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UFO目擊事件

中國古代UFO記載數以千計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飛行物體,一般稱為飛碟。

一般來說,有超過90%的UFO現象能夠找到科學合理的解釋,但也的確有一些UFO現象沒能找到合理解釋。

我們且不討論UFO到底是怎麼回事,只來說說中國古代的記載。

中國古代的典籍文獻中,確實有大量的UFO的記載。有人統計其數量數以千計。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國就有“飛車”的傳說,以後又有“赤龍”、“車輪”、“甕”、“盂”等酷似現代目擊者對此種現象的描述或比喻。除了民間的傳說外,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記載,如《莊子》、《山海經》、《竹書紀年》、《史記》、《御撰通鑑綱目》、《資治通鑑》、《古今圖書集成》、《夢溪筆談》等等,以及《漢書》、《晉書》、《隋書》、《宋史》等二十四史中,特別是《天文志》這類有關天象的典籍記載中有大量“不明飛行物事件”。

由於古代的記載有很多種複雜情況,比如有的可以認為是神話,有的是寓言,有的是傳說,有的則可能是以訛傳訛,所以我們今天主要介紹我們確實可以認為是真實的目擊事件。

蘇軾,半夜看見的這是什麼鬼?

蘇軾,大家都知道。蘇軾三十六歲時,途經鎮江,他曾到城外長江中的金山寺,拜訪了寶覺、圓通二位長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難怯,蘇軾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觀賞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聯翩,寫下了一首七言古詩《遊金山寺》。詩中有這樣的句子:

是時江月初生魄,

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

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

非鬼非人竟何物?

蘇軾《遊金山寺》

蘇軾遊金山在農曆十一月初三。此時深冬季節,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陽曆12月中下旬,二更是現在的晚上9點到11點,十分夜色已深,月亮已經落下。

這時,蘇軾看見長江上好像有一個明亮的火炬,亮光或是飛出的亮光把山照亮了,把已經棲息的鳥都驚得飛了起來。

蘇軾看見後,心裡想:這是什麼鬼?——也有另外的解讀,蘇軾看見了一個東西,“非鬼非人”,甚至解讀為蘇軾與“外星人”有了一次第三類接觸。

蘇軾到底看見的是什麼我們沒法考證和確知,但以我們仙子掌握的材料和科學知識,沒有辦法做出合理解釋。但以我們對蘇軾的瞭解,我們可以確認蘇軾詩中記載是真實的(蘇軾為這首詩甚至還有一條註解,原注:“是夜所見如此。”)。也就是說,蘇軾確實看到了“江心似有炬火明”,我們又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所以,我們可以確認蘇軾經歷了一次UFO事件。

沈括,北宋科學家筆下的揚州明珠

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中,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幾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間,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傾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單見天赤如野火。悠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崔伯易嘗為‘明珠賦’。伯易,高郵人,蓋常規見之。近歲不復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往日來處,行人至此,往往循船數宵待觀,名縣亭以“玩珠”。

沈括《夢溪筆談》

這段話大概是說,宋朝嘉佑年間,揚州有一個明珠,常常出現在湖上,“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這個飛珠還會打開,由其中放射出光線,“殼中白光如銀”,光線強得“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甚至“倏然遠去,其行如飛”,這個“神奇飛珠”出現了幾十年時間。

沈括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於天文,地質,物理,醫學等多方面皆有成就的科學家,1072年出任宋王朝‘司天監’之職,他治學嚴謹,用功極勤。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筆記本百科全書式著作,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雖然《夢溪筆談》中的記載也有疏漏錯誤之處,但無可否認這本書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真實的記載,是一本科學著作,尤其是自然科學部分。

舉一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出沈括的治學嚴謹:

內侍李舜舉家曾為暴雷所震,入廟之西室,雷火自窗而出,赫然出簷,人以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牆壁窗紙皆黔。有一木格其中雜貯諸器扣者,銀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寶刀極堅鋼,就刀室中熔為汁,而室亦儼然。

沈括《夢溪筆談》

大家能看出這是什麼嗎?沒錯,球形閃電。

我們沒理由認為沈括記載的揚州明珠是不確切的。

而這個飛珠到底是什麼我們完全給不出合理解釋。

因此,我們可以確認宋朝揚州一起真實的UFO事件。

清朝畫家,南京的赤焰騰空

中國古代UFO目擊事件

清代畫家吳有如晚年作品,有一《赤焰騰空》圖,畫面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目天空,爭相觀看一團團熠熠火焰。畫家在畫面上方題記寫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登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系由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微私塾|每天一點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