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頭企業主導市場,醫藥流通行業格局即將大變!

隨著“兩票制”、“零加成”、“醫藥分開”等政策逐步推進,其對醫藥行業業績影響逐漸明朗。從相關公司表現看,醫藥工業企業營銷思路轉型,更加重視自有營銷隊伍及專業化推廣能力建設;醫藥商業企業積極進行多元業務拓展及行業間橫縱向併購整合,加速向規模化發展;醫藥零售企業發力醫藥新零售,承接“處方外流”。

“國”字頭企業主導市場,多數企業營收增幅超10%

國資背景企業在醫藥商業市場佔絕對主導地位,全國排名前三的醫藥商業企業均為國資背景(國控、華潤、上藥);一些地方性醫藥商業企業龍頭同樣有國資背景,如南京醫藥、華東醫藥、重慶醫藥、柳州醫藥、人民同泰等。

從財報表現看,多數醫藥商業企業實現了10%以上的業績增長,只有少數企業業績增長停滯或負增長。海王生物醫藥商業業務營收增速排名第一,達70.86%;瑞康醫藥、嘉事堂、柳州醫藥、天士力、九州通、鷺燕醫藥等公司醫藥商業業務收入增速亦有尚佳表現。

以下是醫藥商業板塊上市公司2017年收入及淨利潤情況,同時列出了其醫藥商業業務營收的增速:

“國”字頭企業主導市場,醫藥流通行業格局即將大變!

國藥集團是醫藥流通市場絕對的“老大”,它旗下主要有國藥控股(HK.01099)、國藥股份(600511)、國藥一致(000028)三家主要從事醫藥商業業務的上市公司。三家上市公司2017年合計營收3552.66億元,淨利潤為100.67億元,醫藥商業業務合計營收為3330.72億元。

國藥股份是國藥控股的子公司,以經營麻特藥品和高端處方藥為主要特色,立足北京輻射全國醫藥市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2017年6月,國控下屬的4家公司即國控北京、國控康辰、國控華鴻、國控天星加入國藥股份,使得國藥股份成為國藥集團旗下北京地區唯一醫藥分銷平臺,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地區醫藥商業的龍頭地位。

國藥一致在2016年進行了重組,戰略定位為國藥集團下屬的全國醫藥零售整合平臺,完成了與國大藥房的整合,實現了“全國零售+兩廣分銷+工業投資”的戰略轉型與升級。其分銷業務主要集中在兩廣地區,是該地區最大的醫藥分銷商;零售業務則覆蓋全國19個省,有近4000家門店,2017年零售收入超過100億元。

排名第二的是華潤醫藥,其2017年營收為1392.51億元,製藥、醫藥分銷、藥品零售業務佔比依次為15.3%、82.2%及2.5%;醫藥分銷業務實現收入1167.03億元,同比增長9.3%(以人民幣口徑增長10.8%)。

排名第三的是上海醫藥,其2017年營收為1308.47億元,淨利潤為35.21億元;醫藥商業業務實現收入1161.50億元,同比增長6.93%。

國藥、華潤、上藥三巨頭對比

“國”字頭企業主導市場,醫藥流通行業格局即將大變!

“兩票制”、深化“醫改”、醫藥分開等政策影響持續

從各家企業管理層討論分析看,普遍認為政策是影響業績的主要因素,提到最多的政策是“兩票制”,另外如“零加成”、陽光采購、二次議價、分級診療、醫保控費、藥品目錄調整等政策也多次提到。

兩票制

深化“醫改”

同時,為了強化基層醫療供給,也放開了基層用藥限制,基層醫藥市場增長迅速,醫藥流通企業更加重視基層市場。在基層醫療全面崛起的過程中,藥企和醫藥商業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基層市場,通過學術推廣、醫生教育、網點建設、患者教育等方式加大在基層的投入。不過目前來看,基層用藥限制尚未得到配套政策支持,醫保限額為基層市場增長帶來了天花板,也成為了藥企擴大基層市場的最大阻力。

醫藥分開、處方外流

從政策演進趨勢看,“醫藥分開”將持續推進,處方外流是大勢所趨。零售藥店、批零一體化企業長期處於醫藥分銷零售第一線,有豐富的醫藥分銷配送、藥事服務經驗,將首先從處方外流中獲益。其他如DTP藥房、電子處方流轉平臺、網絡配送等,是處方外流的伴生現象,亦有不錯的發展機會。

