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宣讲+文艺”模式 促进理论传播大众化

“东宁是个好地方,塞北江南美名扬”“打竹板、心激动,咱俩畅想中国梦”“喜迎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舞台上,文艺宣讲员们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将党的理论成果用创新形式演绎得津津有味;台下,来自城乡各地的群众深受感染,掌声不断。

年初以来,东宁市探索创新百姓宣讲新模式,组建东宁市“文艺宣讲小分队”,利用“宣讲+文艺”的工作方法促进理论传播大众化,取得新成效,文艺宣讲正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新活动。

探索调研

文艺宣讲小分队应运而生

宣讲是凝聚基层思想共识,将党的理论迅速传递到群众中的重要手段。为了挖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宣讲新载体,引导群众“辩证看”、撸起袖子加油干,年初以来,东宁市委宣传部深入镇村、馆站、社区、群团组织广泛开展调研,以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百姓欢迎的宣讲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相比较传统的说教宣讲模式,多数群众更加喜欢灵活性强、趣味性浓的宣讲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东宁市将宣讲与文艺形式相结合,积极探索组建文艺宣讲小分队,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省、市全会精神等,以歌曲、舞蹈、快板、相声、诗朗诵、书画作品等文艺形式“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让群众喜欢看、看得懂、吸收好,真正使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活”起来,不断提升理论宣讲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搭建队伍

各处宣讲员跃跃欲试

开展文艺宣讲,首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讲队伍。近年来,东宁市大力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先后成功举办新年诗会、元宵节秧歌汇演、“小江南之夏”群众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涌现出各类自发组建的文体协会40余个,活跃在东宁各大广场、社区、村镇、企业、学校等地,为文艺宣讲队伍的组建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同时,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加大文艺骨干培育力度,为组建文艺宣讲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此基础上,东宁市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群团组织以及各类文体协会的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挖掘具有文艺特长的精干力量组建文艺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楼宇街道、广场公园寻找“文艺达人”“草根艺术家”,为文艺宣讲队伍注入全新活力。目前,“文艺宣讲轻骑兵”“农民文化志愿者艺术团”等5支文艺宣讲队伍已有宣讲员200余人,成为理论宣讲的新生力量。

注重创作

宣讲内容源源不断

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文艺节目是文艺宣讲的核心要素。为了强化主旋律作品创作,东宁市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送理论下基层等契机定期向文艺骨干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知识,为节目创作明确方向、定好导向。同时,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文艺骨干深入乡村、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进行采风创作,让每个文艺宣讲节目都“接地气”“对胃口”“活力足”。积极引导创作者将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内容揉入到节目中,让宣讲节目成为政策解读的“好帮手”。利用文艺宣讲节目倡导移风易俗,以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形式教育引导群众反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将宣讲节目与榜样事迹传播相结合,围绕宣传“爱心妈妈王贵芬”“见义勇为好少年杨博韬”等东宁榜样创作内容丰富的主题文艺节目,在社会上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把握原则

文艺宣讲深入人心

在推进文艺宣讲小分队的过程中,东宁市以“接地气、连民心”为宣讲准则,始终在“活”“实”“精”三个方面下功夫,力求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演,听得懂的方式说。“活”指的是宣讲方式灵活,根据宣讲主题和观众喜好选择节目形式,一次宣讲活动既可以是综合性的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戏曲专场、诗会专场等其他形式活动。“实”指的是情感真实,宣讲员在表达时不矫揉、不造作,把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寄托在节目中,真情流露感染观众。“精”指的是精心准备,不管是大型宣讲演出还是三五个节目组成的小型即兴宣讲,在活动开展之前,活动的组织领导者和承办单位都会专门研究节目形式和内容选择,不敷衍、不应付,去粗取精、准确提炼,力求做到节目通俗易通,简洁明快,主题鲜明,确保让观众观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刘晓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