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現今,收藏不再只是少數有錢人的遊戲,許多普通大眾近年來也開始玩起了收藏,但收藏是為了什麼呢?

對於宋朝士大夫而言:收藏為的是雅興。

01

.宋人熱衷博古圖

宋人說收藏,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博古”。考“博古”之意,既有鑑賞古器、古玩的意思,也包含了“博古通今”的意義。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劉松年《博古圖》

作為收藏熱的體現,宋代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博古圖”。

為便於收藏者直觀地瞭解、鑑別文物古玩,一些宋代金石學著作還附上摹畫了古器形制的插圖。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明代《重修宣和博古圖》插圖

在藝術史上,宋徽宗宣和年間,實在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

除了器物考古學領域出了《宣和博古圖》之外,繪畫藝術領域則有《宣和畫譜》,書法藝術有《宣和書譜》,茶藝有《宣和北苑貢茶錄》,棋牌藝術有《宣和牙牌譜》,玩賞石類收藏有《宣和石譜》。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張訓禮《圍爐博古圖》局部

收藏家鑑賞、品評古器的畫面,多次被宋朝的畫家繪於筆下,顯示“博古”已經是常見的生活圖景,成了熱門的繪畫題材。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錢選《鑑古圖》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宋佚名《博古圖》

其後晚明社會再現收藏熱,也多有博古圖軸問世。

有意思的是,明代畫家筆下的博古圖軸,多為臨摹、模仿宋人作品,或者乾脆以宋人鑑賞古器為題材,彷彿宋朝就是明人描繪繁華世象的一面鏡子。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宋人博古圖》

02

.古玩市場

宋代收藏熱的另一個表現,是出現了熱鬧的古玩市場,古器成為價值不菲的商品。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仇英《清明上河圖》上的古玩商店

根據宋朝的法條,“形制異於常”的保護性文物是不准許自由交易的,但一般的古器珍玩,可以自由流通於市場。

《東京夢華錄》載,開封東十字大街的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這裡的圖畫、珍玩、玩好、珍異、奇器,都是古董。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仇英《清明上河圖》上的古玩攤子

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小夫妻當時就經常跑到大相國寺“淘寶”,樂而忘返,後趙明誠著成《金石錄》三十卷。

這段美好的時光成了李清照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李清照像

03

.收藏家和他們的藝術

宋代收藏熱的第三個表徵,是湧現了一大批收藏家。

名單我們能夠列出一長串:歐陽修、李建中、王晉卿、李公麟、蘇軾、米芾、趙明誠、賈似道……

比如,米芾“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可見其收藏熱衷程度。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米芾《逃暑帖》(局部)

最著名的古器收藏家當屬皇帝宋徽宗。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趙佶像

作為皇帝的趙佶,藏品數量巨大“則鹹蒙貯錄,且累數至萬餘”。用於收藏的宮殿有“宣和殿後,又創立保和殿者,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閣,鹹以古玉璽印、諸鼎彝、法書圖畫鹹在”,完全是大型博物館的規模。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宋代 趙佶《瑞鶴圖》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宋代 趙佶《瘦金體穠芳詩》 局部

04

.宋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收藏?

這裡有時代思潮在推動的因素。

宋人心存“迴向三代”的復古之志,同時又盛行疑古、疑經之風,文獻經典的記載不再被宋人奉為金科玉律,他們更願意將目光從紙本文獻轉向古代金石器物,以圖發掘出比文獻記錄更真實的禮制原型。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傳李嵩《聽阮圖》局部

還有一大原因,有賴於社會的安定、商業的發展、生活的富足、文化的進步,收藏活動在宋代成為了士大夫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 宋佚名《消夏圖》

宋朝士大夫玩收藏,追求的是博古通今的學術趣味,是士人生活的格調展示。他們在休閒、舉辦雅集與音樂會的時候,往往都會陳列古董,以供清玩。

當今,大家收藏又是為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