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 区块链 原来如此

比特币 区块链 原来如此

笔者“特别关注”比特币时,它已经突破1万美元/枚。这个区块链技术第一个成功应用,也带动区块链概念热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提出:“区块链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有人说比特币是史上最成功的庞氏骗局,有人说比特币是未来的全球硬通货。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笔者并非区块链业内人士,而是保险行业的一股清流,只是本着开放、探索的心态,从各种渠道(付费&免费)了解比特币及区块链,帮大家拨开迷雾,看看比特币、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当然以下文字不构成投资或抛售比特币的建议。

2010 年的时候,25000个比特币只能买到一张披萨饼……便宜到有人送你1万个,你都觉得接收太麻烦或者不会接收而放弃的地步。如今最高突破过2万美金/枚,肯定有它的内在原因。比特币为什么会被一部分人认可?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分布式记账的加密电子货币系统,笔者认为是以下三个特点让它价格涨上了天:

1、永不超发

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的法定货币都是有超发风险的,即通货膨胀风险,你现手中的50万元和10年前的50万元完全不可比较,过去有1万元就相当了不起,被尊称为“万元户”,如今有1万元存款只能算低收入家庭。

比特币的底层设计是总量2100万枚永恒不变,持有它的人视其为抗通胀的最佳投资品。目前2100万枚还没有被“挖”完。大家可以理解成2100万枚比特币被“埋在”互联网的比特世界中,所有“矿工”用计算数学题的形式把它挖出来,谁算的快,谁就会拥有它。

所以矿工不是那么容易当的,要有极强的计算能力(算力)才能在算数竞赛中胜出,得到比特币奖励,原来一台PC机就可以轻易挖出比特币,而今天需要上千台矿机才能在计算竞赛中胜出,几百万的投入已经不太够用,普通人挖矿的时代早已过去。


2、安全性保障

比特币的安全性是通过密码学中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的:它需要两个密钥,一个是公开密钥(公钥),另一个是私有密钥(私钥)。公钥是公开的,用来加密你的信息;私钥是保密的,自己记下来用来解密信息的,如果别人知道了你的私钥,就可以直接拿走你的资产,就像别人知道了你的银行卡支付密码,那么别人找到你私钥的概率是多少呢?

所有比特币的私钥数量是2的256次方,大约是10的77次方,而宇宙的原子数量是10的80次方,多到无法想象!有人这样类比过:“假设我力大无穷,一脚踢出一个足球,这个足球穿越过大半个宇宙,到达你的地址所在星系的某个恒星系,又飞入某个行星上的某个地方的一粒沙粒中的某个原子,我才能获得你的比特币。


3、历史记录不能篡改

这是信任系统的核心,也是为什么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技术,因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基础都是数据,而数据的不可篡改是根本,这也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处。

比特币为了实现不可篡改的目标,使用的是分布式账簿技术。以银行为例,我们的账簿是中心化处理,即银行记录所有信息,我们使用货币的人无法看到所有的交易记录,并且无法保证其不被篡改,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比特币的底层设计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即我们大家一起记账。

假设全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共同维护一个大账簿,这个账簿记录着所有人的每一笔转账与交易信息。比如我向你转账1个比特币,然后我就会把这笔转账信息通过网络向所有维护账本的人喊一声:“我向XX转了1个比特币哈!”,你收到这1个比特币后也通过网络对所有维护账本的人喊了一声“我收到了哈!”。

这笔交易就会被1个人、2个人、3个人..….确认,确认成功后,这笔交易就进入新的区块进行数据记录。在比特币的世界,平均每10分钟发布一个子账本(区块),每个子账本里有过去10分钟产生的所有的交易记录,不可更改,然后记录者把它们串起来,形成区块链。而且这些都是公开可查询的。

可是“去中心化”就需要很多人参与记账,大家凭什么参与呢?奖励你!你记账,我就给你比特币,而且别人转账比特币的手续费也给你。

在每一轮计算的竞争中,谁最先计算出正确答案,谁就获得了本轮的记账权力,有了记账权的同时,也获得该区块的比特币。

2009.1起,每挖出一个区块,奖励50个比特币

2012.11起,每挖出一个区块,奖励 25个比特币

2016.7起,每挖出一个区块,奖励 12.5个比特币

……(每挖出21万个区块挖矿奖励减半)

按照目前的计算难度推算,2040年前后,所有比特币将被挖出,矿工将依靠交易比特币转账的手续费生存。

手续费一般为0.002BTC,以10000美元/枚计算,0.002BTC=20美元,因此每次转账需要支付20美元(120多人民币)的手续费,手续费也是矿工的收入来源,未来2100万枚比特币都被挖出来后,矿工完全依靠手续费生存,所以维持高交易量是矿工们最希望看到的。

