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发现黛玉的窗纱旧了,为什么直接找王夫人,而不是王熙凤?

一笑食光

贾母让换窗纱,这段话我觉得有几层意思。

一是让大家看到贾母关爱外孙女的心。窗上的纱也只不过是颜色旧了,尚没有到不能用的时候。糊窗的纱跟别处用的不太一样,经常被强光直接照射,当然颜色是很容易旧的。更重要的是窗纱颜色跟竹子不配了,估计是先糊的窗纱后种的竹子,当初没有想到这一块,这样的旧也许并不太旧,可是,在贾母眼里就是必须换了,或许在王夫人和凤姐眼里也还过得去。

二是贾母时常有意无意地自豪于自己的品味的。比如说她参观宝钗屋子后就说过自己很会收拾屋子的。这里的收拾当然不是指打扫,而是指有品味,会布置,显高雅。在这里讲到黛玉的窗纱和园子里的竹子搭配的问题,就是展示她品味的机会。

三是作者经常在书中有意无意地触及江宁织造和江南织造相关的话题,这里又一次提到。书中说的这种软烟罗,应该是当时的杭州织造出品,杭州织造出品的丝织品的特点就是薄如蝉翼,所以凤姐说蝉翼纱也没有错。

至于为什么跟王夫人说而不是跟凤姐说,如果你是身在职场的人那就再明白不过了。当你和你的顶头上司都在的时候,你上司的上司讲话布置工作怎么会直接跟你说呢,当然是跟你的顶头上司说啊。所以找王夫人是对的,找凤姐就不对了,找凤姐那把王夫人摆哪呢?所以在这里也不存在所谓的让王夫人难堪的问题,就是一次正常工作的安排。


苏小妮

关于这件事贾母直接找王夫人是对的!

这件事是发生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带着刘姥姥和王夫人,王熙凤等一大群人去大观园游览,来到了潇湘馆。

书中是这样写的:

“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很多人觉得贾母吩咐王夫人是不对的,应该找王熙凤,其实是一种误解。

在封建社会婆婆对儿媳妇是有绝对权威的,贾母是王夫人的婆婆,现在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母有话自然是吩咐王夫人了。

因为当时在场的人很多,还有外人刘姥姥在面前。贾母的大家规矩还是要讲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她肯定要吩咐王夫人而不是王熙凤。

如果贾母越过王夫人直接吩咐王熙凤,那把王夫人置于何地呢?王夫人的颜面何存呢?剥夺了王夫人当家做主的权利了!


况且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是贾赦的儿媳妇,到王夫人家里来帮忙管事的。从贾母的角度来说,有事找王夫人才是正理!

所以贾母吩咐王夫人给黛玉换纱窗是正常的,至于王夫人吩咐谁去做,那就不需要贾母操心了!

从这一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的缜密!不愧是修改了十年的鸿篇巨著!


凡眼看红楼

我认为这是贾母对王夫人的问责,也是一种“下马威”。(当然,不是剑拔弩张的那种)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贾母携刘姥姥等人一起来到潇湘馆,而黛玉亲自捧了茶来奉与贾母,这里可见黛玉并非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同时也表现出了黛玉对贾母的敬重和喜爱。

而王夫人则说“我们不吃茶,姑娘不必倒了。”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情景:

新年时你的外婆带着外人来你家玩,你给其端了茶送来,而你的舅妈却说“我们不吃茶,不用了。”

这里要关注的是三个事情:

王夫人怎么会不知道黛玉的心思



黛玉素来就是心思敏感细腻之人,这种“不被待见”的行为对黛玉来说必然是一种伤害。

王夫人对黛玉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的,就算听了一些“谣言”认为林黛玉爱使小性子,尖酸刻薄,那就更应该注意别让黛玉心里起了隔应才是。

王夫人这么做更多的是对黛玉的一种下马威,因为她支持的是金玉良缘,给林黛玉的“冷落”肯定也不止一次。

在外人面前做威,王夫人欲何为?

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这次不仅有贾母在,刘姥姥也在。刘姥姥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了,俗话说人都是好面子的,何况是贾府这种大富大贵之家,在外人面前公然拒绝黛玉的茶,刘姥姥心里又该怎么想呢?

此外,贾母对黛玉的疼爱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却在贾母面前说“不吃茶”,贾母又该怎么想呢?

贾母巧妙的化解黛玉危机

此时,贾母心里必然是有点生气的。黛玉可是她心尖尖上的宝贝,被这么“穿小鞋”哪能开心?

于是,她假借纱窗旧了来问责王夫人(本来纱窗的问题应该是王熙凤负责的),不仅表现了自己对黛玉的重视和珍爱,同时也像王夫人表示了自己的立场:我支持的是宝黛之恋,而非金玉良缘。

不得不说贾母真真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

以上是我的解读和分析,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补充,感谢大家阅读。


沉迷补番的沐沐

先来看看原文: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可见当时的情形,贾母和王夫人是坐着的,王夫人在贾母旁边下首,两人半相对,交谈时目光平视,方便说话。此刻王熙凤、李纨等人都应在一旁站立侍候,如果对王熙凤说要扭头仰视,不太方便。

个人认为对红楼梦不宜过分解读,很多描写只是平常,也不能拿出来字字句句问为什么,好像每一处都有隐喻,完全没有必要。


青少年教育漫谈

贾母刘姥姥王夫人一行人到潇湘馆,林黛玉想倒茶,王夫人说,姑娘不用倒了,我们不喝。林黛玉又挪自己的椅请王夫人坐。众人中首请王夫人,王夫人冷淡,贾母已见出王夫人对黛玉平日一般。贾母与她说换窗纱,作为舅母关心客中林黛玉应尽心也是正常的,要多关心。王熙凤主动抢话,接下来就这纱的问题王夫人一句未言语。其中关系不睦非一日之功。


圃香

贾母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在潇湘馆看到黛玉屋里的窗纱不翠、不配,对王夫人说,明儿给换新的,作者这样的写法是对的,並不存在责怪之意。因为荣府的真正的内当家是王夫人,熙凤是他内侄女,她委托她代管罢了。但作为贾母安排时还得对王夫人交待,这才顺理。贾母是个狠角、了不得的老太太。懂文识字、知书达理、见识广博、情趣高雅。曹雪芹在这一回(四十回)不惜耗大量笔墨来宣染她,安排换窗纱,引出“软烟罗",到宝钗屋看到:雪洞一般的素净,又引出叫鸳鸯把她几件体己如石盆景、纱照屏、墨烟冻石鼎拿来给宝钗屋摆上,到栊翠庵又引出与妙玉品茶、问水等,这里都是作者给读者传递的信息,将贾府里的一个有身份、有地位、聪敏、能干、精明、厉害的老太太活脱脱展示给我们。


福荣

有人觉得这是贾母在向王夫人发难,嫌她不关心黛玉。我倒不这样想,这一大段文字,一方面表现了贾母对外孙女的爱怜,事无巨细都要弄的妥妥贴贴,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这个富贵窝里的老太太的见多识广,多名贵的东西都是平常用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再有就是贾母的审美情趣不同凡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