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最近这两个月,互联网行业大事不断。被收购什么的,和我们关系真不大,值得关注的只有两件。

1

因隐私泄露丑闻,美国用户正在怒删脸书账号;

2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中国人隐私不值钱?

中国人的隐私难道就不是隐私?

李彦宏只是皇帝新衣故事中那个诚实的孩子。在网络的世界里,“用隐私换便利”已经成为行业习惯套路,更可怕的是,用户还在不断的选择相信。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提高自己的芝麻信用,把自己的学历、职业、房产证、驾驶证、车辆、公积金等等信息和账号进行捆绑。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用支付宝的话说,这些信息都有利于提高你的履约能力,从而提高芝麻分。

然而700分有什么意义?

就算达到800分又能如何?

试想一下,支付宝知道你一共用过多少个收货地址、电话,知道你开的什么车、车牌号及所有违章记录,知道你家水电煤气费一个月交多少,知道你信用卡一个月还多少,知道你在哪个公司上班,知道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圈,甚至通过你每天走多少步,能够判断你是否健康。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你难道就没有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你难道就没有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就指出,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

不知道有多少人最近发现支付宝的一个新功能——电子医保卡。

忘带社保卡也可以刷医保啦,一秒就完成缴费!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绑定之后,在支付宝上能直接查看到每次用医保卡消费的记录,包括住院记录、门诊记录、药店消费的都有,比社保局网站上查询还方便。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当这些大数据联合起来,老百姓根本无处遁形,完全不会想到,未来会有一天,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后果

你使用的APP越多,个人信息被记录的就越多,大数据对用户的画像就更加精确。大数据最核心的商业价值是二次利用,根据这一形象为个人定制“你的物质和精神消费”。

知道美国人为何对脸书那么愤怒?大数据不仅左右了我买什么,还左右了我选谁做总统。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刚刚过去的3月,支付宝因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充分、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则、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等7条违法行为被处罚。只有区区18万,对比获得价值,简直就是纵容,居然还有大批水军帮腔,道德底线呢?

你的隐私数据提交给商业机构,在给你带来方便的同时,更是一把双刃剑,会在你最需要帮助时,捅你一刀。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尽可能少的把一些核心个人信息上传和捆绑,不要固定规律的使用相同的支付工具。

话说,马云年初泡吧花了1300多元,居然没用支付宝买单,刷的银行卡。

这事儿严重了,芝麻信用超过600的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