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再去看曾今的你,會是怎麼樣的存在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念出這兩句詩的人,彷彿時光瞬的從身邊劃過,白駒過隙轉瞬就沒有了。

俯仰之間,那些人和事,那些地方和故事。轉眼就以是十年、二十年前的過往了。

大約在2009年左右,下沙文淵大廈西邊的高沙小區,散佈著眾多的旅館、飯店、超市,引來送往著大把的學生。卻獨然屹立著一家書店。思哲書店。

書店在小區的最西,租了農民房的院子,擺放著十幾個書架,四周的空地上堆疊著大把的書籍。販賣著全部教學用書。門口放著一個地秤,也是堆滿了書。

說是說書店,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個高校舊書回收站。老闆將附近畢業生販賣的教科書收購來,整理挑選,放上書架,以四折價格再賣出。十幾個書架排成四列,上面分門別類的擺放著:文學、經濟、教育、工商、語言、法律、計算機等眾多學科的教科書。專業整齊。

粗粗的瀏覽,那些法律書籍,許多簇新如新。隨手翻看,裡面除了幾處被畫過線外,幾乎沒有任何破損。首頁上,赫然的還有它的主人的大名。法律門類一應俱全,連那些深澀難懂的法理學的書籍也有。

其中最多的,算是外語了,英語的各種版本的高校教材,四六級考試用書,詞典,還有法語,德語,日語,俄語,韓語,西班牙語等教科書。擺滿三個書架。隨手抽了本日語書來,竟然十分嶄新。很好奇的問老闆,這書也是四折賣嗎?

老闆蜷在書架之間,面對著電腦做淘寶二手書的買賣,狹窄的空間裡瀰漫著他身上汗臭味。

他答:是的,多是的。

說著,給我一張名片。

思哲書店。

呵,我呵然一笑。

思哲書店,在這個絲毫沒有文化氣息的地塊,一間破敗的院子,思哲,思考哲學,還是思念哲人?

昏暗的燈光下,彷彿我在一箇中世紀的古堡的書房,翻閱著前人的古蹟。尤其那些寫著名字的書籍。比如什麼工商大學05英語XXX,一些電話號碼,很有意思。有剎那,會浮想這本書的主人是誰,現在在做什麼?

十年之後,再去看曾今的你,會是怎麼樣的存在

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了5年。從接手工作的時候,看到那些資料上的名字,一個個,陌生而又真實。彷彿是一面牆壁上的磚塊一樣的存在過。有些簽名非常潦草,潦草到看不出是誰,叫什麼。有的卻非常清楚,如書法一樣的牢牢刻著,好像在宣誓著:I WAS HERE。嗯,就這樣的感覺。要留存住什麼一樣。

從那以後,我對於每份文件上的簽字,都會用正楷認真書寫,等十年之後,某個好事者,或者如我一樣的人,來看。看著這個名字,好奇也好,嘲諷也好的起探究的心思。

有個同事是哈爾濱的,共事四年,後來回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任何聯繫了。曾今一個部門同舟共濟的過往,真的只是留存於時間無涯的瞬間。誰也不覺得那些美好的時光值得留戀,也不覺得能留戀什麼。十年後的今天,再回頭去看,那時候的我們,是怎樣的存在?

十年之後,再去看曾今的你,會是怎麼樣的存在

十年,其實很快。再回頭去看十年前的自己和身邊的人,還會認得那時節的物是人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