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弱但实际上很厉害的称号或官职呢?

尨尨阿哥


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头子戴笠逢年过节一定派员去给“军统三驾马车”之一的唐纵送礼金,起初是每年2 万元法币,后来增加到每年5 万元法币,而唐纵的月薪不过480元,堪称巨额“孝敬”,戴笠何以恭敬如此呢?因为唐纵除去军统局帮办和其它兼职外,还有个最重要的职务“委员长侍从室一处六组组长”。



(刘德华版俞济时)

戴笠好歹也是军统局副局长,却要费心巴结一个“组长”,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不然,唐纵这个组长职务貌似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整个国民党军事情报机构的中枢。无论是戴笠的军统还是郑介民的军事委员会“二厅”(主管军事情报),所有上呈蒋介石的情报必经唐组长之手;同样,蒋介石关于情报方面的需求和意见也通过唐纵下达。

唐纵与戴笠一样出身黄埔军校第六期,“复兴社特务处”成立初期曾任处长戴笠的主任秘书(郑介民副处长),其实就是特务处的三把手,军统元老。从1938年起担任侍从室六组少将组长,论资历、职务和军衔并不高于戴笠,但为人老谋深算,行事工于心计,被称为“军统智多星”,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幕僚,而对唐纵的使用,也显示出蒋介石特别喜欢玩弄的权谋之术。



(侍六组组长唐纵)

无论是徐恩曾的中统还是戴笠的军统,蒋介石都有所提防,他担心最早成立的特务组织中统一家独大,因此一手扶植起来军统;同时也针对戴笠逐渐无限扩张的权力进行了针对性布置 ,以郑介民(军委会二厅厅长、军统局主任秘书)在内、陈立夫(侍从室三处主任、中统创始人)在外进行监视。

然而戴笠的能力远超所有人的想像,蒋介石很快发现郑介民已被架空、中统则远不是军统对手,于是专门成立了“侍从室六组”,利用唐纵对军统内部情况较为熟悉、同时在军统内部也具备一定力量的条件,对戴笠加以限制和控制。



(戴笠)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几乎就是蒋介石独裁的“军机处”,下辖三处一室,这里澄清一个知识点,所谓的“侍从室主任”并非统管整个侍从室,蒋介石不会容许任何一个人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它只是侍从室第一处的主任而已,准确称谓应为“侍一处主任”。

侍一处主管军事,战争期间当然最为重要,主任更换也比较频繁,钱大钧、张治中、贺耀祖、林蔚等分别出任过;侍二处主党政,主任是“文胆”陈布雷;侍三处主人事,1939年才成立,主任陈立夫,另外的一室是指“侍卫长室”,俞济时任期最长。



(郑介民)

唐纵的六组就隶属于侍一处,但是他有直接向蒋介石汇报的权力,这就非同小可了。同时唐纵与私生活靡烂的戴笠不同,此公作风严谨、工作认真、眼光老辣,不专权不招风,与林蔚一样,是蒋介石喜欢的贴身幕僚类型。

而这个六组也就成为戴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因为出身军统的唐纵,对其内部运作一概门清。



(侍卫长俞济时)

这也就难怪戴笠每年都要给曾经的下级送钱了,他深知蒋介石设立“侍从室六组”的用意,这就是给孙悟空戴上的紧箍咒。在军统的浙江、广东、湖南三派中,“湖南帮”人数最少,但有唐纵在后面撑着,仍然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唐纵是蒋介石成立用来监视戴笠的“秘密五人小组”成员,在抗战胜利后又参加了裁减军统局的“八人小组”,成为钳制戴笠的“秘密武器”。一直到戴笠机毁人亡,“侍从室六组”才宣告结束使命,唐纵出任“军统局代局长”,军统改组之后,又识趣地脱离保密局系统,转行成为警察总署署长,绝对的宦海高手。

(警察总署长唐纵)


度度狼gg


我先给说个搞笑一点的,不过好像有点偏题,并不是历史上真有此事,而是历史上有这个职务的传说。

先说一个吧:

弼马温,这个称号听起来相当的弱,就是一个养马的官嘛,可是大家现在再去好好思考这个官职,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因为这个官职其实非常厉害。

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上天当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弼马温,这个弼马温厉害在哪里呢?

