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也柔情,乾隆才是愛妻狂魔

君王也柔情,乾隆才是愛妻狂魔

“自古君王皆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總會同情那些“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的後宮女子。

在中國的歷史上,不乏喜新厭舊、薄情寡義的皇帝,但也有多情痴情的帝王,清朝就盛產情種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都把一生摯愛獻給了一位后妃。

也許是血液裡流淌著先祖痴情的基因,乾隆的一生也只愛了一個女人。他把一生摯愛都傾注給了逝去的孝賢皇后,就算天人永隔,也無人能逾越孝賢皇后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孝賢皇后富察氏生於康熙年間,滿洲鑲黃旗人,祖上世代高官,她是察哈爾總管李榮寶的女兒,協辦大學士傅恆的姐姐。

富察氏16歲的時候被雍正賜婚嫁給寶親王弘曆為嫡福晉。當時弘曆已密定為皇儲,富察氏是雍正按照未來皇后的標準挑選的兒媳婦,他對富察氏的出身和性情都非常滿意。

弘曆和富察氏婚後相敬如賓,恩愛篤深。富察氏不僅聰明美麗,而且非常溫柔賢惠。她盡心盡力孝敬公婆,恪守兒媳本分,深得公婆喜愛。

乾隆登基後,冊封富察氏為皇后,後人根據諡號稱富察氏為孝賢純皇后。

孝賢皇后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史書對其德冠後宮的事蹟記錄很多,孝賢皇后的賢德也是後來的皇后、妃嬪難以超越的,尤其在乾隆心中,孝賢皇后更是一個完美的妻子。

孝賢皇后出身貴族,但生性節儉,不喜奢華,日常穿著打扮樸素低調,不喜歡金玉珠翠這些裝飾,猶喜簡單的通草絨花。

有次秋季去關外,乾隆對皇后談起關外舊俗,提及祖上剛剛創建帝業的時候,衣物的裝飾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而不是像當今皇宮中那樣用金線銀線精工細繡而成。乾隆當時不過是隨口說說,沒想到皇后卻記在心裡。後來特地做了一個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製而成的燧囊(盛裝火鐮的器具)獻給乾隆,以示不忘滿洲本色。

乾隆非常珍愛皇后親手縫製的燧囊,一直帶在身邊。孝賢皇后的節儉之風和不忘本色之心,深受乾隆的敬佩和愛戴。

君王也柔情,乾隆才是愛妻狂魔

儘管皇后要侍奉太后,還要管理後宮事務,同時還要兼顧教育孩子,但孝賢皇后還是堅持要親自照顧乾隆。

她搬到乾隆寢宮的外屋居住,隨時端茶倒水、餵食湯藥,直到一百多天後乾隆病癒,孝賢皇后才搬出寢宮。乾隆看到消瘦的皇后,既感動又心疼。

孝賢皇后管理後宮有條有理,對太監宮女寬和仁慈,對其他妃嬪所生子女視如己出,因此深得其他妃嬪敬重,後宮上下一片和諧,乾隆才能安心處理前朝政事。

乾隆曾贊孝賢皇后:”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同時他把他治國的功勞也分給皇后一份:“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后綜理。”

乾隆和孝賢皇后二人琴瑟和鳴、鶼鰈情深。作為一個女人,孝賢皇后得到了丈夫的寵愛,富足的生活,眾人的敬重,無上的榮耀,女人該有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她接二連三的痛失愛子,這一連串的打擊也是導致她染病身亡的主要原因。

孝賢皇后一共生了兩兒兩女,僅幼女存活。尤其是八年中,兩個兒子先後夭亡,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孝賢皇后因此幾乎一病不起,儘管乾隆對皇后照顧有加,但還是難以彌補她痛失愛子之痛。

幼子永琮病逝後不足一個月,孝賢皇后隨乾隆鑾駕奉母東巡。愛子新喪,皇后精神上受到極大創傷,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為了不耽誤行程,孝賢皇后強顏歡笑,勉強支撐,讓乾隆誤以為皇后身體已漸轉好,於是繼續東巡。

皇后身體本來孱弱,途中勞累,加之感染風寒病情惡化,在迴鑾途中病逝於德州。

感情深厚的結髮妻子病逝,讓乾隆悲痛萬分。因事發突然,乾隆安排太后先行回京,自己留在德州親自辦理皇后殯殮事宜,然後扶柩回京。

乾隆斥巨資為亡妻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葬禮,乾隆下旨,妃嬪、公主、皇子全部穿白色孝服;皇子截髮辮、皇室女子剪髮;親王以下,凡有頂戴的滿漢文武大臣百日內不許剃頭;停止婚嫁作樂27天;除了京城外,乾隆還要求各省臣民服喪,這是以前沒有的先例。

皇后病逝對乾隆是個極大的打擊,乾隆變得暴躁易怒,一反常態。喪葬期間,乾隆公開斥責皇長子永璜不盡孝道,在皇后的喪禮上沒有哀傷的神色,並處罰了永璜的師傅;外省官員有幾十名上奏摺表示哀悼時間比較晚的,也被乾隆予以處罰;湖廣總督、河道總督、知府等人因在皇后喪期百日內剃頭,被乾隆下旨處死。

因皇后喪葬,多位皇親大臣受牽連,有人甚至因此掉腦袋。乾隆的性情大變,主要是孝賢純皇后突然病逝,乾隆一時難以接受現實而造成的。此後,乾隆的治國之策也由寬鬆轉為嚴苛。

君王也柔情,乾隆才是愛妻狂魔

長春宮是孝賢皇后生前的寢宮,為了能使自己時常回到與愛妻在一起的回憶中,乾隆下令保留長春宮孝賢皇后居住時的原陳設,並將孝賢皇后生前用的東珠頂冠和東珠朝珠供奉在長春宮。每年的臘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時,乾隆都親臨憑弔。這種陳設和做法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允許其他后妃們居住。

乾隆對孝賢皇后深情還使其母族一門恩寵榮耀無比,皇后死後更加鼎盛。

乾隆絲毫不掩飾自己施恩外戚是因為皇后的緣故,皇后胞弟傅恆年未而立即位登首輔,二十餘年中,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政治和軍事舞臺上,乾隆帝對其評價之高,恩寵之異,罕有人及。

皇后的侄子福康安,自幼被乾隆帶到內廷,親自教養,視如己出。福康安長大成人以後,乾隆對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貝子,死後贈郡王,成為一代寵臣之最。

孝賢皇后死後,乾隆多次前往陵前祭奠,每次祭奠都會賦詩紀念亡妻。在亡妻陵前,乾隆放下帝王尊嚴,似平常百姓家夫君對亡妻述說著自己無盡的思念和愛戀。

乾隆80歲的時候去祭奠皇后,深情在陵前表白,我與你陰陽相隔,無法把這麼多年的經歷與苦楚一下子都告訴你。想起當年與你度過的美好時光,唯一能夠安慰的是,再過不到二十年,我和你相會於地下的願望就會實現了。這番表白,讓聽者落淚,聞者傷心。

在孝賢皇后病逝後的五十年間,乾隆為懷念結髮妻子,寫了上百首悼亡詩,在這些詩賦中,乾隆真正走下了神壇,放下了帝王的尊嚴,抒發了內心深處對愛妻無盡的思念。

乾隆對孝賢皇后的愛情真摯深沉,一生都難以忘懷,這是孝賢皇后的榮寵,但也使得其他妃嬪始終難以逾越孝賢皇后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儘管乾隆後來還冊立了烏拉那拉氏為後,也有很多寵妃,但在乾隆心中,最愛的妻子始終只有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