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太極拳的風情,道不盡太極拳的魅力!

說不盡太極拳的風情,道不盡太極拳的魅力!

太極拳審美

作為一箇中國人,你可能不會打太極拳,但你不可能不認識太極圖:一個圓圈兒,象形無極,用一條形如“S”的曲線將圓圈兒等分,把其中一半塗黑,中國人習慣上俗稱這樣一半黑一半白的圖形為“陰陽魚兒”,黑色代表陰,白色代表陽,象形太極。黑魚兒頭的一邊,要留一個小小的白圓兒,稱“魚眼”,同樣,白魚兒頭上也要對稱地塗一個黑色的“魚眼”, 魚兒們有了眼睛,太極圖就靈動了。

中國人最根本的宇宙觀是《周易傳》上所說的“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化萬物。

所以先祖們研究宇宙,視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研究地理,視山為陽,水為陰;研究人類,視男為陽,女為陰;研究人體,視背為陽,腹為陰;太極拳呢,以動為陽,靜為陰,虛為陽,實為陰……,中國人認為,事物都是變化的,這種變化是由內在的陰陽轉換促成的,陰陽平衡時,事物相對穩定﹑事物狀態最佳,這是中國式思維,這是中國人的方法論。

中國文化裡有五行學說﹑陰陽學說﹑風水學﹑中醫學等等,在學習中國文化的過程中,你將會深刻地體會到太極圖是多麼精準﹑多麼形象地表現著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崇尚“中庸”,太極圖黑白魚兒曲線互補;中國文明理想“和諧”,太極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陰陽魚兒黑白分明,共處一圓兒,對立且統一;太極圖是中國哲學最完美的圖示,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太極拳的具象美

一套太極拳是由一系列動作組成,由24個動作組成的,就稱為24式太極拳,由42個動作組成的,就稱為42式太極拳。(這裡主要以楊氏傳統太極拳為實踐基礎)一個動作的完成狀態被叫做“定式”,所謂“定式”,就是人體639塊肌肉和208塊骨頭實現的一次整合,是動靜轉換過程中相對的穩定點,在攻防意識裡是進可攻退可守之點,如果整合最佳,瞬間發力,其合力以噸計,所以武松是可以打死老虎的。

說不盡太極拳的風情,道不盡太極拳的魅力!

太極拳行拳過程中一個接一個的定式,就是人體不斷變換姿勢的一次又一次的整合。從一個定式到下一個定式,人體則要完成一次或幾次的動靜轉換,即虛實變換﹑陰陽變換。(多數的定式到下一個定式是經由一次轉換完成的,少數個別的定式是需要幾次轉換才能完成,如攬雀尾,抱虎歸山等)無論是定式還是轉換,太極拳講究人體在行拳過程中,始終要保持身體的鬆柔﹑重心的平衡。

肌肉筋骨一點兒的緊張就是一點兒的僵滯,重心一點兒的偏差就會帶出一點兒的笨拙。所以,太極拳有著極嚴謹和科學的動作規範,如:立身中正,虛靈頂勁,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內三合);在力求六合的行拳過程中,行拳者全神貫注的自身觀照,靈活穩定的動態平衡,和諧統一的形與神﹑意與身——就定格了太極拳的優美。

太極拳的行拳過程可以用太極圖來形象化,黑色為陰,代表靜;白色為陽,代表動:預備式,立身中正,兩腳距同肩寬,心靜體松,這時的人體就是太極圖的外圓,古人稱“太虛之初,混沌未分,陰陽無形,動靜無始”,所以也叫無極式,“無一物而生萬物也”;起式,有動有靜生太極,對應“S”曲線分陰陽;定式,顧名思義,人體要在這兒有一瞬間的靜態平衡,動的要靜,點白魚兒之黑睛,同時,靜的要蓄下一式的“勢”動,靜中又有預動之勢,又點了黑魚兒之白睛;定式與定式之間的轉換,以腿為例,重心所在的腿是實的,是靜的,是陰,對應太極圖黑色部分,另一條腿是虛的,是動的,是陽,對應太極圖白色的部分。

