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邊城溫嶺-和他的美食

很早時候就想寫關於溫嶺的一些文字,畢竟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溫嶺在浙江沿海的東南部,是個縣級市。擁有眾多名頭。比如水泵之鄉、高橙之鄉、石雕之鄉、建築之鄉之類的,多不勝數。這當然是溫嶺人創造的成績。

不過,在此之前,溫嶺是個不折不扣的邊緣小城。

溫嶺面積926平方公里,比新加坡大個200平方公里,人口有120多萬,是中國人口密度比較高的縣市之一。早在西周時候,就有人類活動痕跡。還出土了個周朝分封的王的文物。不過,先秦時代,大家都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活動。像溫嶺這樣的遠離中原的地區,只能被視為山越。

東海邊城溫嶺-和他的美食

溫嶺地圖

溫嶺一直作為黃岩的一部分存在了幾千年。直到明朝成化五年,從黃岩分出太平、繁昌、方巖三鄉設立成太平縣。至此,溫嶺成為一個縣域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

溫嶺東南臨大海,西靠雁蕩山脈,西北連黃岩。溫嶺的地理也大致可以分成北部平原、西南丘陵、東部平原沿海等三塊區域。這樣的區域位置和自然狀態,塑造了溫嶺獨特的人文風氣和民風性格習俗。

東海邊城溫嶺-和他的美食

北部水鄉(圖片來源網絡)

北部,是台州溫黃平原的核心區塊,水網縱橫,丘陵點綴其間,土地豐饒。許多小鎮散落其間。如大溪、澤國、新河等,農業經濟發達。自古就是台州府的糧倉。有著“溫黃熟,六縣足”之美譽。現狀更是以中小企業,鄉鎮企業,輕工業製造業成為溫嶺經濟的支柱之一。

東海邊城溫嶺-和他的美食

東南沿海(圖片來源網絡)

南部是沿海丘陵,種植業發達,以各種果樹苗木為主,兼有沿海灘塗之利。東部則是農業與漁業的重要產區。以松門、箬橫、石塘為代表的區域,向海擴張,東海放牧。形成大產業聚集區域。可以算是再造一個溫嶺的氣勢。溫嶺人的性格,就是這樣的自然環境所孕育出了山海氣。有山的堅韌和海的胸懷。

美食之嵌糕。

這是筆者首推的美食。散佈於溫嶺的大街小巷、城鄉之間的早餐首選。

每天,嵌糕早餐店的老闆4點就起床,準備著一天的營生。

他要準備幾十斤的糯米糕,用棉被蓋好,放在案桌的左邊。把蘿蔔、鹹菜、米麵、豆腐乾、油條、榨菜、芹菜、洋蔥等蔬菜逐一炒好,盛到菜盤裡逐個放好。再放到門口的案桌上,用輕紗籠罩好。案桌邊上升起火爐,支起油鍋,炸著用麵粉做的油果。等準備好這一切,第一波的食客就來了。

老闆掀開被蓋,切了一小塊米糕,用手在桌上揉成橢圓薄餅形狀,攤在左手上,右手迅速的從菜盤裡抓取各種菜,平攤在米糕上,然後包餃子一樣的把糕包成一個月亮形,在一邊留個口,加幾勺肉湯進去。一個豐滿香氣四溢的嵌糕就好了。

這就是溫嶺人日常的早餐,一筒嵌糕,一碗豆腐生湯。糯軟的米糕,可口的嵌料,十幾樣不同的食材,在舌尖翻滾,觸動每個味蕾的感受,清早食慾就這樣被撩動起來。嵌糕的厚實,豆腐生的清香,通過不同的食材的組合,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味覺體驗。一筒嵌糕,配上一碗豆腐生湯。這就如溫嶺人的性格一樣,有著包容的沉穩和從善如流的清歡。

東海邊城溫嶺-和他的美食

嵌糕(圖片來源網絡)

美食之綠豆麵

綠豆麵全國各地都有,但是沒有像溫嶺的綠豆麵一樣的做法。溫嶺的炒綠豆麵冠絕台州,而溫嶺箬山的綠豆麵,更是冠絕溫嶺。綠豆麵,用蕃薯粉做成,粗長,呈現綠色,與綠豆色同,故而以訛傳訛叫做綠豆麵。炒綠豆麵,是海山人家家庭主婦的基本技能。這是道在宴席上的硬菜,如果不會炒,炒的不好吃,則整個宴席都減分不少。

炒綠豆麵,用到的佐料拌料多大20幾種。從陸地的芹菜香菇豬肉花黃菜洋蔥蒜苗,到海鮮魚蝦乾貨,光是乾貨,就多大六七種。辦酒的日子,廚房支起一個大灶,柴火燒的旺盛,大鍋裡豬油吱吱作響,把20幾種拌料佐料倒進鍋裡,用鏟子炒。待到七八分熟了,放入綠豆麵,又開始一輪翻炒。幾十種佐料的味道,釋放出各種美妙的味道,然後混合在面裡,散發出奇特的香氣。

這時候,火候的把握非常重要,過猛,則容易燒焦,不足,則無法燒熟。高手的廚娘,總是能把柴夥的木氣,鐵鍋的金屬氣,合著山海鮮珍,炒出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綠豆麵。每根麵條都是光澤中帶著油,每口都嚼出糯軟。

對美食的認真,也是對生活的熱愛。

東海邊城溫嶺-和他的美食

綠豆麵(圖片來源網絡)

美食之雞子酒

雞子酒,就是雞蛋用黃酒燉成的餐品。屬於調補的食物。溫嶺雞子酒,選用溫西土雞所生的雞蛋,打在半碗黃酒中,放到蒸鍋上蒸。一般放三、五、七個雞蛋,以取“三元、五福、七星高照

”之意。以奇數燉,才會有滋補的作用。嗯。真是奇怪的理念。有的會放上幾個桂圓,或者一點核桃。黃酒的溫厚,雞蛋的清香,桂圓的甜美,加上美好的祝願。雞子酒,不僅僅是一碗鄉間農人、城鎮市民滋補的佳品,更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的寄託。

溫嶺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下次,再向大家介紹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