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穩致遠 打造新時代合作共贏新典範

5月24日,《新聞聯播》頭條播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這是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一職期間第11次訪問中國,習近平讚賞默克爾對中德關係的高度重視。(5月25日央視網)

中德關係長足發展,不斷邁上新高度。作為亞洲和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近年來,中德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增進互信,拓展各領域合作,為中德關係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發展注入新的動力。2014年,習近平訪問德國,雙方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2017年,正逢中德建交45週年,習近平再次訪問德國,中德關係又站上新的起點。此次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中國進行為期2天的正式訪問,是她開啟第四任期後首次訪華,也是她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第11次訪華,由此默克爾也成為訪華次數最多的西方國家領導人,而這無疑是中德關係深厚友誼、密切合作的具體印證。

經貿往來,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經貿合作是中德關係的“壓艙石”。中德兩國處於工業化的不同階段,經濟上有較強的互補性和合作空間。正如出訪前德國媒體分析的那樣,默克爾此次訪華的重點所在——經貿合作。據德方統計,去年中德貿易總額達1866億歐元,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德國全球第一大貿易伙伴,還是超過荷蘭、英國,成為排在美國和法國之後的德國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國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中國在德國全球貿易戰略格局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在投資方面,德國長期以來是對華投資最多的歐盟國家,佔歐盟對華投資四分之一。目前德國在華企業有8200家,分佈在化工、汽車、金融、電子電氣、製藥和零售等眾多領域。而此次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有近20位重量級德國企業家隨訪,這些企業銷售額高達5500億歐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倡議亦已成為中德企業合作的新平臺,中德之間佔了中歐班列近一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未來的中德合作前景廣闊,機遇前所未有。不難想見,德國總理此訪有助於中德兩國在現有的經貿合作基礎上加深瞭解,擴展新的途徑和內容,挖掘合作潛力,促進雙方更廣泛、更全面、更深入的互利共贏。

開放合作,惠及世界。德國和中國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堅定的支持者。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世界經濟出現復甦的背景下,中德雙方共同主張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規則,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這不僅有利於雙方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進行雙向投資,也將在多邊框架內推進全球治理,共同維護和完善國際秩序和經濟治理體系展現責任擔當,為世界和多邊秩序作出積極貢獻。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德關係發展到今天,兩國務實合作的效應不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遠遠大於二。深化中德合作,利在兩國,惠及歐洲和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此次默克爾訪華,除了首都北京外,還專門到訪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體現了德國參與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積極態度。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出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堅定信號,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近期,中國已經公佈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進口關稅降為零;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等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有序放開汽車、金融等行業合資企業股比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構建依法依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顯然,這些都將為德國、歐洲和世界各國企業提供更多機遇,有利於實現更高層次、更新領域和更深程度的普惠共贏。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第四大經濟體的再度握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回望過往,建交46年來,中德兩國合作碩果累累,堪稱國際典範。展望未來,習近平強調,中德兩國要做合作共贏的示範者、中歐關係的引領者、新型國際關係的推動者、超越意識形態差異的合作者,為兩國關係賦予了新的角色和使命。有理由堅信,只要雙方堅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理解並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聚焦合作,妥善管控和處理分歧,中德關係就能行穩致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南方網羅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