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是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邪恶女女-LL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专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校,这一点毫无疑问。

如果你想说,有个985、211大学的背书很重要,我想问问你,有多少学生上得了985和211呢?全国各省通算985录取率不足2%,211录取率也仅有5%。与这些上了985、211的学生,其他省属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的学生是不是绝大多数?

你告诉我,除了985、211,全国你能叫得上名字来的外省大学有多少所?非本市大学又有多少所?随便举出两所来,你能知道有什么区别吗?恐怕让你说谁强谁弱,你也得扔硬币决定吧?

如果你想说,你学的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压根儿没关系,自己不是也混得不错吗?我想问问你,如果你大学学了自己现在工作相关的专业,你现在的职场之路会不会还要更好?别着急,先想几秒钟再给我答案!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纽约大学,先通识教育后细分专业是他的特色之一,这就是尊重专业的最明显体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盲选专业而后悔终生)

你去上大学为了干什么?往远说是为了开始寻找自己的职业之路,往近说是探索自我,专心学业

未来的职业之路来看,是跟你专业关系大还是学校的关系大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专业关系大!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专业是通用的,并不因为院校的标签而有极大区别,尤其是层次没有那么高的大学。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专业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你的职业方向。

反过来说,如果你未来从事的职业跟大学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想问,你大学这么多年学习的意义何在?学了会计学,毕业去做了行政,你学得东西还能用上多少?学了临床医学,毕业去做了医疗器械销售,钱是不少赚,同学聚会你恐怕没脸去!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南方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又一个例证,大三才细分专业,给了你延后选择的机会,保证你是从心所选)

探索自我的角度上来说,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应试教育极大的压榨了孩子们在K12阶段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导致很多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还从来没有考虑过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这个问题在大学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就会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你一定会问,这跟专业的重要性也有关系?当然!

如果你大学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则无论你在什么大学学习,依然会像高中一样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如同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还谈什么理想,说什么情怀,怎么能体会到学习自己所爱的那种挥洒自由、淡定自若、游刃有余?

当你的大多数时间依然在被应试包裹着,你也不过就是多上了4年,乃至7年,甚至更多年的高中而已

。而你的同学在用跟你相同的时间,上大学,他们探索自己,追根问底的跟自己和社会对话,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未来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请问,用4年时间上高中收获多,还是用4年时间上大学收获多?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清华大学,大类招生的典范,若干专业合并为为数不多的专业类招生,大二细分,让你先粗选一次,再精选一次,重视个人与专业的匹配)

最后就聊聊专心学习好吧?如果你是一个对于汽车特别感兴趣的人,请问同样是一本500页的书,是汽车专著你更容易接受还是烹饪菜谱你更容易记住?如果你是一个天赋出众的运动员,你更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奔跑健身,还是花一个小时去吟诗作对?

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轻轻松松就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成绩,花20分钟达到同学学习60分钟的效果,你不想要这感觉?

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动力更足,留出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干嘛?用来找自己,用来思考,用来学习其他关联知识,用来游历大好河山,用来谈谈恋爱增加阅历也是不错的嘛。

一句话浓缩:学习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是为自己而学;为了大学随便选个专业,你还要在别人的眼光和评判里呆上很久!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缪老师妙笔生花

上大学,是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

看到不少朋友在争论这个问题: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为什么不说学校和专业都很重要呢?谁不想上一所名牌大学的最喜欢的专业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咱的高考分数不够,让我们不得不在有限的高考分数条件下,对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作出某些牺牲。其实,严格地说,这个问题还应当再加入一个因素,那就是大学城市。这也是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同样都是211工程大学,在上海和在石河子绝对就不一样。因此,我们把城市、学校、专业这三个影响我们高考志愿填报的选项分析一下,自然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在有限的高考分数下挑大学选专业,城市、学校、专业这三者用当如何排序。

俗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明未来职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了70-80%的今天,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通过读大学后再走进职场将成为未来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而高考志愿填报,也就是挑大学选专业,实际上是人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叫做学业规划。