厉害在超级有钱,比如孙悟空上任半个月时间,就把马一个个养的超级肥,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他怎么敢这样喂?

而且天马是干嘛的?

就是相当于骑兵的战马啊,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大炮啊,而且整个天庭只有这么一个弼马温,就相当于全国就一个坦克司令。

所以,这个弼马温相当的厉害了,虽然取经路上也有妖怪嘲笑这个官职弱爆了,但是一旦真的跟弼马温打起来,没有不吃亏的!

再来个电视剧中的:

记得前年火爆的《人民的名义》不?

小官巨贪赵德汉,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处长,这个官职听起来也是弱爆了,可是他就贪了二个多亿哦,二个多亿?

是不是很厉害?

再来个现实社会中的:

一个山西蒲县的小小煤炭局总支书记,这个官职是不是很小很小,可是,牛的很,硬是贪了3个多亿哦,厉害吧?

再来个其他国家的:

冈比亚总统叶海亚·贾梅,这个职务听起来肯定没有美国总统大,可是他可比美国强硬多了,曾经扬言要派出1000个士兵灭掉中国。

厉害吧?

颤抖了吧?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超级牛叉的人:

这个人是梁汉帝侯景,在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就自封相国,后来又自封“宇宙大将军”!

颤抖吧,人们恶搞朝鲜人的宇宙大将军,说不定就是从梁汉帝来的。

最后来一个超级厉害的:

每个人的家长……

害怕了吧?颤抖了吧?听起来没什么,那得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如果是老师的话……


杨角风发作


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有着很多明明听起来听起来感觉很一般、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官职和朝廷岗位,大家一听到他们官职的名字根本无法对其权力重要性产生多大的联想,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官职地位的崇高。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这些听起来与实际权力差别巨大的官职。

清朝的皇家侍卫

侍卫这个词说起来非常不好听,放在现在来说,就差不多跟保安、保镖的意思差不多。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词的时候,都无法生出一种觉得这个岗位、官职很高大上的感觉。

但是在清朝,“侍卫”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地位。

清朝的皇家侍卫有着非常庞大的权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当上皇帝侍卫的。



能当上皇家侍卫的人,只有清朝八旗上三旗、拥有着高深武艺、善于骑马射箭的子弟才能担任这个重要的岗位。

而且这些人想要当上侍卫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正如同天下的文人要经过专门的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为官一样,这些上三旗的子弟同样要经过专门的武举考试才能成为清朝皇帝的侍卫。

在清朝的武举考试中,一般武状元会被皇帝授予一等侍卫的职衔,第二名、第三名的探花榜眼会被授予二等侍卫的职衔。

除了以上这前三名之外,清朝皇帝也会在第二甲中挑选成绩排行在前十的武进士授予他们三等侍卫的职衔。

他们这些人虽然说是侍卫,但因为是直接听候皇帝差遣、为皇帝当差的原因,所以他们的地位自然和普通的侍卫有着云泥之差。

我们的历史一直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作为权力最巅峰者的亲信,这些侍卫有着朝廷中很多大臣们都羡慕、巴结不已的权势。

更何况他们本身还有着不小的品级,其中清朝的一等侍卫身上有着正三品的品级、二品侍卫有着正四品的品级、三等侍卫有着正五品的品级。

我们只要知道清朝相当于现如今市委书记的知府才仅仅只有从四品的品级,就可以想见他们的地位有多高了。

在清朝时期,很多最后权力滔天的人物都是从皇帝侍卫这个身份上成长起来的,诸如和珅、索额图、科隆多、明珠、索尼等,他们是依靠侍卫这个身份才有了汇拢无数权力的机会。

这就是清朝的皇家侍卫。

国民政府的侍从室

蒋介石的侍从室道理上和清朝侍卫是差不多的,在名号上,侍从室听起来同样非常的低微,但是这个部门从抗战时期创办开始,就有着高到可怕的权力。

蒋介石之所以创办这个部门,主要是想集中自己所能掌握的权力。

因为国民政府内部的派系实在太过于繁多、各种对他的阻碍实在太过于庞大的原因,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应付日军的侵略,他才设置出了这么一个让他行使权力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部门。

