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將軍為大唐不斷續命,為何老馬失蹄,差點害死唐德宗

少年將軍為大唐不斷續命,為何老馬失蹄,差點害死唐德宗

唐朝的發展軌跡是一條拋物線,特別是在天寶年之後,唐朝迅速走向衰落,皇權威嚴不再,安史之亂以及隨之而來的各路藩鎮造反攪得天翻地覆,其中湧現出了大批梟雄良將,他們馳騁沙場,演繹出一幕幕流芳百世的佳話。

在安史之亂前後,其中一位異族將領表現突出,為唐朝的續命做出極大貢獻,堪稱再造唐朝的英雄,他就是鐵勒人渾瑊。

一、再造唐朝

唐朝是北周、隋的延續,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王朝,李家皇室身上本來就有異族血統。而縱觀唐朝始末,有許許多多異族將領為唐朝效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黑齒長之、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等,他們都得到朝廷重用,成為一時名將,渾瑊正是星光熠熠的眾藩將之一。

渾瑊出生於鐵勒九姓中的渾部,其部落於貞觀年間歸附大唐,居於皋蘭,家裡世代都是皋蘭都督。

渾瑊之父渾釋之驍勇善戰,在朔方防秋期間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寧朔郡王,而渾瑊也早早跟隨父親在朔方參軍,參與防秋。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第一次看到渾瑊的時候就拿他開涮:你乳母沒跟著來?因為,這年渾瑊只有11歲。

11歲在朔方參軍後,渾瑊開始自己的戎馬生涯。不過他沒想到的是,朔方會在日後成為大唐核心,自己也跟隨幾任朔方節度使拯救大唐。

少年將軍為大唐不斷續命,為何老馬失蹄,差點害死唐德宗

來到朔方的第二年,渾瑊隨軍擊敗突厥賀魯部,跟隨哥舒翰攻克石堡城,帶領偏師入葛邏祿部、擊敗叛將阿布思,“其勇常冠軍”,是個名副其實的少年勇將。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十九歲的渾瑊成為大唐中流砥柱,他跟隨李光弼平定河北,在九門之戰中箭射敵將李立節;跟隨郭子儀收復長安、洛陽,在新鄉擊敗安慶緒;跟隨僕固懷恩征討史朝義,大小數十戰,功勞最大。在安史之亂的八年間,渾瑊跟隨各位大佬南征北戰,成為帝國的英雄。

此後,渾瑊參與防秋,與吐蕃交戰,互有勝負;僕骨懷恩領朔方兵叛亂的時候,渾瑊主動投誠;周智光叛亂的時候,渾瑊與李懷玉率軍征討。

在軍閥割據的時代,渾瑊征討四方,忠心耿耿,因此後來李希烈叛亂、聲稱與渾瑊同謀的時候,唐德宗對此嗤之以鼻,不僅對渾瑊更加信用,反而“更賜良馬、錦幣”,這對性情猜忌的德宗來說是很難得的,充分顯示了他對渾瑊的信任。

二、奉天建功

公元783年,唐德宗調集涇原士卒討伐李希烈,從而激起涇原兵變,德宗不得不逃到奉天。隨即,兵變士卒在叛臣朱泚的率領下進攻奉天,史稱奉天之難。

少年將軍為大唐不斷續命,為何老馬失蹄,差點害死唐德宗

德宗前腳剛到奉天,渾瑊立馬追隨而至,堅守城池,成為德宗最為倚賴的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渾瑊、韓遊瑰等人放火燒車、將叛軍抵禦在城外,此後雙方展開激烈較量,渾瑊屢次擋下叛軍進攻。