最好的学业规划应当是在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几乎成为每一位考生的梦想和诉求。但是大部分考生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一线城市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几乎成了每一位考生的梦想,竞争会非常激烈。当我们考不出足够高的分数时候,就必须在城市、大学、专业三者之中作出一些取舍。那么如何摆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顺序呢?让我们一个一个分析一下:

城市的重要性多数人所看到的是它是你4年大学生活的大环境。发达城市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而还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个城市很可能成为你未来就业城市甚至第二故乡。北京市2016年有24万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一多半留在北京就业。所以对相当多的一部分考生来说,选择大学所在的城市,就是在选择自己未来工作的城市。你说重要不重要?

而大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你至少4年学习的文化氛围,大学的层次直接决定了你受教育的层次。这一点也是大家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但是选择大学层次的同时也选择了你所可能结识同学人脉的层次。优秀的同学人脉可能会伴你一生受益。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出现过很多次的词叫做“汉大帮”。这个“汉大帮”就是同学人脉。贯穿整个电视剧的主线。同学人脉能成就你的大事。

而专业虽然也重要。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常常确定了你未来直接的职业。另一个是决定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是否符合你的兴趣。人要是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太容易做好。但是有一点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它都是一个不以人们愿望为转移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专业知识更新飞快。有些专业知识刚刚毕业就过时了。而工作中遇到的新知识又不得不重新学习。这就是说专业知识是还能以后结合工作情况再学习。

因此我的观点把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排列为高校-城市-专业。专业选择排在最后也不是没有底线,底线是可以不得已接受不喜欢的专业时候,所不喜欢但绝不会因为讨厌而学不下去。

讲到这里,一定会有人问,这么说选专业变得不太重要了?其实不是这样。传统的学业规划都是先用专业的工具做职业测评,看看自己适合哪些方面的专业,再研究专业未来发展和就业前景,最后确定专业。其实关于传统的职业测评,我认为作为一个辅助手段是必要的。因为一个适合你的专业会给你带来学习的乐趣,对你顺利度过大学受到专业系统的熏陶是很有利的。但是我们讨论的前提不是在有限的分数线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我还想说明的是最终走到职场,你会发现,你当初选择的专业不合适,真有那么大影响吗?你看看你的周围,你的前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有多少人是学什么,还干什么的?他们是不是就都很不成功?我在逐步接受一个看似非常没有道理的观点,叫做带引号的“专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我认为读大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学习专业知识,直接为今后的职业服务,可以简称为学什么;另一个是在大学的学术氛围内受到一种熏陶和训练,提高我们再学习的能力,让我们在更广阔的职场范围都能适应,可以简称为怎样学。现在社会后者“怎样学”变得更重要了。


晨雾

你说一个XXX二本学校和一个排名前十几的学校,那根本没可比性,也不会有人会遇到这种选择。

我随便举几种可能的情况吧,以广东高校为例:

1首先,你需要明确一下,你是希望本科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

倘若,是选择考研,建议你还是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本科学校为背景,考研你会获得比起普通学校更多的便捷。因为你本科学校较好,可以选择本校考研,至于想要跨专业的话(选一个你们学校比较好的专业),比起外校生,你更容易接触到相关专业的学生与老师,找一些资料也会方便许多。若是准备直接找工作,专业和学校之间,还是选择专业吧。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我想在面试的时候,比起你空有一张学位证书,更为重要吧。

2其实,现在学校,一般大一下学期都有一个转专业的机会。但转专业的难易程度,与学校的好坏是成正比的。你可以把转专业当作一个机会。在填志愿时,问下学姐学长,或浏览学校官网,查看转专业的相关信息,倘若你觉得大一一年,有把握成功转专业,你就可以在学校与专业中,选择学校。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最终目标,还是专业啦。