侍从室主要分为五个大部分,这五个部分就是侍从室的三处两室,侍从室的三处分别是专门掌管军事的一处、专门掌管政治的二处,专门掌管人事的三处。

两室分别是专门掌管蒋介石周身安全的侍卫长室以及专门帮蒋介石献策献计的参事室。

只要说出一些人名,大家应该就可以看出这个部门的重要性了。

在蒋介石手下位高权重的八大金刚中,钱大钧和张治中这两号权柄滔天的人物曾经担当过待一处的主任。

在民国时期有着文胆之称的陈布雷曾经担当过侍二处的主任。

中统的主要创办人、曾经一度主导过国民政府党务大权的陈果夫担当过侍三处的主任。

曾经为蒋介石签署脱离外蒙古脱离文件的王世杰,担当过参事室的主任。

而在国民政府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俞济时,则长期担当过蒋介石侍卫长室的侍卫长。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听起来很一般但实际上有着无与伦比权力的称号或者官职,他们或许没有同时代其他人那般听起来响亮万分的名号,但是他们手中所能掌握的权力,却是其他有着响亮名号的人拍马及不上的。


孤客生


前天回答过一个“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弱的官职”,这两个问题是不是同一个人问的?比较好奇…

话不多说,这里说几个吧:


粘杆侍卫

话说当年雍正皇帝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他成立了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取名“粘杆处”,后来九子夺嫡事件进入白热化阶段,雍正便暗中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并把他们归入粘杆处,于是这支队伍的任务就变成了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等,粘杆处也成为了一个特务组织。

雍正登基后,正式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粘杆处”的头子叫“粘杆侍卫”,是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的,粘杆侍卫大多都是雍正藩邸旧人担任,他们时常陪驾在皇帝身边,负责每天早晨到内奏事处接收奏折,还有负责稽查官员,如发现奏事处有形迹可疑的人员,有权命令粘杆处的人缉拿,所以粘杆处侍卫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

哦对了,粘杆处还有一个名字叫“血滴子”。


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用于管理宦官的机构—“十二监”之一,也是十二监里权力最大的,根据自身职能的不同又细分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其中掌印太监排名司礼监众太监之首,权力最大!

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等原因,司礼监掌印太监经常代替皇帝批红,也就是替皇帝处理来自内阁的票拟。也因此,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成为朝廷一方势力,这就是明朝著名的阉党,他们参与对国家大事的决策,因而很多大臣都依附于司礼监的太监,这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起到了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江宁织造局

明清时期,朝廷在江南设立了三大织造局,分别为: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这三大制造局专门负责向皇宫采购丝织品,其中江宁织造局最为出名。


江宁织造局负责人的官职为江宁织造郎中,官阶为五品,虽然只有五品,甚至连一个知府都不如更不用说巡抚,总督这种封疆大吏了,但千万别小看这个江宁织造郎中了,这些地方官员见了江宁织造郎中都非常客气!首任江宁织造郎中叫曹玺,他妻子是康熙的奶妈,他的儿子曹寅和康熙是玩伴,所以曹家跟皇室关系很亲密,也因此康熙让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局这一肥差,出了负责皇宫丝织品的采购之外还负责收集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直接向皇帝本人上奏,也就是皇帝派到江南的耳目。

曹玺死后,曹寅接替这一职位,康熙还让他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巡视两淮盐政,这又是一大美差。所以曹氏家族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也真的是富甲一方!

对了曹寅有个孙子叫曹雪芹。


咸鱼闲聊


文革小组组长,看起来是个组长,但权力大的让人吃惊,这就是历史的产物。


滨河城


中国越南朝鲜等国中央政治局的组成人员——常务委员、委员或候补委员,还有中央书记处的组成人员——书记或候补书记。

听机构名字很普通,好像一个单位是“局”级单位,一个是“处”级单位,但实质上这两个机构的组成人员都是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至少都是副国级以上。

以前,这两个机构都设有主席,毛主席曾担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毛主席之后不再设主席职位。


靖远0204


蒋介石的‘’侍从室‘’成员!

