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建窯黑釉屬於古代結晶釉的範疇,含鐵量較高。在高溫熔燒過程中,由於窯內火候的高低和氣氛的變化,使釉面產生奇特的花紋。

這些釉面花紋與華麗的彩繪或繁縟的雕飾不同,它們是釉料在一定的溫度和氣氛中產生變化的結果,似為“窯神”之作,產生了特殊的藝術魅力,陶瓷工藝界稱之為“窯變”。

但是,由於釉料配方的不同,窯內溫度及氣氛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建窯黑瓷釉面又呈現多種紋理。

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1、兔毫釉。

兔毫盞是宋朝建窯最具代表的產品,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在紺黑如漆的釉面上,佈滿筋脈狀或金或銀的紋飾,猶如兔子身上毫毛一樣,閃閃發光。

  • 宋徽宗趙佶說:“盞以青綠為上,兔毫為上。”
  • 蘇東坡《送南屏謙師》:“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楊萬里:“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
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2、烏金釉。

烏金釉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醬黑色。

一般來說,醬黑釉釉層普遍較薄,光素無紋,早期建盞的釉色多屬此類,釉面略顯呆板,黑而不潤,極少掛釉。

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3、油滴釉。

油滴盞主要為宋代建窯燒造的帶油滴狀斑點的黑釉茶盞,油滴盞釉面上分佈許多銀灰色大小不一的有金屬光澤的圓點,後代稱之為油滴。

而當時則因其酷似鷓鴣鳥胸部羽毛的斑紋,稱“鷓鴣斑”。

目前最早用“油滴”形容建盞斑紋的記載應該為日本應永年間(1394~1427年)的《禪林小歌》了。

而“油滴”一詞並不見於我國宋、元、明、清文獻中。由此也可以基本判斷“油滴”一詞來自日本,並非我國。

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4、曜變釉。

曜變天目是瓷器家族裡特殊的成員,也是最為珍貴的品種。

曜變天目的燒製極具偶然性。

從整體看,會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出現不同的色彩變化,如浩瀚宇宙,令人遐想。

扒一扒建盞釉面類型到底有多少?

5、雜色釉。

由於建窯黑釉器系“窯變”所致,故釉面紋理變化多端,除上述四大類釉面紋理之外,還有一些雜色釉,如柿紅色、赤紅色、醬釉(醬綠釉、醬黑釉、醬黃釉)等。

而有的文章中提到的“灰白釉”、“芝麻花”、“結晶冰花紋”、“龜裂紋”等雜色釉,很多學者認為是火候不夠高的次品(生燒或半生燒品)。

給小編一個關注,持續為您更新建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