3基本档次差不多的其实不要太在意,能选专业的绝对要好,比如中山大学 vs 华南理工,或者广外vs 华师这样,同档次的学校外面的很多机会基本差不远。

4差了一档的要看专业情况,比如真有同学想学建筑类的,深圳大学尽管只是徘徊在一二本之间,但其建筑还是相对有名的,总好过你去广外华农调剂一个不喜欢的专业。

5地域因素以及家庭背景。城市好的机会多,我一直觉得深圳大学是个另类;虽然学校档次还不到完全的一本学校,但是整个深圳这么大一个现代化都市就他一个综合性大学,其他都是学院职校什么的(那个实验性的南科大就先排除了)。所以深大的资源真的不可小觑,深圳各种有钱人,常听说深大藏龙卧虎什么的。

所以,其实最后要结合你自身的情况,然后将你的options整理出来找对这些学校专业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咨询一下(包括就业、学校资源、机遇、发展等),至少避免做出最坏的选择。否则,要是自己确实没兴趣,就很可能沦为那些冷门的学校和专业的受害者了。

投资家网蒋东文

想起一个例子。

我家一个亲戚的孩子考大学,分数很不错,当时请我帮助报志愿。他自小的心愿就是超越我这个家族第一个上清华的“榜样”,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的分数,真心很不错,尤其是物理,还有省级竞赛的奖项,总分应该在清华的线上,但不会超出太多。

我于是建议他,如果报清华大学的话,他可能很难进入电子、计算机这类的热门专业,但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什么的问题不大;如果在学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的话,他可以上上海交大、同济之类的学校,不论什么专业基本都能进去,除非他本人确实是对机械或水利工程这样的专业感兴趣,否则后一个选择比较好。

他听了我的建议,进了上海交大的通信工程专业,自己非常喜欢,学起来非常有兴趣,毕业后他现在加州硅谷工作。

多数需要纠结优先择校还是重点考虑专业的人,很可能像我家亲戚这个小孩一样,分数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往上够一下能进一个好点的学校,但却进不去自己感兴趣的好专业,想进喜欢的专业时在学校上就得稍微委屈一下。当然清华和上海交大之间的选择还会稍微容易一点,若是一本、二本之间似乎就要纠结得严重一些了,尤其目前国内就业很看本科学校的前提下。

在美国,不少很一般的学校会有很出名的专业,譬如位于Amherst的麻省大学(不是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极其一般的学校,但它的高分子专业位于世界的前几位,

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到常春藤大学任教的都有,与此对比,哈佛、耶鲁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反而没啥名气。因此,在美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会选择去麻省大学,而不是追求名校。


心路独舞

以我个人的惨痛经历告诉你,一定要选择好专业。

本人2000年考入一所211,985大学的冷门专业——哲学系,本科后迫于就业压力又考了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反而更严峻,最后连番换工作,期间还跑了两年保险,直到目前,年近四十,工资收入还没有赶上省平均工资标准。

关于当初高考时填报志愿,自己曾无数次地懊悔选错了专业,致使毕业后工作一直不顺利。名校学历,就业无门,曾使自己心理落差巨大,心情一度沮丧到极点。

“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稳定的工作,任何理想、抱负、情怀,都脆弱不堪。别怪人们太现实,现在大学的主要职能确已变为就业培训机构。

高晓松批判国内的大学现在都沦为职业介绍所了,大学里请去演讲的一律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学生们趋之若鹜,而文化方面都是空白,他本人就曾去清华演讲,讲了半天文学,最后学生们竟然提问说毕业后是去外企好还是国企好……

基于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问题上,本人建议尽量别选如“文、史、哲”等的冷门专业和基础性学科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因为这些专业就业非常困难。

一是公务员招录考试没有报名资格。现在公考越来越热,通常数百人竞争一个职位,公考职位对专业要求非常严苛,一般只有热门的专业才有报考资格,而冷门专业和基础性学科专业,连公考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即使你毕业于211,985大学,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二本院校的热门专业同学参加公考而羡慕不已。

二是企业不招聘冷门专业和基础性学科。企业都是利益至上的,人家只想招聘来了就能上手的员工(虽然总是事与愿违),任凭你是名牌大学生,人家也不稀罕。

三是高校招聘老师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想去大学任教或搞科研,冷门专业和基础性学科没个博士学历,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而且好一点的大学现在都只招海归博士。选择了冷门专业和基础性学科,没有把博士读出来的打算,就不要想有好的出路,除非半途而废,转行做其他。况且现在不论国内国外,博士答辩都是非常严格的,有的同学40多岁了,读了7、8年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举两个例来说明:

读同济的生物技术还是华科的通信工程好?

