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這是河南新縣箭廠河鄉李家河村一塊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這是一塊想起來就讓人心顫的土地,這是一塊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 —— 紅田。

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紅田慘案遺址

1927年12月,“黃麻起義”後,國民黨十二軍教導師突襲黃安城,鄂東軍(起義軍)失守轉移。一時間烏雲蓋天,白色恐怖由縣城向農村瀰漫開來,血雨腥風籠罩了箭廠河地區。反動地主清鄉團勾結國民黨十二軍教導師一個營侵犯箭廠河地區,瘋狂鎮壓革命群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在箭廠河李家河村一塊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裡屠殺了30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年紀最大的是75歲的普通農民高厚建,最小的是16歲的兒童團員吳狗娃,還有一部分是來不及撤走的鄂東軍傷員。這塊稻田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堆疊著10多位烈士的軀體,浸染著10多位烈士的鮮血。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整塊稻田,因此這塊土地也被當地群眾崇敬地稱之為“紅田”、“仇恨田”。

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紅田慘案遺址

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紅田慘案遺址

在這塊土地上,反革命殺害共產黨員及革命群眾手段極其殘忍,場面極其慘烈。但是革命先烈無不表現出了堅守信念、不怕犧牲、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在這裡被害的革命烈士程懷天,是箭廠河熊家嘴人,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任紫雲區防務委員會經濟股長,組織熊家咀“九月暴動”,同時為黃麻起義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敵軍進犯紫雲區南部(今箭廠河一帶)時,程懷天將徵收豪紳地主的公款和賬冊隱藏後,即轉入地下鬥爭,不幸被捕。敵人將他押到箭廠河審訊,數九寒冬,剝光了他的衣服,施以酷刑,逼他交出共產黨的組織和賬款。程懷天英勇不屈,嚴詞拒絕,隻字未說黨的秘密。敵人惱羞成怒,把程懷天押到這塊稻田,將四肢釘在門板上,慘無人道地砍掉了他的手和腳,流盡熱血,於除夕之夜英勇就義。被害前,他在獄中慷慨地寫下了就義詩:

投身革命兩春秋,

遺憾壯志尚未酬。

烈士骨頭鋼鐵硬,

志在救國救神州。

砍頭只當風吹帽,

甘灑熱血繪錦繡。

一位群眾因照顧和轉移了傷員,被敵人嚴刑拷打,也沒說出傷員的藏身處,敵人剖開了他的腹部,把手榴彈放進肚子裡,手榴彈響了,烈士的內臟被炸得掛在樹上,在場的人都咬著牙、閉著眼、扭過頭,不忍看這悲慘的一幕…… 共產黨員汪心敏被捕後,敵人活活地挖出他的心炒熟,強迫其叔父吃掉。黨員毛國興臨刑前高呼“推翻專制,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入黨誓言……

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紅田慘案遺址

這就是大別山區的革命者和革命群眾,用鮮血染紅了那一塊稻田,用鮮血換來了的中國革命的勝利,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抓一把土就能攥出血來的土地——紅田

歷史背景:

1927年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極其慘淡的一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露出反革命的嘴臉,分別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大革命失敗。在關係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八七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在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思想。在八七會議指引下,全國各地以武裝的革命反擊武裝的反革命浪潮在全國蔓延開來,陸續爆發了共產黨領導的以“秋收起義”為代表武裝暴動,包括“黃麻起義”。

1927年11月13日,中國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中共湖北省委和以符向一(1928年3月,因叛徒出賣受盡酷刑後英勇就義)為書記的中共黃麻特別區委員會領導下,潘忠汝為總指揮,攻打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14日凌晨,攻下黃安城,18日正式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曹學楷任主席),隨後,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及趕來配合起義的黃陂縣農民自衛軍一部共300餘人,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2月5日,國民黨軍以第12軍教導師突襲黃安城,鄂東軍因眾寡懸殊,傷亡嚴重,被迫突圍,總指揮潘忠汝在戰鬥中犧牲。下旬,當地中共組織和鄂東軍部分領導人在黃安北部木城寨舉行會議,決定留部分人員就地堅持鬥爭,集中72人,攜帶長短槍53支,轉移到黃陂縣木蘭山一帶開展遊擊活動。就是這72人和53條槍日後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革命軍事鬥爭的一支重要力量。

也就是在鄂東軍轉移到黃陂縣木蘭山之後,發生了“紅田慘案”。

1928年1月,鄂東軍在黃陂木蘭山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5月第七軍進入河南省光山縣南部柴山保地區,發動群眾,創建鄂豫皖第一小塊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走上了邊界武裝割據的道路。7月,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31師,這是鄂豫皖蘇區第一支紅軍部隊。

1930年4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紅十一軍31師與商南起義組建32師、六霍起義組建的33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1931年1月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1931年11月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合編組成紅四方面軍。

1932年10月, 紅四方面軍“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未能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主力撤出根據地,向西轉移,留下的紅軍重組紅二十五軍,在吳煥先、徐海東、王平章等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轉移北上後,留下的部分武裝重建紅二十八軍,在高敬亭等領導下,堅持游擊戰爭。1937年,高敬亭獨立和衛立煌談判,結束國共內戰,所部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