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最近這兩個月,互聯網行業大事不斷。被收購什麼的,和我們關係真不大,值得關注的只有兩件。

1

因隱私洩露醜聞,美國用戶正在怒刪臉書賬號;

2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中國人隱私不值錢?

中國人的隱私難道就不是隱私?

李彥宏只是皇帝新衣故事中那個誠實的孩子。在網絡的世界裡,“用隱私換便利”已經成為行業習慣套路,更可怕的是,用戶還在不斷的選擇相信。

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提高自己的芝麻信用,把自己的學歷、職業、房產證、駕駛證、車輛、公積金等等信息和賬號進行捆綁。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用支付寶的話說,這些信息都有利於提高你的履約能力,從而提高芝麻分。

然而700分有什麼意義?

就算達到800分又能如何?

試想一下,支付寶知道你一共用過多少個收貨地址、電話,知道你開的什麼車、車牌號及所有違章記錄,知道你家水電煤氣費一個月交多少,知道你信用卡一個月還多少,知道你在哪個公司上班,知道你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圈,甚至通過你每天走多少步,能夠判斷你是否健康。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你難道就沒有收到過對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單位等個人信息的陌生來電?你難道就沒有被某類廣告持續騷擾?《中國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報告》就指出,在租房、購房、購車、考試和升學等個人信息洩露後,受到營銷騷擾或詐騙的高達36%。

不知道有多少人最近發現支付寶的一個新功能——電子醫保卡。

忘帶社保卡也可以刷醫保啦,一秒就完成繳費!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綁定之後,在支付寶上能直接查看到每次用醫保卡消費的記錄,包括住院記錄、門診記錄、藥店消費的都有,比社保局網站上查詢還方便。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當這些大數據聯合起來,老百姓根本無處遁形,完全不會想到,未來會有一天,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後果

你使用的APP越多,個人信息被記錄的就越多,大數據對用戶的畫像就更加精確。大數據最核心的商業價值是二次利用,根據這一形象為個人定製“你的物質和精神消費”。

知道美國人為何對臉書那麼憤怒?大數據不僅左右了我買什麼,還左右了我選誰做總統。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剛剛過去的3月,支付寶因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保障不充分、個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則、個人金融信息使用不當等7條違法行為被處罰。只有區區18萬,對比獲得價值,簡直就是縱容,居然還有大批水軍幫腔,道德底線呢?

你的隱私數據提交給商業機構,在給你帶來方便的同時,更是一把雙刃劍,會在你最需要幫助時,捅你一刀。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儘可能少的把一些核心個人信息上傳和捆綁,不要固定規律的使用相同的支付工具。

話說,馬雲年初泡吧花了1300多元,居然沒用支付寶買單,刷的銀行卡。

這事兒嚴重了,芝麻信用超過600的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