藥品招標

其他醫藥政策

影響醫藥商業業務的其他醫藥政策還包括醫保控費、器械耗材“兩票制”、第三方藥品物流行政審批取消取消等。

隨著國家醫療保障局的組建,“最強醫保支付方

”的出現,意味著醫保基金的籌資使用更加集中化,醫療保障局將進一步參與到招標採購過程中,真正發揮“錢袋子”的作用。聯繫福建等地的經驗,醫保局將直接與藥械供應商談判,切實降低藥械採購價格。另外,在職能轉換後期,醫保局或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社會機構進行合作,進行GPO採購等的試點。

此前在2016年2月3日,國務院發文,決定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准等審批事項。第三方藥品物流指的是有藥品經營資質的企業將倉儲、物流能力進行產業共享,向產業鏈各方開放其能力,這也意味著,類似順豐、郵政這樣拿到GSP認證的社會物流企業可以更方便地進行第三方物流服務。

併購整合、多元業務拓展是“突圍”方向

在政策、市場、資本等內生性及外部因素影響下,頭部醫藥商業上市企業應對積極。從應對策略看,併購整合、多元業務拓展是其主要方向。

併購整合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上海醫藥收購康德樂中國業務、四川神宇醫藥51%股權、徐州醫藥99%股權之外。南京醫藥在2017年9月收購了中健之康供應鏈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所持有的江蘇華曉醫藥物流有限公司19.9995%股權、南京醫藥南通健橋有限公司20%股權、南京醫藥(淮安)天頤有限公司39.84%股權,這三家公司也成為了其全資子公司。

除了橫向收購之外,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縱向整合的例子,如瑞康醫藥在2017年收購了井泉中藥、無錫東方藥業、濟南馳創醫療器械、上海衡立醫療設備等公司。其報告期內獲取的重大股權投資情況近60項,合計金額達21.59億元。正是持續地併購整合,讓瑞康醫藥醫藥商業業務持續走高,營收同比增長達49.12%。

受政策影響,醫藥商業業務利潤率及增速受限,不少醫藥商業企業開始探索藥品流通之外的業務,進行多元業務拓展,如涉足中藥、化藥、器械流通、醫藥電商、第三方藥品物流等。

同樣以瑞康醫藥為例,年報披露,其2017年醫療器械配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3.33億元,同比增長152.96%。業務覆蓋31個省、直轄市,業務快速增長。2017年公司器械業務進一步向(山東)省外拓展,完成全國31個省份(直轄市)併購和業務覆蓋,實現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業務的快速增長。目前公司代理的國內外知名企業產品線涵蓋了醫療機構臨床的全面需求,覆蓋全線科室的技術服務。

九州通亦表示,報告期內,其醫療器械與計生用品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實現銷售收入69.7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8.71億元增長43.23%。

國內目前醫療器械流通行業存在集中度低、運營效率低下的問題。據財新莫尼塔智庫數據,預計2020年我國器械市場整體規模將超過7600億元,目前國內器械醫藥商業企業19萬家,前四大流通企業佔比僅12%,行業集中度遠遠低於藥品流通。隨著器械耗材兩票制的全國試點開展,行業將發生變革性的資源整合,最終將利好有全國佈局的龍頭企業。於此,諸多醫藥流通企業開始佈局器械流通業務,如瑞康醫藥、九州通、嘉事堂等。

東北證券表示,目前由流通企業開展的第三方醫藥物流、合辦藥房、託管藥房、SPD、DTP藥房等新業務模式在我國部分省份已成功運營,GPO、PBM模式也在逐步探索中,一系列多元化增值服務的出現為流通行業帶來全新的盈利增長點,同時也將加速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價值重塑。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當下醫藥物流行業還面臨藥品和健康服務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藥品流通轉型升級需求更加迫切等現狀。目標是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

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佔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0%以上。

而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6)》數據,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2975家。如果未來百強流通企業拿下90%市場,意味著剩下的接近1.3萬家藥批企業市場空間寥寥,等待它們的只有淘汰或被整合。換句話說,醫藥流通行業即將迎來洗牌。

在“醫改”持續深入情況下,醫藥流通行業需應對“兩票制”、“零加成”、“集採招標”等壓力,經營結構和管理模式均面臨挑戰。但從“變通”的角度看,政策壓力也是行業調整升級的“催化劑”。以併購整合、多元業務拓展方式 “突圍”,未來或誕生一批更適應醫藥行業發展需要的頭部流通企業。

動脈網(vcbeat.ne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