而比激烈的戰局更加慘烈的是城內情況。叛軍連攻一個多月,城內“死者可藉,人心危惴”,只能趁著叛軍休息的時候偷偷出城弄點野菜吃。

德宗想派人出去查探軍情,結果愣是找不出一件禦寒的衣服犒賞,只能一句話不說把人打發走;德宗讓渾瑊自己招募勇士,開了許多空頭文書給他任命將士,最後文書不夠了,就讓渾瑊將任命官職直接寫在將士身上。這與城外的朱泚形成鮮明對比,朱泚軍勢浩大,據高低俯視奉天城,整日派人在城外譏諷守城將士不知好歹,氣焰十分囂張。

面對此情此景,渾瑊悲憤交加,一方面與德宗相對而泣,一方面激勵將士,與叛軍浴血奮戰,即使身中箭矢,也二話不說直接拔出,繼續奮戰。奉天之難中,渾瑊發揮了巨大作用,連他手下一個叫黃苓的僕役都應力戰有功,被封為渤海郡王,由此可見“當日渾公部下,不知幾許立功者”。

在外有強敵,內有奸相盧杞的內外交困中,在我方實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正是憑藉渾瑊及其手下將士毫不鬆懈的晝夜抵禦,奉天城擋住了叛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直到李懷光、李晟、尚可孤、駱元光、馬燧等援軍趕到,朱泚這才撤奉天之圍,退守長安。

少年將軍為大唐不斷續命,為何老馬失蹄,差點害死唐德宗

三、平涼劫盟

朱泚退兵後,德宗授渾瑊斧鉞,將其視作韓信,令其率軍攻長安。渾瑊於是聯合吐蕃大軍收復咸陽,追殺朱泚,迎天子回宮,後又與駱元光、馬燧討平李懷光叛亂,再次為大唐續命。

身為中唐名將,渾瑊可謂是唐朝柱石。然而,接下來渾瑊在與吐蕃的較量中吃了大虧,甚至差點丟掉性命。

公元786年,吐蕃大相尚結贊入寇涇州、隴州、邠州、寧州,劫掠人畜,搶奪糧食,再次挑起西北邊境的戰火。

德宗於是派遣渾瑊、駱元光屯守咸陽,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大唐與吐蕃屢次交戰,李晟、韓遊瑰等人都曾擊敗吐蕃,吐蕃則入寇鹽州、夏州,雙方屢戰不休。

次年,入寇大唐的吐蕃大軍糧草不繼,於是吐蕃決定議和。

而德宗想聯合吐蕃、對抗回紇,雙方於是相約在平涼會盟。

關於平涼會盟,唐朝內部是有分歧的,以李晟、韓遊瑰、柳渾為代表的一派堅決反對,認為““戎狄無信,不如擊之”;而以德宗、馬燧、張延賞為代表的一派則表示同意,認為當與吐蕃坦誠相待,甚至讓渾瑊不要設防,以免吐蕃猜忌,會盟失敗。

而渾瑊也毫不遲疑地站在了德宗一面。在會盟之時,面對駱元光、韓遊瑰防範吐蕃的兵馬布置,渾瑊甚至拿出“以推誠待虜”的詔命來拒絕二人。不得不說,這是渾瑊的重大失誤。

會盟當日,果如李晟所料,吐蕃突然發動進攻,渾瑊毫無防備。吐蕃鼓譟殺唐軍,“或殺或擒之,死者數百人,擒者千餘人”,渾瑊乘馬逃走,逃入駱元光大營才撿回一條性命。

少年將軍為大唐不斷續命,為何老馬失蹄,差點害死唐德宗

正如李晟所說“恥朝廷為犬戎所侮耳”,渾瑊作為會盟主使,竟然沒有絲毫防備,導致會盟人員盡數被俘,德宗差點又要拔腿逃跑。要不是吐蕃始終沒有解決糧草問題,只能率軍回去,後果不堪設想。

平涼劫盟,舉朝震驚,其中牽扯了很多人,他們的命運、名望、後世評論就此改變,比如德宗從此“惡馬燧”,對柳渾禮遇有加,張延賞“慚懼,謝病不視事”,渾瑊赴闕待罪,好在德宗沒有怪罪,後鎮守奉天、修復鹽州,並病死於任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