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質好壞如何判斷?如何改善?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養蝦先養水,養水必養底,好水要有好底,好底也需要好的水做通道,水不好底也難好,水與底相輔相成。

大家都清楚改底養底和調水養水都是水產養殖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正因為如此,幾乎每個廠家都針對不同的改底需要推出多個不同的底改產品。然而產品多了,對一些養殖戶來說也就感到有點不知所措,常有用戶問到,有必要生產這麼多個改底產品嗎?它們有什麼區別?針對這個問題,公司技術部朱工專門對公司底改產品的功能區別及不同底質情況的使用做了一下總結,希望用戶能更有效地用好改底產品,更有效地做好改底養底。

正常養殖水體有三層:水、水泥混合層(由水、殘餌、殘骸、糞便及泥土等組成的水與泥混合層,這就是所謂的底。)及泥土(黑膜塘為膜)。當飼養管理不善時會出現第四層“聚毒層”,即通俗所說的水分層。有人要問黑膜怎麼會有底呢?回答是有的,只不過是比較薄而已,因為絕大多數底都被轉到中間當作汙泥排掉。

對蝦生活在底之上,底是對蝦的核心生活區。底在好氧條件時可徹底分解(生物降解)為營養物質供藻類利用或附著在有機碎屑生成生物絮團(菌膠團)供魚蝦攝食,這就是養底。

有機物在溶解氧偏低時會發生厭氧生物降解,導致不完全分解,從而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毒害魚蝦,引發腫鰓、白濁偷死等常見病害,同時致使水環境惡化,不利於對蝦生長;底嚴重惡化時還易滋生大量的致病菌引起對蝦疾病(如黑鰓、黃鰓、甲殼潰瘍及早期死亡綜合徵)的發生,甚至排塘。這就要改底。

養底有二個方向:生物降解和強氧分解,也因此產生相應的兩大類養底產品。一般土池養底要生物降解和強氧分解兩者兼重,而高位池則側重於強氧分解。

生物降解就是使用顆粒微生物製劑夾在底之中緩慢釋放微生物,通過氧化、還原、同化、異化等反應逐步把有機物降解轉化,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營養物質供藻類利用,達到淨化水環境,同時發揮種群競爭優勢抑制底之中的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優化底的目的。

而使用強氧化劑來氧化分解有機物的過程就是強氧分解,一般來說,強氧分解並不能將有機物徹底分解成無機物,而只能使有機物從一種狀態氧化為另一種狀態,同時降低有機物的分子量,目的是為了讓有些難於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機物(如氯仿、殺蟲劑、除草劑、藻毒等)通過強氧化劑的氧化為易生物降解的物質,然後再通過後續的生物降解處理。強氧分解還能提高底的氧化還原電位,從而提高有機物的降解速度,加速池塘的物質循環。爽水靈除了強氧分解外,還具有清潔體表(去除褐斑、消除鰓病)之功效;福地安除了強氧分解外還具有解毒(祛除氯仿、氯乙酸等三致毒物)之功效。

隨著養殖週期的延長,底部有機物積累會越來越多,生物降解消耗的氧氣也越來越多,致使底中的氧氣逐漸“斷糧”,此時微生物的種類由好氧型逐變為厭氧型,而厭氧型微生物大多是致病菌,所以要滅菌。由於降解過程也會由原來好氧生物降解逐漸轉變為厭氧生物降解,並會產生甲烷、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毒害養殖生物,所以要立即設法阻斷,同時也需要將已產生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能利用的營養物質(即解毒過程),這所有過程都稱之為改底。通俗說改底就是通過消除底中的有害因子並改善底的狀態為養底作準備。

當前改底產品眾多,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各產品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去使用產品,做好有效改底的措施。過硫酸氫鉀是目前市面最好的改底產品。

底潔的標誌:活。土池用一根木棍戳底,木棍不粘髒、無異味並無氣泡冒出;高位池排汙無異味。

底壞的標誌:粘、滑、臭。表觀:如果料臺底部的網粘髒說明底已惡化,底層水的粘性大、可溶性有機質含量高、溶解氧含量不足,易分層。高位池還可以從排汙口來觀察判斷底的好壞,排汙管一撥開就有臭味或有異味,說明底已惡化,汙水過後水色與表面水色一致,說明底良好,汙水過後水色清而不濁,說明底已開始老化(底層水無藻類,水分層)。

在目前高密度、高投餌量、低透明度養殖模式下,缺氧是造成底惡變的根本的原因。

造成底缺氧的原因:1 通道長(水過深)、細(水的粘性大)或被阻斷(水分層),空氣中的氧氣和表層產生的氧氣都要經過水體的擴散作用才能到底達底。2 主要來源被阻(藻類老化)或被切斷(倒藻);3 有機物富集過多;4 生物總量偏大。

合理安置增氧機,以促進更好的改底:增氧機不僅能增氧,促進水體對流,通過攪動以保證氮磷鉀等營養物質更好地溶於水體供藻類利用,起到保水穩水;同時在有中間排汙的高位池,還能起到集中排汙的作用。安裝水車增氧機時應該考慮讓水流通過池塘的各個角落,儘可能將汙物帶到中間排汙口排出。有效促進排汙的增氧機排列方法是:將增氧機與池壁形成約40°角,沿池壁安裝,所造成的水流能將角落的汙物一起帶走,不留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