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事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公認。今年兩會期間,有的人大代表提出建議,以“衛溫”來命名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這讓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史實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在中國歷史上,曾有三個人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宣告: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衛溫,大陸赴臺第一人
衛溫,三國時期東吳將領,他是有史記載最早到達臺灣的中國官方人員。
吳國黃龍二年(公元230年),孫權派大將衛溫去尋找夷洲。古代夷洲,就是今天的寶島臺灣。經過充分準備,衛溫和諸葛直組成了一支有三十餘艘船、一萬士兵的隊伍,浩浩蕩蕩,揚帆出海。
數月之後,按照《禹貢》上的記載,他們終於到達夷洲。剛上岸,就遭遇島的高山族部落的攻擊,衛溫立即叫士兵迎擊。這時的高山族還處在氏族公社階段,過著原始社會生活,武器十分簡陋,又沒經過訓練,抵擋不住吳軍的攻勢,結果紛紛後退。
高山族人退去後,衛溫沒有追擊,就地安營紮寨。他和諸葛直商議如何消除誤解,與土著搞好關係。正在這時,高山族代表求見,交談中才知道高山族人誤以為他們是強盜,才奮力抵抗的。 聽了衛溫的解釋,雙方消除誤解,建立友好關係。
衛溫等人開始在夷洲住了下來,幫助高山族人耕種,並教給他們農業生產技術和鑄造技術,和高山族人相處得非常友好。一年後,衛溫返回吳國,有的高山族人願意跟他一同回去,於是衛溫就帶上部分高山族人一起回到吳國。
從此,夷洲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同大陸的聯繫逐漸密切,開始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二、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鄭成功,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的駐軍,收復臺灣 。
1661年4月,鄭成功率將士二萬五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金門出發,經澎湖,橫渡臺灣海峽,向臺灣進軍。在一個海水漲潮的夜晚,鄭軍於禾寮港登陸。隨後,鄭軍與荷蘭軍隊激戰,最終擊敗荷蘭軍隊,佔領普羅民遮城。
隨後,鄭成功帥軍圍攻荷蘭總督駐地赤嵌城,鄭軍把赤嵌城嚴密包圍起來,發炮向城裡進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來歡迎和援助鄭成功,城裡的漢人也給鄭成功傳遞消息,殖民者的命運完全控制在鄭成功的手中了。
被圍困了七個多月,荷蘭軍隊死傷一千六百多人後,宣告投降。淪陷了三十幾年的臺灣,從此重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三、施琅,擊敗鄭氏統一臺灣
施琅,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率領清軍水師大敗鄭氏,統一臺灣。
1682年,康熙命施琅與福建總督姚啟聖一起進取澎湖、臺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督率水軍由銅山出發,穿越臺灣海峽,首先到達澎湖。
六月十八日,施琅先派戰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二十二日早七時,經過充分休整和準備的清軍向澎湖鄭軍發起總攻。經過9小時激戰,清軍取得全面勝利,共斃傷鄭軍官兵1.2萬人,俘獲5000餘人。隨後,施琅又一面加緊軍事行動,一面對佔據臺灣的鄭氏集團施以招撫。在施琅大軍壓境之下,鄭克塽降清。
從此,臺灣成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這是繼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使中國疆土再次得以統一的壯舉。
今日之臺灣何時才能再統一?
閱讀更多 甲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