侍从两个字有很重的封建色彩,有人会觉得“侍从室”里面的人都是“低三下四”伺候主子的仆人。其实,恰恰相反,里面都是国民党大佬和蒋介石亲随!


“侍从室”的全称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下设三处,两室(侍卫长室和参事室)。从名字看,侍从室只是一个管理“侍从”的一个部门。1933年,这个部门设立之初,也只是干一些跑腿得活。

但是,到抗战时期,在蒋介石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成为国民党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以后。侍从室成了类似于清朝“军机处”一样的部门。

此时的“侍从室”在全国的军事、政治、外交、党务、人事、内政等事务上,都有很大的建议权,去影响蒋介石的决策。

侍从室一处管军事和情报;侍从室二处管党务和政治业务;三处管人事和考核。大名鼎鼎的中统和军统都要听他们的!戴笠见了侍从室的人,也要低三下四。

而且,所有侍从室成员,都是蒋介石根据两个条件亲自挑选的。第一,必须是黄浦系。第二,最好还是蒋介石老乡(浙江人)。钱大钧,陈果夫,周佛海,张治中,商震等国民党大佬们都曾加入侍从室。戴笠这样的大佬,削尖了脑袋,都没有进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

这个名字有点长,可能会有朋友感觉陌生。一个调查统计局,不就是政府的辅助职能部门吗,能有什么权利?而且,还是一个副局长,肯定权利不大。但是,说起他的简称,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军统”!

军统的副局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戴笠!正常情况下,副职都是虚的,权利不大。但是,在军统,确实一个例外。戴笠依靠“副局长”一职掌握了民国最大的特务组织。而军统的正局长,确实“挂名”的虚职。一直等到戴笠自己“扶正”以后,军统的‘’正局长‘’才开始真正掌权。



军统在抗战时,公开的在职人员就有五万人,外加十万武装力量和15万编外的情报工作者,共计30万人。其成员渗透在国家的各个领域。甚至,抗战后,被国民政府收编的上百万伪军都要看军统脸色。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上两天我答了“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弱的的称号或官职?”有6万多阅读量,虚荣心大大的爆棚,我看见这个标题进来了,看见还没人回答,我就当第一个吧。哪我随便写几个开开头,好以下是正文。

1.御史,秦朝置御史大夫,御史成了下属,西汉置45人,负责监察考课百官政务,亦或受遣出使,执行专项监察任务。职低权重。东汉置御史台,监察制度日渐完完善,隋唐时品级虽然是七品左右,但是可直入宫禁,唐朝御史台分台、殿、察三院,侍御史所居称台院,居三院之首,掌纠弹百官、入閤承诏、受制出使、分判台事,又轮直朝堂,与给事中、中书舍人共同受理词讼,遇重大案件,则与刑部、大理寺会审,时号“台端”,尊称“端公”。纵观中国历代御史一职,御史最高品级是明朝的四品,而一般时候是七品,但是这职能却是重中之重。此外御史也可以引身出治书侍御史、监察御史、监军御史、十三曹御史等等上百种不同种类的御史。


2.吏部侍郎,一般只是四品左右的官,但是职责为官员的考核,升职、勋封等等,在职场都懂其重要性。大家可能说还有吏部尚书,比他厉害了,但是从唐朝开始多由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宋朝以后,成为寄禄官,多不干预本部公务。吏部侍郎其实成为吏部最高的话事人。


天人啸剑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在民国时期,你只要有一杆老套筒,打个花脸就可以干"剪径"营生,欺负的都是弱小,不过,遇上穿"蓝色长衫"的人你最好丢枪闪人,这个令江湖人等闻声变色的就是南京政府委员长亲自指挥的"蓝衣社"。

