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酒茅臺到底拿的啥獎?

這次博覽會上,共有31個國家,20萬家展品生產廠和送樣單位參加,獲獎等級分為:(甲)大獎章Grandprize、(乙)名譽獎章Medalofhonor、(丙)鼓勵獎Honorablemedal(無牌)、(丁)金牌獎章Goldmedal、(戊)銀牌獎章Silvermedal、(己)銅牌獎章Bronzemedal共6項。其中(甲)大獎章、(乙)榮譽獎章和(丁)金質獎章均為一等獎,(戌)銀質獎章為二等獎,(己)銅質獎章為三等獎,(丙)鼓勵獎只給證書不發獎牌。

據說,在這次博覽會上,中國代表滿載而歸,共拿到獎牌和獎狀1211個,其中大獎牌57個,榮譽獎牌74個,金牌258個,銀牌337個,銅牌258個,鼓勵獎227個。那麼這裡面有茅臺金質獎章麼?

讓我們來看看當事人,中國代表團團長陳琪怎麼說,在他寫的《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紀實》一書記載,白酒產品中獲得最高獎項的,即(甲)大獎章的,只有山西汾酒、直隸衡水老白乾和河南寶豐酒,四川省、陝西省並沒有任何酒類產品獲獎。貴州公署的酒(也就是現在的茅臺酒)獲得的是銀牌獎章,相當於二等獎。

那為什麼茅臺要宣稱自己得了金獎呢,原來巴拿馬萬博會的大部份獎牌材質都是銅,只有二等獎是銀質材料。不知何故“巴拿馬賽會事務局”決定把3項一等獎章和二等銀質獎章全部自費鍍金處理,這就是許多媒體和坊間傳說貴州茅臺酒獲金牌的緣由。2010年7月8日,貴州省收藏家協會受持寶人委託,對其收藏的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臺所得的獎牌進行鑑定,也驗證了這一說法,這塊金牌確實是銀質鍍金獎牌,屬二等銀質獎牌。

其實茅臺人自己也知道自己拿的是銀獎,所以儘管茅臺酒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有“巴拿馬金獎”的宣傳,但一直到本世紀初期,其產品包裝上從來沒有出現這種說法。

1954年,其酒瓶背標上的廣告語寫著“解放前曾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這顯然不是金獎。

1984年,其背標文字變成“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獎章、獎狀……歷屆全國評酒會均被評為國家名酒,榮獲國家金質獎章”,仍然沒有“巴拿馬金獎”的表述。

直到2003年,新版的背標上才出現了“茅臺酒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後,多次獲得國際金獎,蟬聯歷屆中國名酒稱號”的說法。這一提法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