公頃閒置土地和800億元積壓資金,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
但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實,全國房地產開發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通貨膨脹得到遏制。經濟由熱轉冷,房地產市場也沉寂下來,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價格迅速回落。經過3年努力,中國經濟終於在1996年成功實現“軟著陸”。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經濟開始出現“通貨緊縮”,房地產市場也隨之進入低潮。中國房地產第一個十年,告一段落。
閱讀更多 地產 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