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倉央嘉措的理由是什麼?

穿越藏區

又到了火紅的五月、一年一度的青年節。隨著氣溫的上升,也使得年輕人充滿激情,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在這樣一個應時應景的季節來說倉央嘉措正是好時節。

有書君也像許多人一樣,因為喜歡倉央嘉措的情詩,而喜歡上了這個至情至性的喇嘛。

倉央嘉措是清朝時期的六世**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他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

當時的西藏,統治階層勾心鬥角,年輕的倉央嘉措成為了政治和軍事鬥爭的犧牲品。1706年康熙皇帝命令把他押往北京,準備廢掉他的六世**喇嘛稱號,行到半道,倉央嘉措病逝。

有書君最早認識"倉央嘉措",是被朋友發微博裡的張勇唱的《倉央嘉措》歌曲所吸引,後來發展到看倉央嘉措的情詩,那些感人至深的詩句,令人潸然淚下。

再後來,有人說倉央嘉措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是有人假借他之名而得以流傳(翻譯藏語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問題)。

大概是能夠感人的,能得到大家一致好評的情詩,沒有人會去追根究底是誰寫的,才得以流傳至今。

1、喜歡倉央嘉措的情詩給人一種安頓感,令人安穩踏實

當他14歲進佛教界的時候,在民間已經有了青春相伴的愛人瑪吉阿米,年輕的詩人因思念愛人而把從心裡流淌出來的心聲聚到筆端。

身負重任的他不能為愛的人而放棄芸芸眾生,這樣做會成為罪過。所以就有了:

戀而不得:"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不得,不是卿負我,也不是我負卿,而是不得已。

想放棄又放不下:"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

通過詩讓人感受到他的情懷:情深、情重、而又無奈,只有同情、吝惜、感同身受。

真性情的倉央嘉措與陷入政治鬥爭中的***喇嘛,都是真實的存在,他不得不將自己的抱負寄託在了自己的情愛之中,一邊唸佛經,一邊想愛人。

放下,有緣來世再相見:"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2、喜歡倉央嘉措的詩歌裡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身為宗教領袖,位為最高,心願不得,想萬全之策而不得: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灑脫的態度: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來我的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他曾感嘆: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3、女人一定要明白喜歡歸喜歡,生活歸生活

有人說"女不讀倉央嘉措",女人要提醒自己不要沉淪在感情中不能自拔。

有愛才有詩,有詩才見激情在。"女不讀倉央嘉措"是因為女人容易動感情。看了情詩容易感動,甚至沉入其中不能自拔。

女人一定要注意區分別人說的(寫)和做的,說(寫)得出,不一定做得到,如果與異性相處,真正需要看的是別人怎麼做。

如果你喜歡上了倉央嘉措,有書君要提醒你不要多情總被無情惱。你要分得清愛的是詩人的才,不是人。詩人的愛只會給自己的愛人,而不是給一個毫不相干的人。

男人寫的情詩是針對特定的女人,女人看到詩的內容不要傻傻地去對號入座。就算是寫給你的,那也只是詩人有這麼個表達的需要,跟是不是誰,沒有多大的關係。

有的女人會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不去分析,不去證實,連別人的想法都不清楚,就憑著自己的想象自由放任,信馬由韁地去聯想,最後受影響的是自己。

甚至有的人被自己的聯想沉淪在感情的漩渦中一輩子。愛情不是靠想象得到的,想象的愛只是暗戀,是不會有結果的。

真正的愛情生活是需要雙方之間的心心相印,彼此給予關懷,相互關心、照顧、扶持,互相惦念、尊重彼此的生活。

你想要的是這樣的幸福生活吧!那就像有書君一樣,處理好喜歡倉央嘉措情詩的心情和自己的生活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你喜歡倉央嘉措的理由是什麼?

1.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倉央嘉措

2.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3.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4."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Had better not meet, and thus \nyou would not fall in love; Had better not be in acquaintance, and thu" s\n you would not be drowned inlovesickness.

5.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都在那裡 不會悲傷不會歡喜。

你想念或者不想念我 我對你的情都在那裡 不會增添不會散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我的愛都在那裡 不會增多不會減少。

倉央嘉措的詩集都很經典,若說是關於愛情的詩句,他的詩至情至聖,讀來有一種美好的感覺,令人怦然心動,但它的純淨已經超脫了俗世的愛。他的詩歌參透人生的玄機,震撼你的心靈。


36度設計空間

喜歡他的痴情,悲天憫人。

布達拉宮裡他是眾生眼中的活佛。

出了山門,他是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情僧。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

世間安得雙全法 ,

不負如來不負卿。

皈依佛門,身為轉世活佛,成為無數藏人心中的信仰,這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成了一個少年一生的束縛,但他依然熱愛生活,熱愛高原的藍天白雲,熱愛那個笑起來有點羞澀的姑娘……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拉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猶如雪蓮花般的姑娘最後鬱鬱而終。