我的回答是后者。因为生物技术属于基础性学科,不读出博士来,根本没有实用价值,没法进行就业。而通信工程本科毕业后就会成为各大企业的香饽饽。不想做苦行僧就果断选择后者。

高学费读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会计好还是读华中师大的免费师范生好?

我的回答是,以后若打算当老师就选后者,工作会比较稳定;若有宏图大志,或想以后有高收入,那就选前者,会物有所值。

最后,不管怎样,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一定要瞄准以后的就业,这样才不会把自己大好的青春浪费。


哲学硕士谈学习

学校!旗帜鲜明的学校更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有两个隐藏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名校非重点专业”跟“非名校重点专业”之间的冲突,第二个前提是题主的分数都能满足这两个学校。否则,就是学校选择题主,而非题主选择学校了!(请恕我如此直白)

说一下我朋友的个人经历:

朋友男,山东人。高中学习成绩优秀,平时模拟650分左右,这个分数虽然不能去清华北大这种Top2的学校,但是基本能去各种声称是Top3的学校,如浙大、人大、复旦等等。可惜天不从人愿,考前最后三个月,这货居然谈起了恋爱!最终顺理成章地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614分,仅仅超山东一本线30分。

朋友面对了第一个选择:是复读还是读大学?

像朋友这样从小聪明、考试永远前几的人,与生俱来的骄傲让他放不下身段复读,即使去不了自己理想的学校,他还是决定报志愿读大学!

于是朋友遇到了第二个抉择: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朋友当时梦想是清华北大,梦想虽破灭,但是他还是想去北京,离自己的梦想之地近一些也好。就是出于这个情怀,出于这种不算理由的理由,出于这种近乎对自己未来不负责任的态度,他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信息技术学院。

这是一个典型的好学校(科普一下:中国农业大学是985高校,“双一流”高校,国内顶级的农科院校,校风朴实,学风扎实)配差专业(该校重点专业是农学、食品、动物医学等)的选择。

大学入学之后,身边有很多牛人:有科研达人,有论文高手,有保研神人,有offer收割机……跟这些人的接触中,朋友深受鼓舞,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后来凭借成绩优异获得保研资格,去清华北大面试几次,到终面才惜败;去国有四大行总部面试,一路顺利杀到终面;最终他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

朋友的故事到此结束。虽然他在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上这个问题上,选择了学校,后来发展的也不错;但是并不理性。接下来我理性的分析,为什么要选学校?

开门见山列优点!

1、名校的光环效应人尽皆知,但专业的光环作用非常有限。我们都知道学历是块敲门砖,但很少人说专业是块敲门砖。为什么?社会上懂具体专业的人太少,但是大家都认可名校。你的余生,每次在跟陌生人交流时,很多人第一句会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你说:“清华。”后面没人会问你是哪个专业的。有时候,别人问你专业,只是掩盖他没听过你学校的尴尬。(没错,真相就是这么残忍)在未来晋升或跳槽发展时,名校毕业的光环作用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职不惜花重金去读名校的MBA或EMBA给自己,目的就是给自己镀金。不要反感,这个社会就是这么势利。开豪车,住豪宅,买名表,名校学历……都是镀金!没有这层金,别人不会高看一眼;别人不会高看一眼,你就丧失了很多关键的人脉和机会;而有些关键的人脉和机会,是足以改变你一生的!(这些你身为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但是你的父母会同意这点)

