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其實他每年一部電影的高產頻率已經保持了近半個世紀,也沒什麼好稀奇的了,況且世界電影史高產導演也不是沒有(據說約翰·福特還倆月一部電影呢!)...

然而,伍迪·艾倫不同之處在於:即便他現在已步入耄耋之年(83歲),你卻發現其電影仍在像個少年般地成長著,轉變著;在沒有影響其個人風格的同時,年年有所不同,部部有所突破!要知道,大部分導演稍有成就就開始坐在搖椅上固步自封了!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伍迪·艾倫跟《摩天輪》演員講戲

非但伍迪的創作在茁壯成長著,那些想要搞垮這個老頭的人甚至把他幾十年前“猥褻女兒”的緋聞都扒了出來,可見其人的年輕生命之影響力。

至於為什麼緋聞重提事件能在《摩天輪》上映之際、奧斯卡頒獎前夕發生(是否只是個巧合),箇中蹊蹺不得而知。然而,由於這件風波導致《摩天輪》奧斯卡的意外出局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當然,扒那些娛樂新聞非本號所長。倒是這部《摩天輪》可以好好聊聊!因為在我看來,它完全具備了拿奧斯卡大獎的潛質!

《摩天輪》作為“伍式電影”的突破之處

眾所周知,伍迪·艾倫後期電影大多題材直指美國“中產階層”和那些所謂的“文藝青年”。即便是《賽末點》裡那兩個混到上流社會的屌絲男女、即便是《甜蜜與卑微》裡的渣男吉他手...其底層身份以及平民血統也只是作為隱藏劇情,間接地表現在電影中。而那些“中產式的電影畫面”則在劇情發展中不攻自破。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藍色茉莉》劇照,典型美國中產生活

再看看這部《摩天輪》講述的主體:

首先,故事的主角乃至大部分配角是一群地地道道的貧民,他們生活在擁擠的、嘈雜的遊樂區;他們每天得處理那些洗碗、做飯、上班下班之類的煩心事;他們閒暇時只能靠喝酒、釣魚、偷情來打發時間……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種色調在伍迪電影中可不多

至於那兩個外來的人物:一個逃避黑幫追殺的“卡羅萊納”,一個大學研究文學藝術的“米奇”,他們的前生活和家庭背景不得而知(也許便是那種中產式的),此次卻作為隱藏劇情和側面描寫出現在電影中,剛好和其以往電影是反的。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便是作為伍迪影迷總會期待其下一步電影的原因之一:他總在嘗試不同,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表現手法……

當然,期待的原因之二又在於他不變的風格:還是那爵士、歌劇般的原聲音樂;還是那讓人微微一笑的諷刺幽默;還有劇情中“文學浪漫”與“現實反叛”之間的對比嘲笑...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如果《摩天輪》中男主角把自己當成了“麥田守望者”的話,那麼電影結尾的這畫面無疑是對“文學浪漫症”的一種反諷。沒錯,這就是伍迪·艾倫的電影!

為什麼《摩天輪》具備拿奧斯卡大獎的潛質

奧斯卡和戛納不太一樣,後者往往“反故事”,而前者則是靠故事和戲劇張力吃飯。別以為伍迪·艾倫電影受文藝青年追捧就代表其不會講故事了。要知道,他研究的戲劇文學可不亞於那些專家學者(看看他的小說和雜文就知道了)。

個人感覺伍迪近些年的電影更加註重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戲劇張力了,從《藍色茉莉》便能看出他本人作品向經典戲劇的迴歸。《摩天輪》更是將人物金妮(溫絲萊特飾演)內心的矛盾衝突表現的更加完美了!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摩天輪》裡的溫絲萊特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慾望號街車》裡的費·雯麗

《摩天輪》的戲劇張力可不光是通過表演、臺詞表現出來的,其鏡頭以及“戲劇光”的運用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從金妮與卡羅萊納談話中的色彩變換,到米奇的敘述長鏡頭,再到金妮送兒子去心理醫生家看病時的構圖…其電影語言創意不可估量。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摩天輪》劇照

可以說,從各個角度來衡量這部電影(表演、攝影、編劇等等),其拿個奧斯卡獎不在話下!

“伍式電影”可以當藝術的啟蒙教材了!

伍迪總喜歡通過角色臺詞帶出其對各種名人、藝術家的理解與觀點,當然這種觀點是具有強烈個人主觀色彩的,而且名人在他的表現下不見得都是正面教材。

可無疑,他在用視覺、文學語言引導你去接觸那些人或知識:像《無理之男》中人物對“高更”那種“遠走高飛”的嚮往;像《午夜巴黎》中畢加索那幫藝術家圈子的Patty;再比如說這部《摩天輪》中講述者對“尤金·奧尼爾”的崇拜...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伍迪電影從某種程度上為觀眾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然而,在打開的同時,他又提前提醒了你:藝術不一定是好的,更不一定是真實的!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發掘了。

對於伍迪·艾倫的勤奮,在這裡補充一點:他可不光在堅持創作電影,眾所周知,他還十年如一日地寫作、練單簧管、演出、玩音樂...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伍迪寫作 -《記錄伍迪·艾倫:導演劇場版》

試想一下: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頭,每天得幹這麼多事情,他哪有功夫去參加什麼頒獎晚會,又哪有時間去打什麼緋聞官司!沒準在那些大明星紛紛發自媒體表態的時候,人家伍迪已經開始構思下一步電影劇本、小說了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伍迪艾倫拿不拿奧斯卡對中國大眾的影響並不大,甚至大家只是知道有沒這麼個人、其電影在不在中國上映都沒什麼必要(喜歡他的中國影迷自然會去找資源)。

其實伍迪·艾倫本人也根本不需通過那些獎項證明自己,就像卡夫卡不需要“諾貝爾”、Fabrizio De André 不需要“格萊美”一樣。

《摩天輪》沒拿奧斯卡,只是奧斯卡自身的損失罷了!


這片沒拿奧斯卡,虧的可不是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