他的身上充滿了濃墨般的矛盾,

猶如他自己說“世間安得雙全法”,

或許他的一生始終都在追尋……


忘憂山主

喜歡的正是那種錯位感,同理可證那個色廚子為什麼在頭條最近這麼火。

一個被達賴喇嘛這個職業耽誤了的靈魂詩人,世間最美的情郎

達賴喇嘛的出身非藏即蒙,歷史上,只有一位達賴喇嘛不是出身自這兩大民族,他就是六世達賴——來自門巴族的倉央嘉措。

1697年,14歲的倉央嘉措被正式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並於當年舉辦坐床典禮,在布達拉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這位少數民族出身的達賴註定成為一屆短命的達賴,當時的藏地,多頭統治、勾心鬥角,很不幸,年輕的倉央嘉措最後成為了政治和軍事鬥爭的犧牲品,1706年康熙皇帝命令把他押往北京,準備廢掉他的六世達賴稱號。半路上,倉央嘉措去世,可能是病逝,可能是被殺,也很可能像不甘心的前輩楊貴妃或建文帝一樣不知所蹤。

人民心目的好達賴、倉央嘉措在位的時候,據後人揣測,大約是這般一個風格——黃昏,唸誦了一天經文的倉央嘉措脫下了喇嘛袍,換上了便衣,從布達拉宮一個小側門隱出,離開了清淨莊嚴,來到世俗繁華之地,找到一個叫瑪吉阿米的姑娘,一起去放飛自我。白日是佛,夜晚成我;白天是達賴,夜晚是達令。

倉央嘉措的情詩,當年他留下有文字記載的不過60餘首,現在已經被改編成不止6萬首了。隨文貼上幾首,認真你就輸了。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無題》

《在看得見你的地方》

在看得見你的地方

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見你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倉央嘉措,一個被達賴職業耽誤了的文學青年,也許是個迷失的菩提,卻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歷來現實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更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采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詩》,詞句優美,樸實生動,彙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在那東方山頂/ 升起皎潔月亮/ 年輕姑娘面容/ 漸漸浮現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 黎明大雪飛揚/ 莫說瞞與不瞞/ 腳印已留雪上

守門的狗兒/ 你比人還機靈/ 別說我黃昏出去/ 別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閒話/ 自以說得不差/ 少年我輕盈步履/ 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從不展現眼前/ 沒想情人容顏/ 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 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倉央嘉措達賴情歌選

  1. 《情歌》

若隨美麗姑娘心,

今生便無學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負姑娘一片情。

出家修佛與追求愛情生活的矛盾

在佛教觀念中,“佛、法、僧”被稱為“三寶”。就是說,佛、教義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特別是對向自己傳授法經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畢恭畢敬。但是,詩人在詩中表現出對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對於人世生活卻是熱烈追求。

我修習的喇嘛的臉面,

不能在心中顯現,

我沒修的情人的容顏,

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

描繪了整個愛情生活中,各種複雜曲折的情景和惟紗惟肖的心理狀態初戀:

在那眾人之中,

莫露我倆真情;

你若心中有意,

請用眉眼傳遞。

表達愛情歡樂的如:

杜鵑來自門地,

帶來春的氣息;

我和情人相會,

身心無限歡喜。

抒發思念之情的如:

第一最好不相見,

免得彼此相愛戀;

第二最好不熟識,

免得彼此苦相思。

在格律結構上,採用民歌的形式,珍重少數六句、八句外,多數是每首四句,每句六個音節,兩個音節一停頓,即四句六音節三頓。節奏鮮明,琅琅上口,還可配上民歌曲調演唱,民歌味很濃。有些篇章採用白描的手法,自然流暢,通俗易懂。如

一個把帽子戴在頭,

一個把辮子甩背後,

一個說請你慢慢走,

一個說請把步兒留,

一個說心兒莫難受,

一個說很快會聚首。

短短六句詩,寫動作,男女有別;寫對話,言短意長;景中有情,詩中有畫。詩情,畫意,真切,細膩,充滿生活氣息。

詩人所處的時代,文人多受“年阿”詩體的影響,崇尚典雅深奧、講求詞藻堆砌之風盛行,而倉央嘉措卻堅持將通俗語言寫入詩篇,使《情歌》語言活潑生動,清新明快樂,通俗易懂,獨樹一幟,一新當時文壇耳目,在藏族詩歌中別具一格,富有藝術魅力,所以二百多年來一直在藏族民間廣泛流傳。


人生若只如初見-舊夏淺入夢

倉央嘉措,他是活佛,受著千萬信徒的朝聖和膜拜;他也是情僧,是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情郎,寫出那樣流傳塵世、讓人感動的情詩。他的情詩,像繁華般灑落在片神秘的土地上,吟唱了三百年,流傳了三百年。

曾經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歷,可以讓他寫出“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這樣的唯美的詩句?