2、找工作的时候,你往往死在学校的筛选上,而非专业的筛选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不限专业”,但是这个开放条件的前提是“985和211本科以上学历”!企业招聘的HR不是科研牛人,所以他们不会研究你们专业在全国第几,只知道你们学校的名气是全国什么档次!所以很多时候在简历筛选上,出身较差的学生已经被淘汰了。要知道,除非极其专业的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如华为),他们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外,更多的企业只要你懂专业的基础知识就行。入职之后,都会有企业培训,你只需要学会企业需要你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就行了,太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企业招聘基本是要本科生和研究生而基本不要博士生的原因。

3、选学校,你还有退路;选专业,你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你现在报志愿时认为的专业只是你的想象,是你根据网上的说法加上身边一知半解的人的忽悠形成的。当你真正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你才能发现这个专业的难度、发展瓶颈、对人素质性格的要求;你可能很辛苦,你可能很反感,你可能极度不适合,甚至会后悔!但是,没办法,你当初是奔着这个专业来的,这个学校除了这个专业别的都不行,你能怎么办?就像嫁错了人,更多的人只能无奈的选择将就着过。但是,选学校则完全不一样!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有一个机制,叫“转专业”!新生入学一个学期后,你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成绩前百分之三十)就能申请换专业!通过这个换专业,你能去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也真正了解的专业,那时候好学校的好专业都被你占全了,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但是你说,万一我转不了专业怎么办?那就看第4点。

4、好学校的交换生机会多,外校保研机会多,有更多的杰出校友,更多的老师推荐!这些是什么?宝贵的无形资源啊!要知道,如果你能去国外某某大学交流几年,这经历在你简历上能增辉不是一点两点!要知道,你学校出身好,可以避开别人辛苦的考研,直接保研到自己心仪的他校他专业!(跨专业保研是可以的,前提是你提前自学相关的课程,这点可以通过读大学的双学位或辅修来实现)要知道,一个优秀校友的内部推荐就能让你超过千军万马直接走捷径进入到一家优秀的公司!要知道,能在好学校任职的老师都是实力人脉一流的,老师的一封推荐信,无论是你保研还是工作都有极大的作用!

5、这一点我知道说出来会惹来不少争议,但是我还是要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学校的风气会影响你大学四年甚至一生!

恕我直言,现在社会上都有大学生腐化堕落之类的印象,我想说的是:你见过清华北大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你见过三本学院又有几个不这样的学生?我没有偏激,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只是客观的跟大家说:在好学校,你遇见好的风气的可能性更高(我用的“可能性”这个词,没说“一定”)。这个道理跟家长都想把孩子放在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高中是一样的。大学里,没有人监督了,舍友、班级、学校的风气产生的影响非常严重!你想上进,在宿舍里学习看书,但舍友拉着你打游戏;你不打,他们觉得你装,觉得你不合群;渐渐地你被孤立,你成了异类。但是在好学校,你不去申请课题写论文、不参加竞赛、不去刷成绩、不去名企实习,他们会觉得你没有价值,他们会觉得你是异类。告诉我,同样是异类,你想成为哪种?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希望大家千万要记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名校和好专业不能兼得,先选名校;然后通过努力学习,在名校里通过转专业、读双学位、跨专业保研等途径可以转换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上;最终通过优秀的校友人脉或老师的推荐,进入到心仪的公司拿到心仪的薪水和职位!

路是有的,只是你能足够优秀、足够吃苦吗?


燕十二点一

可以明确地说,选对专业十分重要!!

