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中的宇宙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是斯蒂芬▪霍金,在他21岁的时候,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经常被叫做“渐冻人”,是因为这种病会导致全身肌肉的萎缩,让人彻底失去运动的能力,最终还会出现呼吸衰竭这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医生们预计霍金只能活两年,但是他顽强地坚持到了76岁。从诊断到去世的55年里,霍金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物理研究和科普两方面都硕果累累,在他的作品里,也是妙语连连,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乐观和幽默。

关于本书

1988年,霍金出版了《时间简史》,创下了科普领域的奇迹,这本书卖出了大约1000万册,被翻译成40种文字。尽管霍金把这本书定位成科普著作,但是,它却真正成为了关于宇宙科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在这个巨大的成功之后,读者们一直在期待后续的作品,所以才有了这本《果壳中的宇宙》。霍金本人提到,这本书比《时间简史》更加容易理解,而且在结构上也做了改进。《时间简史》的内容环环相扣,如果在某一点理解不了,那么也就很难理解后面的知识。而在《果壳中的宇宙》里,前两章是主干,其余5章都是主干上的枝条,哪怕是有些内容看不懂,也还可以在别处有收获。

核心内容

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至今的物理学进展。

一、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在19世纪末,也就是爱因斯坦出生的年代里,科学家们相信,自然科学的体系已经完善,彻底认识宇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在这个体系里,科学家相信光线有恒定的速度,但是如果你和光线朝一个方向运动,那么光线就会显得慢了一点。在中学物理课上,我们都学过这个关于参照物的知识。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不管人们朝哪个方向运动、运动的速度有多快,观察到的光速都是一样的。想要理解这个事实,就必须放弃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时间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以前我们当然认为所有的钟表所测量的东西是一回事,但是现在变了,原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拥有各自的时间。

同时,狭义相对论还指出,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但是原子核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总和小一些,而那部分消失的能量就转化成了让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的能量。换个角度想,如果原子核分裂,而且成为总质量比之前小的两个核,那么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的基础。

这就是爱因斯坦1905年论文的内容,这些成就让他成为了世界知名科学家。之后,爱因斯坦开创了更为深刻的物理理论。时空扭曲是本质,而引力的产生只是表现。把引力和时空扭曲联系起来,这是爱因斯坦开创性的发现,这个理论也就是广义相对论。

在1919年,一支英国考察队在非洲观察日食,他们发现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的时候发生了偏折,这是空间和时间被弯曲的直接证据。于是,广义相对论得到了辉煌了的确认。

二、霍金和黑洞的故事。

爱因斯坦重新定义了空间和时间。而他本人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并不存在一个时间不变的宇宙。这是爱因斯坦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于是他在自己的方程式里加上了“宇宙常数”这个概念,这样得到的结果就可以让宇宙存在时间不变的静止状态。霍金写道,这是人类物理学史上错失的重大机会,如果爱因斯坦不对是对永恒的宇宙有执念,那么他早就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或者是在收缩。

这一点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了证实,科学家用先进的望远镜观察宇宙,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那就是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就是说,宇宙正在膨胀,而且速度的是恒定的。那么,既然现在星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它们曾经靠得很近。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大约早150亿年之前,整个宇宙都聚集在一个点上,而宇宙产生的那一瞬间被叫做“大爆炸”,这个名字我们也不陌生。

但是爱因斯坦似乎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件事,在他的理论里隐含着这样的观点,时间是有开端的,而爱因斯坦根本不喜欢这个想法。而且,如果承认大爆炸是真实存在过的事情,那么在大爆炸的那一刻,广义相对论是失效的。霍金指出,出现这个情况,正是因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没有结合起来。而这正是霍金要解决的问题。

1970年,霍金和彭罗斯发表了论文,他们提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整个宇宙都是从一个奇点开始的。这个理论十分新奇,霍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地球上的每一点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是在北极点就没有,在北极点上,不管朝哪个方向走,都是朝南走。对于“大爆炸”理论来说,大爆炸就是时间的起点,在它之前是什么?我们只能说,大爆炸是一切的开端,根本没有“大爆炸之前”这个说法。

简单地说,霍金的贡献在于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联系在了一起,爱因斯坦设想的理论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三、多重宇宙存在吗?

想解释这个问题,先得简单了解一下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也就是测不准原理。在量子理论里,微小粒子失去了确定的速度和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把粒子的速度测量的越准确,那么它的位置就越不准确;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位置测得准确,那么速度就越不准确。爱因斯坦本身是不喜欢这种理论的,所以他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上帝是不掷骰子的。但是,刚才也说过,正是因为他不接受这种概念,所以广义相对论才会在大爆炸这一点失效。

霍金指出,空间和时间都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历史也就不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宇宙可以拥有所有可能性的历史,这听起来像是科学幻想,但是现在其实已经是一种被科学认可的事实。这其实就是刚才提到过的,把广义相对论和多重历史的思想统一在一起,也正是霍金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在这个历史里,空间是三维的,这是形成智慧生命的基础。比如说,在我们三维世界里,动物有完整的消化道,可以让食物从嘴进来,而从另一端出去。但是如果是在二维世界、也就是平面的世界上,如果有一条管道穿过整个动物,那么这个可怜的家伙就要被分成两半了。而霍金同时指出,如果是在四维的空间里,那么万有引力会变得比现在更大,行星不会具有现在这样稳定的轨道,换句话说,四维的空间里也不能创造出适合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在霍金看来,只有三维空间才能诞生出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才会在此时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世界是三维的?

四、时间旅行可能吗?

关于时间旅行的可能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基础。因为在广义相对论里,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它们可以扭曲空间和时间,这样就有了一种可能性,既然时空可以弯曲得这么厉害,那么时间旅行也可能成为现实。

霍金写道,如果真的存在虫洞,也就是把不同时空区域连接起来的管道,那么时间旅行就是可能的了。但是,从目前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出发,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从广义相对论的角度讲,虽然这个理论看起来支持时间旅行,但是根据霍金的研究进展,广义相对论已经显现出了一些不足。可以说,从某种角度讲这个理论已经不是完全正确的了。

其次,从量子理论的角度出发,在这个理论里,所有的概念全都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包括物质、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在这个理论体系之下,怎么去描述时间旅行这个问题都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每一个历史都是弯曲的时空,以及其中的物质。在无数可能的历史中,一定会有某些时空扭曲得足够时间旅行,那么为什么时间旅行没有普遍存在呢?霍金的答案是,时间旅行发生在微观的层面上,只是我们观测不到。有些微小的粒子会在时间里反复穿梭,科学家虽然不能直接观测这个过程,但是可以测量它所引起的间接表现。

总得来说,在微观的世界里,时间旅行是存在的,但是物理定律不允许宏观物体进行时间旅行。

金句:

1. 必须放弃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时间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2. 我们以前认为自己平时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这个观念似乎也应该改变,应该加上时间这个维度,让世界变成四维的,名字也应该称为“时空”。

3. 黑洞也是有温度的,而且会不停向外发出辐射。这种辐射就叫做“霍金辐射”,如果黑洞辐射的速度比它吸收外界物质的速度快,那么一位着黑洞也会变小,这个叫做“黑洞蒸发”。

4. 霍金指出,正是因为宇宙不停地掷骰子,而空间和时间都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历史也就不是只有一个。

5. 每一个历史都是弯曲的时空,以及其中的物质。在无数可能的历史中,一定会有某些时空扭曲得足够时间旅行,那么为什么时间旅行没有普遍存在呢?总得来说,在微观的世界里,时间旅行是存在的,但是物理定律不允许宏观物体进行时间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