(當然身體的其它部分也有實虛之分,動靜之分,陰陽之分,我們這裡僅以腿為例作以說明)轉換開始,實腿變虛腿,陽從黑魚的尾巴開始生髮,逐漸壯大,直至黑魚全部變白;同時﹑同理,虛腿變實,陰從白魚的尾巴開始生髮,直至白魚全部變黑;黑白魚此消彼長,轉換完成時,陰陽各自點睛,這又是一個定式,又是一個太極圖,只不過這一動的太極圖和上一動的太極圖正好相反,上一圖白的一半這一圖是黑的,上一圖黑的一半這一圖是白的,但這個太極圖絕不是上一個太極圖180度的旋轉,因為旋轉實現的只是一個位移,而這個太極圖是上一個太極圖自身完成一個內在的陰陽轉換之後的新的太極圖。

可見,太極拳的一動就是一個太極。一個太極,人體便完成一次陰陽循環﹑一次虛實轉換,實現一次整合。“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拳裡謂的“開合”,在這樣連續的“開”與“合”﹑“張”與“弛”的運動中,人體陰陽調和,吐故納新。可見太極拳的命名是多麼貼切!可見中國文化又是多麼細微﹑周到﹑體貼地滋潤著中國人的生活!

這麼一系列連續的﹑複雜精準的“開”與“合”,誰來指揮?誰來協調呢?

意!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

說不盡太極拳的風情,道不盡太極拳的魅力!

意,即意念,是生命的意志,它體現生命自身內在的﹑深層的秩序和規律。意可以統領全身四肢百骸,實的靜﹑虛的動﹑半實半虛﹑亦動亦靜,無不在意的掌控之中;太極拳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所以身體處虛時的鬆懈,處實時的僵滯,都是意不到之弊;太極拳是用“意”趣味地演繹人體力學。

氣,這是個很“中國”的概念,在中國文化裡,它可以被很寬泛地用於對宇宙﹑精神﹑物質﹑現象﹑狀態等等的描述,在這些描述裡,它有時候是具象的,有時候是抽象的。在太極拳裡,它是抽象的,可以理解為是人體可以自行生髮的一種生命動力,它運行血液﹑活絡經脈,它蓄于丹田。它的發動,即所謂的“氣沉丹田”,人體便可以產生一種“能量流”。

這種“能量流”“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①這股“能量流”由腳而腿,而腰,最後至手指的傳遞是否暢達,要取決於人體的放鬆程度,人體越放鬆,“能量流”傳遞越暢達,所以太極拳一開始首先要求“氣沉丹田,心靜體松”;這種“能量流”的傳遞是以上述的 “開”與“合”兩種運動形式的連續交替而實現的,“開”是發,“合”是收,一“開”一“合”是一次循環;“能量流”隨著“開”“合”的起落,時顯時隱﹑時剛時柔﹑連綿不斷﹑太極拳裡稱它為“勁”。

勁,這個概念是要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的。勁不同於力。力是肌肉﹑筋骨的一種緊張狀態,力是有方向的﹑是剛的﹑是可折不可彎的,而勁是蓄於鬆柔的肌肉﹑筋骨中的,是柔的﹑是靈活的﹑是有彈性的,是周身一氣的,它“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它能“捨己從人”﹑“隨屈就伸”﹑粘連黏隨,②發於“一抖”﹑“一彈”之間可達“四兩撥千斤”之效,有拳家比喻說“力是棍,勁是鞭”,形象之極。

氣與勁,好比月亮引力和潮汐,引力無形而潮汐湧動,不遇阻力,只見潮汐之柔美,它逶迤而來,擁著白白的浪花,優雅輕柔地﹑綿綿不斷地湧上沙灘,一旦受阻,它洶湧澎湃,驚濤裂岸,它綿裡藏針﹑積柔成剛爆發於瞬間。

太極拳裡的一個個定式,棚﹑採、擠﹑肘﹑靠,是攻﹑是發!捋﹑挒﹑按,是引進落空、是借力發人、是守﹑是化!是以“意”體現著“勁”之陽剛;太極拳裡的一次次虛實轉換則是“勁”的流淌,是以“意”展現著“勁”之水樣的陰柔。所以,太極拳是以綿綿不斷的形式﹑輕柔舒緩的節奏﹑剛柔相濟的韻律來展現著她的優美——這就是太極拳獨到的動態之美!

此外,太極拳還具有服飾美。太極服以中國傳統的服飾元素為主,寬鬆﹑休閒,袖口﹑褲腳窄收,紐襻相系。面料柔軟﹑飄逸,色彩明快﹑亮麗,穿起來端莊大方,動起來隨身從形。拳顯陽剛,她展勁如旗,拳潛陰柔,她曼舞輕揚,恰到好處地形顯著太極拳的張弛之勢,錦上添花地點綴著太極拳樸素的具象美。

太極拳的意象美

太極拳不但有豐富獨特的具象美,太極拳還可以產生意象美。

意象是什麼?