对于高考,个人的建议就是有可能的话一定要选个适合自己的专业。

可以看看去年的一则新闻。根据报道,湖北两个考生,一个曾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读了两年后退学,今年再次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另一个去年考入北大医学部药学专业,上学不到一个月退学,今年重新考入北京大学,准备就读数学或者信科专业。两个学霸双双回炉再考,原因只有一个:重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

无独有偶,几年前媒体也报道过一个北大学子周浩,就读北大生命科学专业两年后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数控技术,原因也是不喜欢所学专业。

这三位虽经历一番曲折,最终还是读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算是很幸运了。还有更多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就读了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专业,而且难以改变,只能默默地忍受。根据之前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

可见,填报志愿的时候,需高度重视选专业的选择。被录取到某个专业,就意味着你大学四年将围绕这个专业展开相关的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差别很大,例如读了机械的就要重点学机械制图,读了化学的就要做化学实验,读了数学的需学离散数学等专业数学课程。如果所学正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显然学得会更加有劲,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也更有信心再专业领域发力,形成良性循环。而所学专业非自己所长,甚至对专业反感或讨厌的话,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还可能只是勉强过关。

专业除了直接关系你大学的学习外,在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从事的工作或行业,想跨行业就业难度比较大。例如,读了化学去从事机械行业,或从事电子行业,几乎很难,反之亦然。即使偶尔有跨界成功的,也需付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虽然很多大学也在实行转专业或读双学位等方式给学生另一种选择,但僧多粥少,机会只属于少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还未必愿意换专业。


选学校or选专业?

既然专业这么重要,可是很多考生填志愿的时候却常常面临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两难选择。

这主要是针对那部分成绩相对一本或二本(或部分名校)录取线高得不多的学生。如果成绩只超出好学校录取线不多,难以录到喜欢的专业,确保学校优先的话, 专业就只能退而其次了,只能报那些相对低分或冷门的专业,或同意专业调剂。这时候,需要格外慎重,如果真被录到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很容易遭遇入学后就没兴趣的困境。上述例子中的周浩从小就喜欢动手,可高考时冲着北大的牌子,他被迫根据家长老师的意见报了北大生命科学专业,而不是遵循自己的兴趣选择北航。生命科学偏理论和分析,对于喜欢动手和操作的他是另一种折磨。如果反过来他读了北航,或许他的人生又是另一番风景。

当然,不可否认,在目前我们比较注重出身的环境下,好的学校名气比较响,综合实力强,平台大,机会比较多,也是各位学生家长尤其看重的,所以985高校倍受青睐。但也应注意到,学校提供的平台是人成长的一个方面,而所学的专业可是占住了四年的大部分学习时间,甚至会伴随着你的一生,决定你今后是走向平庸还是卓越。说严重点,选择专业方面一棋不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因此,在学校差距不是十分巨大的情况下(比如都是211的学校),建议优先选择适合的专业。如果在好学校读了不适合的专业,求学过程也比较痛苦,也难以作出很大的成绩,将来想转行或转专业都需付出更大的代价。反之,就算学校差一点或名气小一点,但专业适合,读得有劲,容易取得成绩,不管是就业还是将来朝更好的学校考研或保研都具有一定优势。去年,有一朋友的小孩就是如此,如果上一重点学校,分数刚过录取线不到10分,只能报化学类专业,但他不喜欢化学,后来就报了一所省属高校里最好的电子类专业基地班,还作为重点培养,现在感觉还不错。

如何选到喜欢的专业

1、要对科目的偏好或兴趣有个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要性就不赘述了。这个学生自己最清楚,家长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或任教老师进行了解。比如有些人就喜欢生物,有些喜欢化学,有些讨厌数学。这都可以作为专业选择的参考,比如讨厌数学,可能对抽象思维和理论分析类的兴趣不浓,那尽量回避数学类和理论性强的一些专业,可以考虑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当然还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相反如果你数学好的话,那像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编程),经济学等许多专业都可以考虑。喜欢美术或对艺术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园林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反之,如果不喜欢的话,入了这些专业可能就掉入了苦海。喜欢动手的话,可以考虑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偏工程类的专业。

2、对个人的性格进行充分了解。除了自我意识外,也可通过旁人的视角观察。还可以通过网上各类题目进行性格测试作为参考,如MBTI、盖洛普优势识别系统、VAI性格优势调查表、五类人格特征模型等。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些人具有很好的耐心和热情,那可以选择学医等未来岗位具有服务性质的专业,性格外向、表达力强的可以考虑法学、管理、新闻传播等专业,性格偏内向的就尽量回避市场营销等社交较多的专业,可选择技术类或财务类专业。