这个名称使不知内情的以为是民国时期的知识份子、职员、士绅等中产阶层人士,其实"蓝衣社"是由黄埔军校中的激进青年组成,属于国民党中的少壮派革命力量。

蓝衣社,又称为"力行社",他们是一批不满意那些官僚派头、整天只会弄些玄虚的锦绣文章的国民党元老们。而当时颇有当年辛亥革命时的"敢死队长"精神的委员长就成了他们的"大哥"。

而早年拜在黄金荣名下的委员长自然将身上的江湖气质融入这批荷尔蒙超级旺盛的青年人中。蓝衣社长衫下的一切动机都是二个字”推翻"。
没有半点废话,为了达到目的,行动是全部疑问的回答。

他们仿效的是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主义的褐衣党和黑衫党。

早期的蓝衣社也给国民党内部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有一番作为,如蓝衣社领袖贺衷寒即提出所谓"第二期革命"目的:"削藩"以统一国家、重整军备以抗战、禁烟、反腐败、复兴农村。

委员长赞成并提倡这些主张。

蓝衣社笔杆子刘健群甚至认为:"⋯在许多地方,国民党简直被群众所痛恨。党的混乱、党的软弱无能、党的颓废,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蓝衣社大哥委员长拟定宗旨:革新教育、开发实业、调剂劳资、统制工商、平均地权、扶助耕农、喚起民众、注重道德、崇尚礼仪、创造武力、矢志劳动、誓服兵役、恢复领土、还我主权。

这些东西看起来不错,不过却成为委员长排除异己的工具,为掌握大权而筹措资金。


甚至在上海和杜月笙联合起来贩卖鸦片。蓝衣社本身也在上海北郊长江边的浏河镇附近生产鸦片。其中的党国大员孔祥𤋮、吴铁城都卷了进去,不过要缴纳一定的利润给委员长作机密费用。

蓝衣社在鼎盛时期的势力遍布东南亚国家,居然有三十万人,蓝衣社遍布每个角落。

当然,这时的一把手已经是戴笠了。

而一代刺客王亚樵这时己经严重处于下风,蓝衣社的大网使他逃无可逃,遁无可遁,终于通过昔日的暧昩女友佘婉君之约,死于蓝衣社特务手下,挨了五枪一刀,当场死亡,时年47岁,佘婉君也当场灭口。


良人执戟2


纵观古代历史,要说名字听起来弱弱的,但实际权力大得吓人的官职,还得属明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了,连首辅内阁都得让着三分,巴结着。

朱元璋最初增设司礼监,赋予其职权主要是负责掌管宫廷婚丧祭礼仪、皇宫筵宴等事务。后因为要因制衡宰相职权,逐步赋予司礼监协助皇帝参与处理政务的权力,司礼监的地位因此

大大提高。

后废除宰相,以内阁大学士首辅制代之后,司礼监编制扩张,地位更加吃重,形成以“掌印太监”为首,下设“秉笔太监”数人的架构。其中首席秉笔还主管东厂、诏狱等特务刑讯机构,各秉笔分管各监各司局,成为最为权势的部门。

在具体权力运行中,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内阁“票拟”,再由皇帝“朱批”决定可否。明朝皇帝都十分懒惰,批阅奏章这事劳心劳力的活,就一般都交秉笔太监代为处理了。有时皇帝口决后,秉笔太监根据皇帝口述代为“批红”。有时干脆看都不看,直接让秉笔太监自行处理,相当于代行了皇帝的权力。

当然,皇帝亲批,或由秉笔批处的奏章,最终还是要发到内阁,据此撰写成正式诏书执行。在这中间中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掌印太监对诏书进行审核、盖印。所以说掌印太监的权力不在秉笔太监之下,甚至比秉笔太监更厉害。

在明代,因为依附皇权,司礼监实质上成为内廷的另一内阁,司礼监的太监一个比一个厉害,比如掌印太监刘瑾、汪直,秉笔太监魏忠贤、冯保、王振等,凭借代为行使皇权的机会,把控朝政,把一个个内阁首辅和王公大臣们玩得不要不要的。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