当然有了奖励机制,特别是奖励足够诱惑的时候,就会有人作弊,那么我怎么判断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这就有了比特币的“证明我是好人,我不会乱记账!”的机制——工作量证明

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是一种对应服务与资源滥用、或是阻断服务攻击的经济对策。共识机制的一种。一般是要求用户进行一些耗时适当的复杂运算,并且答案能被服务方快速验算,以此耗用的时间、设备与能源做为担保成本,以确保服务与资源是被真正的需求所使用。

在区块链这个大账本中,记账最快的那个人把自己的记账结果通知给大家,大家通过验证这个记账结果,就可以证明这个人为了得到这个记账结果做了大量的计算工作。

这就不得不提“51%攻击”:所谓51%攻击,就是自己拥有全球50%以上的算力,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开采区块需要的那个随机数,使用算力优势随意记录区块里的交易记录,可以撤销自己已经发生的付款交易,这是整个系统的一大风险。

但51%攻击对于攻击者来说,并不划算。因为受到51%攻击后,用户会流失,从而导致整个比特币系统失去信任,价格必定暴跌。而且攻击者在攻击过程中,所耗费资源的资金是相当高的。如此高昂的成本,仅用来篡改数据和恶意记账,逻辑上不成立,现实中也不会有人这么做,而且拥有50%以上的算力需要的投入也高的惊人,几乎没有人做得到,这就保证了整个系统数据的不可篡改。

比特币 区块链 原来如此

如果不同矿工同时计算出来“数学题”,怎么办?谁拥有新区块的记账权及分配相应比特币奖励?

这就出现区块链分叉的现象:

如:1-2-3-4-5-6-7

-----------------5-6-7

从5开始,出现区块分叉,到底哪一条链被认可呢?算力高的被认可,即谁算的更快谁被认可,如:

1-2-3-4-5-6-7-8-9-10-11-12……

-----------5-6-7-------

这样,分叉的这5-6-7三个区块就被视为无效,矿工挖出的比特币也被取消,大家就会沿着未失效的链继续计算13-14-15……因此在比特币的世界中,算力是核心,这也就能解释矿场越来越大、矿机升级越来越快的原因。

就是比谁的投入大,现在想投资建一个矿场,成本是很高的,千万级别的矿场再正常不过,还有维持矿机24小时运转的电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上万台比特币矿机“深藏”在山区里的数家水电站中昼夜不停地进行着“挖矿”计算,因为这里电便宜。

量子计算机会对比特币有一定的冲击,因为算力提升了量级,如果未来量子计算机面世,提高比特币挖矿的计算难度是一定的,这样可以抵消量子计算机对比特币系统的冲击。


比特币的风险在哪

一直有两种声音充斥在市场中:

认可它的人说:“在未来世界只有两种人:Bitcoiner(持有比特币的人)和Nocoiner(未持有比特币的人)”

不认可的人说:“比特币是有害的毒药。”

比特币解决了货币的超发、流通安全及数据可信的问题比,但是不是值得投资,因人而异。你首先要了解它存在的风险。

比特币 区块链 原来如此

矿工风险

整个系统是矿工们一起维护的,因为只有他们拥有记账权,这就是收益问题了,如果有利可图,就有矿工在这里,如果无利可图,整个比特币市场就会崩溃,所以全球所有矿工都停止工作,整个账簿就会陷入停滞,比特币价格也必将大幅度下跌。持续长久的矿工利益是维护比特币的核心因素。

所以如果你没有深入了解比特币及其底层技术,不建议入场,特别是这种全球自由流动的货币天然不被政府喜欢,政府联合打压也是一种风险。

政策风险

我国政府已经暂停了可以用人民币买入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的交易所——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因此你现在无法在大陆通过交易所用人民币兑换任何区块链项目代币,包括比特币。

当然这个公告打击的是ICO,不是比特币本身,但也是政府对于数字代币已经开始强监管了。

投资任何资产都要深入了解,特别是了解风险在哪里,绝不能盲目跟风,比特币突破19000美元后才冲进去投机者很多,截至此刻(2018.2.18)已经回落到10000美元水平,价格几乎腰斩。虽然未来仍有可能创新高,但谁也无法准确判断价格走势,要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而不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者,在投入每一笔资金之前,要把你准备购买的资产研究透彻,否则一分钱都不要买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