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的家庭教育大都是相似的

有問題的家庭教育大都是相似的

文|孟繁偉

在基礎教育一線工作近25多年,教過很多學生也接觸過很多家長,應該說自己對家庭教育還有些話兒可說。原來認為家庭教育成功的是大多數的,而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是少數的,但自從加入一個家長群后,改變了我的想法,太多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問題。這些家長在群裡訴說教育孩子方面所面臨的困惑與無奈真的令人很揪心。

在聽家長們交流與訴說的同時我也在思考,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困惑與無奈?漸漸的我明白了,一方面是我雖然經歷過幾所學校,但這些學校大都是學苗較好的學校,且學生經過初升高選拔與分流後才能到我工作的這類學校,大多數家庭教育成功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也可能就是因為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所以這些家長才能聚到一起而相互交流與傾訴,於是我的疑慮又解除了。

歸納家長們教育孩子經歷具有共性:之一是大多數孩子都處於青春期;之二是家長們教育類型風格幾乎一致;之三是焦慮的大多是孩子的媽媽,也許爸爸們不善於傾訴。對共性之二與前幾天我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寫到的父母教育風格類型特別的相似,為了節省大家閱讀時間,現把文中關於父母教育風格類型一段摘錄於下,通常有四種類型:1、專制型行為:指的是父母會通過語言或行動,強制要求孩子執行父母希望孩子去做的一些事情。當孩子的思想與父母產生衝突時,父母多會以強制的手段讓孩子聽從命令。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在這些事上不再對父母發表自己的看法;2、冷漠型行為:指的是父母不會去關注孩子做的事或提出的需求,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這些事情中有一些是需要父母來為孩子做出決定的。長此以往,在這些事上孩子就會對父母失去信心,並不再與他們進行交流;3、溺愛型行為:指的是父母會對孩子的一言一行充滿積極的肯定,即會滿足孩子提出的各類事情,任其呼風喚雨,也會不假思索地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長此以往,當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會對父母表達出狂傲的態度,並表現出對父母的不尊重;4、敬愛型行為傾向:敬愛型父母的行為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親子之間不存在命令與被命令的關係。父母尊敬孩子,孩子也尊敬父母。孩子對父母的情感裡,更多的是信任。敬愛型的行為包括:充分聆聽孩子的想法、充分傳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得到思考的空間、給予孩子思考所需的條件、能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手段說服孩子、從不因為自己能力的欠缺強行要求孩子、對自己認為正確事情能以理說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