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了360元的保费,失去了16837元的报销

省了360元的保费,失去了16837元的报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与其计算已知的保费,不如防范未知的风险。”

我的一个客户,C先生,32岁,3年前由老客户转介绍认识。

在设计保险产品时,我的建议和他的想法存在2个重大分歧:

1、“给谁买”的分歧:我建议他们一家三口先给他自己购买保障型产品(如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寿险、医疗保险等),再给妻子配置相关保障,最后再给孩子买;而他只想给孩子买,希望把更多的钱花在孩子身上。

2、“买什么”的分歧:我的建议是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进行搭配,额度根据一家三口的不同情况单独设计;而他的想法是不考虑消费型的医疗险和意外险,只考虑返本型或者高现金价值的产品。因为消费型产品虽然便宜,但不发生风险保费就不退了。孩子很健康,而且发生意外的概率不大,所以想取消附加的医疗险和意外险。

在最后敲定保障计划的时候,没有拗过客户。他一心想给孩子买保险,最后决定去掉附加的消费型住院医疗和意外险,配置了一份长期重大疾病保险。

全面保障的重要性由此凸显,任何的保障漏洞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这让人不由得想起西方的童谣:“失了一颗钉子,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一个国家的灭亡,起因竟然是一颗小小的铁钉。

所以我们在设计保障方案的时候,一定避免因小失大。保障全面性的前提,是做好需求分析,了解已有保障、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再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全面保障(意外伤害、疾病身故、残疾、健康、养老等),并不是一份保险搭配适合所有人。

简易需求分析3步法:

第1步:什么风险发生你最无法承受?

第2步:这些保障的额度是否足额?

第3步:其他保障缺口该补充哪个?补充多少?

简单总结就是:先保重要的/创伤大的,再做到足额,最后补充缺失的。

• 先保创伤大的是因为这类风险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所以必须把风险转嫁出去,让保险公司承担我们不可承受之重(身故、残疾、重疾等)

• 再做到足额是为了当风险发生时能够从容应对。外面下着大雨又必须出门时,就要穿着雨衣或者撑一把大伞才能不被淋湿;不足额的保障就好像外面下着瓢泼大雨,自己只带着棒球帽出门,只有头顶的头发不会湿。

最后考虑“补充缺失的保障”并不能忽略它的重要性,因为千里之堤,有可能溃于蚁穴。就像前文提到的案例,忽略了360元的住院医疗险,付出的代价是自付近2万元的医疗费。

什么保障缺口容易被忽略呢?

• 消费型的日常医疗险(常常因为不出险就不退保费觉得不值,就不买或者取消续保。)

• 成年人给孩子买很多保险,却不给自己买保险(家长是孩子的保障,但谁又是家长的保障呢?要么是保险公司要么是自己的钱包。)

没有社保的人群选择医疗保险要特别注意,很多产品保费是分有社保和无社保之分的,如果选错的计划报销比例会大大降低,甚至拒绝赔付。

不是所有医疗险都可以报销自费药

• 重疾中的

轻症保障有可能存在缺少高发疾病理赔的缺口,要特别注意研读条款,笔者历史文章有过详细剖析。

“身故和全残”并不是永远绑定在一起的保障,有的产品只含身故,有的产品只含全残,有此类需求的客户要特别注意。

给孩子购买的长期保险产品一定要加投保人豁免,保障缴费期的投保人不会因为发生风险而失去缴费能力使得保单失效,导致应有的教育金及其他保障就此终止。

• ……

购买什么因人而异,要对自己做好需求梳理,或者委托专业人士帮助你量身制定保障规划。保险的功能是保障,如果不是因为预算有限,产品类型尽量配置全面。与其计算已知的保费,不如防范未知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