倉央嘉措十八歲那年,他悄悄溜出布達拉宮,化作普通人,第一次有機會走向拉薩的大街。走累了,他便進了一家酒館自斟自飲。這時候,一個姑娘的身影映入他的眼簾。他正值微醺,彷彿看見初戀仁增旺姆再次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可惜姑娘打完酒就匆匆離開了,倉央嘉措非常失落。酒館老闆將一切看在眼裡,於是成功撮合了兩人。

這位姑娘叫瑪吉阿米,她的出現像一場溫暖的春風,讓倉央嘉措冰封的心再次融化,讓他荒蕪的情感再次起死回生。每當夕陽西下,倉央嘉措就偷偷溜出來與她約會。一次大雪,他回宮留在雪地上的腳印成了他犯錯的證據。

拉薩汗藉此機會想奪回權位,桑吉嘉措不得不對倉央嘉措施壓。而倉央嘉措並不在乎自己德高望重的地位,只想和心愛的姑娘廝守終身。可天下蒼生遠遠重於兒女情長,他還是不得不與瑪吉阿米分開了。

痛失愛人的倉央嘉措生命靜止在了二十歲,如果可以,他多想寧負天下人也不負所愛一人,誰能不被他的痴情所感動呢?


千言丸語

提起倉央嘉措, 我常想起那首老歌《你的樣子》:“聰明的孩子,提著心愛的燈籠。瀟灑的你,將心事化盡塵緣中,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

倉央嘉措令人感到親近,是因他比端坐法臺寶相莊嚴的活佛和佛像更生動,更似我們。他有凡夫的煩惱、情慾、衝動、不甘、無奈……

他又不似我們。超越凡夫。

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求證,修持,每一步的經歷都有所得。他所斷的執,是對世俗名位的執,他所行的破,是對不可違的破。金剛乘裡,最終需要破除的,最細微的執,是對成佛,對佛法的執著,若不能打破這最後最細微的執障,還是不能進入真如境界。

他用一生鑑證佛法,他用情詩道破無常,化作真言。

嗡啊哄梭哈(身語意合一)。

要以身踐行,直至勘破這因緣的輾轉,深長,方能了知諸行無常的奧義。

回首往事,不過是虛驚一場。

他離去時,似白鶴展翅,一去嫋嫋,我信他不捨眾生,不捨有情,終究還會乘願而回。

他的詩,深情如斯,深刻如斯,細究心事,又平微如斯……是那麼想得到自由和愛情,想得而終不可得。他詩中滿是憾恨,因是活佛,被清規戒律束縛,這身份的衝突,內心的矛盾格外惹人唏噓。

我敢打包票,若不是那一句“轉山轉水轉佛塔,只為今生與你相見”,若不是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大多數文藝青年根本不會跟風擁躉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的詩,托賴譯者的水平,譯的好的,如民國時曾緘的版本,讓人情懷流連,譯的不好的,平白如話(倒也得其本味),通俗易懂。實話說,以漢族詩歌的文學成就標準而言,即使是譯詩的水平,也不能算一流,至多是個二線,只不過深情綿邈,又帶著點民族風,讓人比較容易記得。

我常在想,當那些文學青年,念著倉央嘉措的詩句輾轉反側時,捧著他的詩集去藏地朝聖時,或是以深情文字緬懷追述他的一生時,她們真的瞭解他麼?未必!她們只是被其中的一兩句詩,被隻言片語的情緒打動了,狠狠的,戳中了心窩。

在他的故事裡,我們看見了自己——得不到,放不下。是人皆是如此。得到了認同,就深感滿足。憐憫他的時候,我們何嘗不是在憐憫自己?做旁觀者的時候總是輕鬆些,清醒些。

他的詩如波似鏡,投射出我們內在的情緒漣漪,猶如夢囈時的喃喃自語。


安意如

因為他的情詩

(一)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二)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三)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七姑娘


你如果生活在藏區,你如果見過月下的草原,你如果聽過大金瓦殿誦經的聲音。

你如果對著高原湛藍的天空呆望過,你如果看到過活佛走過,眾生的虔誠,你如果被布達拉宮震醒過。

你會喜歡倉央嘉措。他本應是雪域之王,但卻成了最美的情郎。

他是健碩的,他是黝黑的,他英氣逼人。他的眼,大而深情、專注。他的心,被撕成兩半,一世佛祖一世紅塵。

當雪地上的腳印被發現時,他長舒一口氣。告別佛祖,但也無法再入紅塵。

於是他二十七歲的心,死在青海湖。

如果你真的喜歡倉央嘉措,去一次藏區。在稀薄的空氣裡感受天高地遠,雲深水長。你會聽見他輕輕的誦嘆:負瞭如來負了卿。


藥師沉香

因為他的詩歌。倉央嘉措的詩歌具有真摯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具有豐富的人生哲理,通俗而又深刻。



這麼靜

比誦經聲

還靜

我騎上我的白鹿

白鹿踏著

尚未落地的雪花

輕如幻影

本來是去遠山拾夢

卻驚醒了

夢中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