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 |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开封胡同 今天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位于开封市明伦街路北。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河南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912年。后又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诸阶段,1942年改称国立河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校名。现存建筑为河南大学老校区一部分。清朝末年,封建科举制度日趋崩溃并最终走向完结,1912年,在清代的"河南贡院"旧址上,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正式创办。建校伊始,校舍是利用河南贡院的部分旧房改建。自1915年起,学校设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作为当时学校的教学、办公和生活用房。建筑群占地面积近600亩,总建筑面积17579.46平方米,从校南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中轴线东内侧有六号楼,东外侧有分布整齐的10座斋房(东十斋);中轴线西内侧有七号楼,西外侧有两座斋房(西二斋)。西二斋的西部有清代"改建河南贡院记"碑和"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碑两座碑亭。建筑群总体格局为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布局。其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中国古代传统民族建筑样式,又融合了西方建筑的部分手法,美观实用,庄重典雅,是20世纪初期大型建筑设计与工程的代表作,也是近代中国公共建筑中最具组群特色的建筑类型。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现存南大门、六号楼、七号楼、东十斋、西二斋、大礼堂及贡院碑等。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南大门。兴建于1936年,为四柱三牌楼式建筑,砖木及混凝土结构。建筑通高10.39米,东西宽13.4米,进深7.8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设三门,中门高3.7米,宽3.66米,大型车辆可以通行,两侧边门供行人出入。大门两侧尚有硬山式耳房,用作值班室。南大门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建筑群中轴线起点的标志。外侧门楣正中“河南大学”校名,采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样,庄重严正。内侧门楣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门建成后不久即遭七七事变,但历经八年抗战幸未毁于战火,保存至今。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七号楼。位于中轴线西侧中部,建成于1921年,总建筑面积4113平方米,是当时的主教学楼。该楼通高13.6米,三层,其中半地下室一七号楼层。主入口在建筑东部,北、西、南亦各有出入口,均有歇山卷棚式出厦。建筑檐下全为木雕垂柱和挂落,共有215个覆莲柱头及千余块雕工精细的花板。整座建筑为青砖砌墙,灰瓦歇山式屋面,上有通风筒,建筑立面层次丰富,装饰细腻考究,华丽典雅,既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又不失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是20世纪20年代中西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创作出的难得的建筑佳品。当时,一楼有部分教室;二、三楼大部分是教室,间有少数研究室;地下室基本上是理学院的实验室及药品仪器储藏室。功能之齐全,超乎想象。可能你会想:当时那样一座建筑,却又这么多用途,难道不显得拥挤么?事实上,博雅楼的采光效果和隔音设备十分先进,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方便师生出入,并没有拥挤不畅的感觉,可见当时设计之周全。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现在的博雅楼,依然风采不减。绿树掩映中,叠檐飞阁,古朴典雅;蓝天白云下,雕梁画栋,大气磅礴。

十二斋: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那上边有“金陵十二钗”;而在河大,你可以看到“河大十二斋”。1921年,东一、二斋,西一、二斋建成,大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1926年东三、四、五、六斋建成;1952年,东七、八、九、十斋建成。十二斋自东十西二,遥遥相对,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如同琴键,精巧华丽的入口垂花门饰、淡雅朴素的灰色清水砖墙、简洁明快的几何形窗套、尺度宜人富于变化的坡屋顶、女儿墙,还有室内那红色油漆的实木房门、楼地板,做工细腻的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别有风情。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如今,斋房已不单纯是供人使用和欣赏的建筑,它体现的更是一种文化。作为河大保留下来的校园早期建筑,斋房早已成为河南大学重要的人文景观。它那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特定发展时期的体现,更是河大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东、西斋房。1921年建成西一斋、西二斋及东一斋、东二斋;1926年建成东三、四、五、六斋;1952年建成东七、八、九、十斋。斋房外观形式相同,均为三层,单体建筑面积552平方米,通高11.5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面为横三道硬山式屋脊,屋面四周有垛口式女墙围护。斋房出入口均有仿古式垂花门,雕饰精美。斋房位于中轴线两侧,与中国古代书院讲堂两侧设斋舍的作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建筑群总体规划中对中国建筑传统的继承。西二斋 当时作为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宿舍使用。所有斋房均采用两层砖木结构,内部设有走廊,走廊内有取暖的壁炉、烟道和火墙,这些在当时全属于“洋装备”,可见彼时河大学习环境的优越,也体现了河大敢为人先的办学风格。十二斋自东十西二,遥遥相对,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如同琴键,精巧华丽的入口垂花门饰、淡雅朴素的灰色清水砖墙、简洁明快的几何形窗套、尺度宜人富于变化的坡屋顶、女儿墙,还有室内那红色油漆的实木房门、楼地板,做工细腻的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别有风情。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大礼堂。于1931年11月20日开工,1934年12月28日竣工,历时三载,用资20万元。当时河大的师生共计500余人,却兴建了可容纳3000多人的大礼堂,足见河大的魄力。当时,学校组成了张伯英、李敬斋、杜岫僧等15人参加的大礼堂建筑委员会,由从欧美留学回国的河南大学工学院的任职教授设计。大礼堂坐北朝南,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高24.4米,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13平方米,处于中轴线北端,为一座殿式建筑,以歇山、重檐歇山、硬山等多种屋面形式构成整体,外观壮观雄伟。大礼堂分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屋架,室内设楼梯六座,室外清水砖墙,采光通风设施完备。建筑主出入口设在南侧,由八根巨柱支撑装饰。其余西、北、东面亦各有疏散出入口。礼堂内以观众厅为中心,观众厅为两层,可容纳近3000人就座;观众厅北侧有舞台,宽18.23米,进深12.19米,可作讲演、放映、演出及大型会议之用。舞台两侧楼上楼下设有服务区,面积达468平方米,可作休息、办公、化妆、储藏等用。观众厅南侧为门,其上二楼有125平方米的服务用房,走廊夹层设有放映室。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老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大礼堂整座建筑平面按功能安排,将门厅、观众厅、舞台三部分沿南北轴线布置,音效良好,采光充分,通风顺畅;建筑外观以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及雄壮高大的巨柱等,营造出雄伟宏丽、巍峨壮观的气势,在中西建筑手法的结合上及艺术风格的巧妙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不仅在河南,即使在全国也堪称建筑艺术精品。

1937年10月,上海救亡演剧队在洪琛、冼星海、金山、崔嵬、贺绿汀等率领下,曾在大礼堂公演多次,把开封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1950年4月,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也在大礼堂隆重举行。

贡院碑。现存两通,其上建有碑亭。分别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的"改建河南贡院记"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碑。两通石碑均有雕刻精美的二龙戏珠碑额,碑座四面亦雕刻蟠龙,碑身周饰牡丹纹。两碑镌刻精细,形象生动,字体工整遒劲,记载了河南贡院迁址和兴建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见证了河南乃至全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开展革命活动的纪念地。同时,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是近代建筑精品的代表,从而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2006年5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