3、对未来发展有个大致的方向。比如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继续读研,还是出国深造?如果工作的话,应用性强的专业更好了。有打算考公务员的话,那是不是要考虑下那些专业招收的比较多,比如行政管理、社会科学等,而化学、机械类的就很少。如果是读研甚至读博的话,先也可以学一些基础性的专业,或偏理论的专业,将来考研的时候再可选定一些具体的方向进行专攻。出国的话,则要考虑那些专业出国申请难度比较小,比如理工科的要好过文史类的,特别是数理化基础学科较应用学科出国更容易。


5、可以适当运用排除法。虽然学科门类多,但大类就只有十几种,如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等,先排除不喜欢的大类,然后再在剩下的大类里,根据以上兴趣偏好、性格等因素等从大的科目分支一一排除部分专业,剩下可供选择的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就会集中在部分专业了。


选择专业的注意事项

1、详细了解专业情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报考任何专业前,都需充分了解该专业的情况,比如专业是不是新设的,专业全国各高校的排行情况,专业对应学校的师资情况、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甚至学年数和收费,等等。切忌望文生义,例如把信息与计算科学当作计算机科学(其实属于数学数学学科,着重数学与信息交叉学习),\n把高分子材料当作高技术材料(部分属新材料领域,更多的是塑料橡胶纤维),把园林设计当做培养花草树木(其实更侧重园林景观规划)。一旦入错门就追悔莫\n及。也别被一些专业名称蒙蔽,其实是常规专业改名吸引招生而已,如数学专业改名为“应用数学——保险精算师方向”,而精算师是相当难考的,地理专业改为资\n源环境专业。还有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等专业,貌似很时髦,实际上含金量低,非在校可以学会的,毕业被迫从事其他工作。另外仔细区分相似专业,如环境科学与\n环境工程专业,前者是理科专业,偏理论研究,后者属工科专业,侧重环境污染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内容很大差别。类似的还有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信息工程等。

2、不要一味地奔着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只是当前人们的看法,有些可能还是炒作所至。比如曾经十分热门的生物工程专业和环境保护专业,号称21世纪朝阳专业,吸引了许多学生报考。可是实际上虽然前景广阔,但到目前仍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又如国际贸易,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该专业学生就业堪忧。还有像法学专业、英语专业等,连续多年很热,各个高校都开设有,文理科都招,造成了供过于求的窘境,2014年被列为教育部公布的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之一,在上海甚至被列为预警专业限制招生。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当前的热门专业,几年以后很可能变得无人问津,现在的冷门专业,也可能若干年后变得炙手可热。一定不要一时蒙蔽双眼,盲目跟风做出错误选择。

注:\n据报道,在全国2400余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英语专业的就有960多所,仅北京就有近50所院校开设英语专业。本科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余\n所,招收金融学专业的院校也有300多所。有数据披露,2014年全国有14万法学毕业生,但从事和法学相关岗位的只有2万人。

3、可以参考专业的排名。

教育部每年组织了专业的评估并进行了排名,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些学校由于位置或隶属关系,知名度不高,但专业是国内领先的,这些被埋没的好专业值得考虑,尤其未来想从事科研的同学更值得考虑。如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名,暨南大学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五;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江南大学的食品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等。

可参考:http://learning.sohu.com/20160615/n454554431.shtml

4、\n不要一味地挤去热门地方

北上广经济发达,高校众多,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但分数也相对较高。这时,不妨也把目光投向其他城市的高校,也许位置偏点,但可\n能有些是老牌名校,拥有一些名牌专业。如果上不了北上广的好学校好专业,不如去这些地方,一样读名校或名专业又何妨,竞争还没那么激励,更容易选到自己心\n仪的专业。如一本中的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位居二线城市的知名高校;二本中的中\n南财政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都是如此。