象,指物象﹑形象﹑現象,是事物的抽象與具象狀態﹑規律等信息綜合而深化的顯現。

意象,是指人的直覺對“象”的客觀感知和靈感對“象”的體悟。即在“象”的基礎上,再加進人的主觀認知和想象而形成的知覺,有些抽象。

說不盡太極拳的風情,道不盡太極拳的魅力!

意象思維是中華文化的特色,注重對事物整體及空間氛圍的感覺,使人思路開闊,能從宏觀上辨析﹑領悟事物的本身和外在的影響,從而辨證地掌握事物更全面﹑更深刻﹑更微妙的規律,即中國人所說的“道”!幾千年的意象思維鍛鍊了中國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就是中國哲學的高深﹑東方文化的神秘!

學拳常常做觀摹,一招一式的看,看人家的頸﹑肩﹑腰﹑胯的松沉,看人家的肘﹑腕﹑膝﹑踝的靈活;也整體的看,領略太極拳的綿綿不斷﹑剛柔相濟。觀摹讓我學到很多,這種具象之美是可重複出現的,你可以反覆看﹑反覆學,你可以定睛看,駐足看。然而,我常常會在不經意的一瞥間,不期而遇的一刻裡,感知太極拳神奇的另一種美——意象美。

某天,一位儒雅先生的一式 “左棚”,(楊氏42式太極拳起式後的“攬雀尾”)這是很平常的一動,太極拳裡司空見慣的一動,遠遠地一瞥之間,竟讓我閃電般邂逅了意象美:他虛靈頂勁,領出的一身正氣,好像瞬間接天與地,那一派恢宏﹑浩然的氣象,讓我分明地感受到了“崇高”之美! 一種莫名的震懾讓我不禁肅然起敬。(這是距離產生的宏觀美,當時我不在他的場中)我馬上定睛去看,卻已虛無縹緲了;

有時侯,一瞥之間我似乎感覺他在一個水平延展的空間,深遠朦朧,祥和寧靜,他本人也彷彿超凡入聖了;這種美的體驗有些神奇,不知道她們什麼時候現身,也不知道為什麼她們稍縱即逝,而且感覺她們時,周遭的一切似乎都被屏蔽了,隱沒了,所以雖然短暫,但印象清晰,一個個神奇美好的瞬間就像一幀幀照片保存在我的記憶裡。

我不認為她們是“偶然”﹑是“錯覺”,可我又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我對她們的感知也僅僅就是這樣的幾個瞬間,然而,要想認識她們,也只能從這幾個瞬間著手。終於,我對她們有了點認識,讓我試著描述一下。這裡,我也用一用我們中國人的兩分法,我,即審美主體,是主觀方面﹑是陽;他,產生意象美的載體,是客觀﹑是陰。

先從“我”說起,感知意象美時,我都是處於一種無為的狀態,一旦我有為地想看個究竟,她們便隱身而去。回想在我學拳的第二天,也有一次類似的體驗:那是五月的一個清晨,晨練場上來了一位拳家,應大家之邀,他即興表演了一套拳。他高挑個,一襲白衫褲,一身的輕靈,一臉的超脫,春風裡,他衣袂飄飄,好像就要乘風而起,化仙而去。他以這種動態的表現形式把我卻帶入空靈,感覺周圍虛無了,心裡清清地,靜靜地,只是有意無意地看著他在打拳。

因為當時對於太極拳我一無所知,我看拳既沒有選擇,也沒有比較,更沒有任何成見﹑雜念,只覺得心中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這種愉悅淡到無從說起,好像一絲風就能把她吹得無影蹤;這種愉悅又很滲透,好像身﹑心﹑神一時都處在她的浸潤滋養之中。

由於距離近,我在他的場中,(場:即他所作用和影響的空間)所以我不但欣賞了他的具象美,我還身臨其境地體驗了他的意象美,並跟隨他一道進入了物我兩忘之境。只是當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我時間最長的一次意象審美體驗,打一套拳的時間。以後也曾幾次再看他打拳,全無感覺,因為我執著了,我有為了,我要看他這兒是怎麼打的,那兒又是怎麼打的,執著壓抑了感官和直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再說“他”,能產生意象美的人,一定是德養很高,對拳理理解深刻,拳也打得好的人。一個無極式,他已形神合一,起式陰陽分,他又天人合一,他的一身正氣即刻就融入了天地的浩然之氣,和諧於宇宙自然了,所以,他的場便隨之呈現出浩然﹑深遠﹑祥和﹑沉靜的天地之大美!他也因無為﹑空靈而至美!

