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一)

《牧民》为《管子》第一章,谈社会治理中的民众管理,很多思维值得思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为人们只有在粮仓充盈、衣食饱暖的情况下,才会注重礼节,才会有荣辱观的意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录了韩信出山前的三件“糗事”,折射人性和荣辱观。

寄食被逐:韩信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当官吏,又不能做买卖谋生,经常跑到别人家吃闲饭,大家都讨厌他。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持续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厌烦,于是早上煮好饭,在床上就吃了。韩信等着开饭的时候过去了,没人给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了他们的意思,一怒之下就离开了。

乞食漂母:韩信在城池中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衣服,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了,就拿出自己的饭给韩信吃。老大娘来这里漂洗衣服几十天,都把饭给韩信吃。韩信很高兴的对大娘说:“我一定隆重的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胯下受辱: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对他说:“你长得虽然高大,喜欢带着刀剑,我看不过是个胆小鬼吧。不怕死的话,拿剑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看了看,低下身,趴在地上,从胯下爬了过去。大家都笑话韩信胆小。

在寄食被逐的故事中,韩信很有意气,堂堂七尺男儿,怎能为一顿饭折腰,离开了亭长家。但是饿着肚子总不是办法,活不下去,什么都白瞎。于是在乞食漂母中,韩信不得不屈膝跟一个老大娘跪求一顿饭。韩信这时候心里纵然有万丈的傲气,都抵不过解决温饱问题来的重要。所以,等到胯下受辱的时候,荣辱对韩信已经不重要了,生存第一,保命要紧。

如果韩信不是生逢乱世,有了军事才能发挥的空间,或许他就沦为乞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生活是残酷的,生存永远是第一位,荣辱之争只在于有实力的时候才能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