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

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但由於作者羅貫中先生對人物的生動刻畫,塑造了一個個鮮明豐滿的英雄形象,性格多變的呂布、勇猛魯莽的張飛、多謀善斷的諸葛亮等。趣味性極強,使人們對三國中的人物有了深刻的印象,“單騎救主”、"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著名故事更是聲名遠揚,家喻戶曉。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三國志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和三國演義不同的是,《三國志》是一部史書:

《三國演義》中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故以尊劉貶曹思想為主,但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朝自稱繼承曹魏,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史書《三國志》只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陳壽所著《三國志》除了在史學上有著出眾的地位,在三國史上更是有著無可比擬的主流位置。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3.《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不同

看過上面關羽這兩本書的介紹,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章回體小說,而《三國志》是史書。

但這兩者之間是頗有淵源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故事,歷史背景由《三國志》提供,但是其中的很多故事有了變化,《三國演義》中增加了許多像“三氣周瑜”、“過五關斬六將”等史書中了完全沒有的劇情。

當然,小說有很多虛構的成分,虛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塑造人物的形象,使其更加生動。

而《三國志》作為一本史書,可以用來探究歷史真相,揭開歷史謎團。雖然這兩本書都有故事、人物、情節。但我們不可以將二者混淆。用小說中的情節去補充歷史,用歷史事蹟來反駁小說。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除此之外,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所表露的主觀因素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由於當時統治者對漢族的打壓,振興漢族成為許多仁人志士共同的願望,而身為蜀漢正統的劉備自然就受到了特別關照,作者羅貫中借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來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三國演義》的主要基調是尊劉貶曹。

在這本書中,劉備成了“仁義”的化身,幾讓徐州,三顧茅廬,對漢室忠心耿耿。

趙子龍忠肝義膽,長坂坡一人殺敗曹操數萬大軍。

而在歷史上鞠躬精粹的一代名相諸葛亮則徹底的神化,魯迅評價其演義形象近妖,夜觀星象,能掐會算,奇門遁甲,陰陽八卦無所不通。

至於性格複雜的一代雄主曹操則被醜化成一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陰謀家,野心家,過於突出其陰險狡詐。胸懷寬廣的周瑜被描述成了一個小肚雞腸,嫉妒心極強的大“肚肚”。

雖然歷史上確有其人,但大多經過或多或少的修改。所以在讀這兩本書時,一定要保持正確的態度,客觀看待書中的人物極其事蹟。

切勿以小說論史,以史看文學作品。這樣才能從中得出一個正確認知。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只看過電視劇的朋友絕對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