5、\n不能选理想专业可先选相近的。

如果一定要想读好的学校,但可能难以录到理想的专业,可以先选择相近的大类专业,以后有机会再通过转专业或考研的方式换专\n业。比如喜欢计算机的,可先学物理将来转计算机。但如果学了化学,转计算机就难了。不过要提前了解下该学校转专业或者读第二学位的要求和比例情况。如某校\n信息显示,某专业转入条件为:第一学年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本专业前 \n15%,必修课程首次考核后无不及格情况等。进校后,如果真想转到其他专业的话,就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成绩前列。记得当年我们在校时,大三也有转专业或修\n读双学位的机会,但如果进大学后就疏于学习,总的成绩排名不靠前,就只能望洋兴叹追悔莫及了。

6、家长忌大包大揽。

首先填报志愿家长一定要充分听取学生本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分析各种因素,以及专业的优劣。万万不可以为了所谓的学校名声和虚\n荣,就只考虑学校而忽视对专业的慎重选择。尤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毕竟书是孩子读,未来的路是孩子去走。例如,有些家长看到医生吃香,就要孩子\n学医,看到老师地位高,就要孩子读师范,而对学农业生物之类的一味排斥。当然,的确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兴趣在那,想学什么都没有主见。家长应加强引导,帮\n助自己的孩子去认识自我,去分析甄别,而不只是说“XX专业还不错,你就读XX专业行了”。

7、选择专业志愿时,还要考虑自身特性。

例如医学类专业、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由于特殊性,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需提前考虑。

总\n之,选择专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分数的基础上,综合学生个人兴趣、个性、学科偏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学校取舍等各个因素做出的一种考量。当然,其中\n最基础的是分数,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兴趣和个性。成绩优势显著的,在专业的选择上自由度更大,最能达到学校和专业的“双收”,成绩优势不明显,则在选择合\n适的专业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或优先选好专业,但降低学校的档次),成绩在三本和二本线附近的,则确保专业优先。

正如从北大退学转上技校的周浩所言,“如果一辈子都要让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的一生就毁了。”同样,回炉再读的邹英杰也说,“如果继续就读,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是想在这一行有所发展,就很难了。我不愿意这么将就。”

选择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为了你自己或为了你的孩子,各位家长或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多一点主见,少一点盲从。读了喜欢的专业,学生受益良多,家长也是多添一份安心


笛语

首先看自己的分数,能去985.211一定要先考虑学校,专业次之。985.211去不上但还是一本线内,就要考虑专业并尽可能的留在一本,如果所选的这些一本学校实在没有自己满意的专业,那就去二本找好的专业好的城市。二本以专业为主,学校不是特次就可。


轨迹69326039

首先是学校吧!专业只要自己努力可以转的,还可以修第二学位的!女儿高考时成绩不理想,上985大学,但是专业不理想,通过努力,前入该大学的前百分之二十,拿到了奖学金,第二年转到她理想的专业了,但是再读一年后,看到了该专业在全国是超热门的,无论什么大学都开设了该专业,考虑到中国什么都是一窝蜂地上去,毕业后工作可能不理想,最近又到中国传媒大学修MBA课程了,说是累死啦!


手机用户6347842523

绝对是专业更重要!专业!专业!专业!还是专业!

当你在专业和学校之间考虑的时候,说明你若选择的学校名气都差不多,你认为那个好一点,在社会大评价体系看来,区别根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必须是专业重要。

找过工作的都知道必须是专业对口,才可以,专业不对口根本不要你。前段时间北大专业很偏的女孩纸,找不到工作,最后上电视节目找工作,不是她学校不好,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编程的能要一个没学过编程的法学生嘛,显然不可能。

举例子,过年回家我们几个同学,你985的毕业了专业不行就是没有人家二本赚得多,所谓学校的名声不过是刚毕业那会有用,以后还是看能力,为啥刚毕业有用,因为企业只能通过学校来衡量你的能力,所以你有能力了,学校不重要,专业很重要。所以记住了,一定是专业重要!

绝对是专业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