他無為,我也無為,所以那一瞬間,我和他是人我合一,天人合一,因為距離的關係,那位“儒雅先生”又讓我以視覺從宏觀上感知了他—— 一個行拳者的意象美。

意象美是審美的一種較高境界,是要以比較具足的具象美為前提的。

如果審美載體和審美主體都存在人的因素,那麼,首先審美載體和審美主體裡的人要實現人我合一,要心相知﹑神相合,而且這種合一、相知、相合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後,再進入天人合一的審美意境。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欣賞唐代著名山水畫家李思訓的“長江絕島圖”時,曾填詞一首:“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長江壯觀,孤山險峻,開闊的江面上還飄著一葉扁舟,看著,看著,蘇東坡神思遐往了,他不但聽見了船上人抑揚的歌聲,他還上了船,和他們一起顛簸,看著孤山在波峰浪谷間忽高忽低,雲水之間,他忽然覺得孤山美麗得像個新妝少女,然後他話鋒一轉調侃船人:不要胡思亂想喲,“小姑”(這裡蘇東坡取“孤”的諧音)兩年前就嫁給彭郎了!(這裡彭郎意指小孤山對面的“彭浪磯”)蘇東坡不但走進了作者的意境,而且還以大詩人特有的豐富的想象力,浪漫地昇華了作者的意境,實現了人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意象審美。

就我的認知,意象美的宏觀形象不是很清晰,是有些朦朧的。其實,所謂的“清晰”,也只是人的視覺在有限空間內的感覺,再清晰也是片面的。而意象美則是以浩然之氣的形式,表象著宇宙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深刻的內在的規律。

先賢孟子早就描述過這種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中記載,有一個叫公孫丑的人問孟子:請問老師您長於那一方面呢?“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宜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所以意象美是宇宙之美,是天地之大美!“大道無形”,和諧於她,而後才能感知於她。

而且又因為我們只能是有限地﹑局部地感知她,所以她給我們的感覺永遠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是如果你身處其中,你會感覺到她是瀰漫的,滲透的,你會全身心的感知她,在這種圓滿的和諧中,生命便會生髮出一種淡淡的﹑深深的﹑本真的愉悅;她神秘;她攝人心魄;她玉潔冰清;你凡心一動,雜念一起,她即刻隱身,這隱身不是她走了﹑她消失了,她永遠在,她是永恆的!是你的俗念障礙了你的心智﹑你的感官,是你俗了,是你愚鈍了,感知不到她了。

美無處不在,意象美也是如此,只是有時覺得她遠在天邊,在世俗之心無法企及的虛靈之境,但有時又覺得她近在咫尺,放下凡心你即可徜徉其間,親愛的拳友,你一定有過這樣的行拳體驗:心花半開,意興闌珊,如魚在水,似雲在天,享受意象美時,人都是沉靜的,凝神的,“如醉如痴”的!

要入虛靈之境,先要修一顆空靈之心,這大概就是太極拳所追求的無為而為的精神境界吧。

中國文化裡有一個很特色的分支,被稱為“個性文化”,即會因為審美主體(這裡指的是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格個性,不同的修養認知,而賦予某種統一的審美載體多元的美,如“寫意”的中國畫,又如中國書法,數不清的書法家,演繹了漢字無盡的美,王體﹑顏體﹑柳體﹑歐體,表現的都是意象美,太極拳亦如此。

生生不息的中國人,不論男女老少,對太極拳都有著自己的意象審美,他們和而不同地打著自己的太極拳。

你看:尚武的人打太極拳,會打出幾分威風;崇文的人打太極拳,會多幾分儒雅;男人打太極拳,鐵骨柔腸;女人打太極拳,水滴石穿;青少年打太極拳,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彰顯著生命的張力;老年人打太極拳,淡定從容,超然物外,清明澄澈如秋水長天……說不盡太極拳的風情,道不盡太極拳的魅力!

太極拳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獨具特色的完美形式,使她在我們民族文化中有著較深遠的審美意義和較高的審美價值。從她自明代創建以來,在中華大地上,炎黃子孫們便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她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太極拳終將會成為人類文明史裡一朵燦爛的奇葩!

注:

①引自王宗嶽的《太極拳論》。

②引自武禹襄的《太極拳論》。

文|殷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