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導語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這是後人對古代那些軍師、謀士的高度讚美,能被冠以此類評語的,非功勳卓著之大軍師、名臣謀士不可。

從助周立朝的姜子牙,到為秦奔波的張儀,再到為出謀劃策的張良,無不是謀臣大家。但受後世演義類書籍和民間傳說的影響,有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來講,似乎成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代言人,他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真正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有沒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自有公論。但在諸葛亮被神化的背後,卻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謀臣際會”的時代:三國時期。從史料典籍中不難發現,三國時期重要的謀臣,集中在了曹魏陣營,即曹魏佔據了天下五分之三以上的謀士。拜為軍師祭酒,是謀臣在戰時得到的一種榮耀,三國時期也不乏名垂青史的軍師。

但翻閱《三國志》不難發現,真正意義上的大軍師,實屬稀有,但謀臣良將風雲際會,卻是實實在在的三國寫照。在眾多的謀臣以及軍師當中,有一種軍師,是真正意義上“吾雖氣定神閒,然可決勝千里”的存在,這種軍師,叫做荀攸。

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荀攸是曹魏名臣,建安三年,曹操特設軍師祭酒將其拜為軍師。注意,他不是荀彧,亦非許攸,而是荀攸。

01、能查人,善度勢,少年便有鴻鵠之志

不知為何,中國古代總能天降祥瑞出皇帝,少年出名成能臣,荀攸便是後者,荀攸的少年出名一事,也奠定著他與眾不同的謀略之風。總結一下其謀略之風,大致有沉穩、靜默、果斷、明勢四大特點,能查人、善度勢,便是其完美的寫照。細說從頭,一一來看。

荀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荀曇為東漢廣陵太守,叔父荀彧為漢末名臣、曹魏重臣。當年其祖父卒後,有一故吏前來弔唁並且請求為已故荀太守守墓,當時門閥世族已有規模,為官者死後,門生故吏前來弔唁並且守墓也非怪事。荀氏家族未發覺異常,但年僅一十三歲的荀攸卻將一切盡收眼底。

荀攸從故吏張權的行為舉止和表情,發現了異常,向叔父進言張權“殆將有奸”,其叔父立即推問張權才得知,此人果然有事,是殺人潛逃的罪犯。雖是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少年時期的荀攸 已經能夠察言觀色,即能查人。而這種能力,對其將來的仕途和軍事生涯而言,無疑是寶貴財富。

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除卻能查人以外,善度勢也是優秀謀士的必備技能,但能在其中將個人生死算進去,臨危不亂氣定神閒的,則非荀攸不可。

漢末,荀攸官拜黃門侍郎,隨後董卓入京秉政,遷都長安宗廟傾覆。尚處朝堂的荀攸,並沒有因為董卓勢大而畏懼,反而審時度勢,算準了董卓的致命點,死董卓一人政局便可平,而且他還算準了殺死董卓便可秉持朝政。歷史證明了他的判斷之準確,只不過殺董卓的並不是他。

《三國志》載:事垂就而覺,收顒、攸繫獄,顒憂懼自殺,攸自飲食自若,會桌死得免。

意思就是密謀殺董卓的事情敗露,荀攸和其同黨被下獄,同黨害怕董卓而自殺了,但是荀攸卻好吃好喝好覺,坦然自若,這份氣概屬實難能可貴。出獄之後,荀攸判斷了一番,發覺只有西南蜀郡才是虎踞龍盤的好地方,能夠避免戰火而休養生息發展實力,於是請求擔任蜀郡太守,但卻沒去成。

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從這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來關鍵一點,即荀攸並沒有荀彧那樣對漢室的忠誠,他更多的則是求得自己的名利。謀殺董卓,他們密謀時有一句:

“據淆、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

很明顯,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思想,可見荀攸的志向並沒有被“忠漢思想”所影響。通俗來講就是少年時期便有“鴻鵠之志”,這也是他和荀彧一家人卻得到兩個結果的關鍵。

02、有才能,諳兵法,談笑間潰敵千里

建安三年以前,荀攸的才到底展示出了多少,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述,但是有一點卻特別突兀。沒能到蜀郡上任的荀攸駐足荊州時,曹操寫了一封拜謁信,緊接著荀攸放棄了蜀郡,轉身上任入京。建安三年,曹操特設軍師祭酒,拜荀攸為軍師。

荀攸入京顯得離奇又突兀,但筆者發現了三點關鍵原因:第一,時事變遷,而且此時的曹操已經“迎天子都許”第二,曹操為勇略,可為天下霸主,各方諸侯相對而言不足慮。

第三,曹孟德那封書信的語言藝術,這一點筆者可以列出,各位體會之:

“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

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曹孟德就這樣以一封書信,招來了三國第一謀士――荀攸,後世亦稱之為“謀主”。荀攸之才早投曹之後才有史料記述,而通過史料的記載也不難發現,荀攸才智無雙,深諳兵法而且精於為人之道,關鍵在於他能談笑間便潰敵千里。

從徵張繡,荀攸獻計使得曹操轉危為安、轉敗為勝,至於荀攸獻的什麼計,沒人知道,我們只能從戰爭進程去分析,史載為“奇兵復戰,大破之”。伐呂布,荀攸為曹操謀劃攻城,具體怎樣的計策亦無人知曉,只知道戰爭結果是“水淹下邳,生擒呂布”。如果說這些都是簡單的謀略,那麼“斬顏良、誅文丑”顯然沒有這麼簡單,不要被《三國演義》所誤導,顏良是荀攸謀劃斬殺的。

《三國志》:後從救劉延於白馬,攸畫策斬顏良。

淺析《三國志》:有一種軍師叫荀攸,氣定神閒,決勝千里

在這一系列的戰役當中,荀攸到底給曹操出了什麼樣的計策,除了他二人外,只有荀攸的好友鍾繇一人知曉。這也正是荀攸的過人之處,有才不會外顯,出謀劃策也不於他人爭功,所以荀攸官場上幾乎沒有樹敵,這也成為了他順利當上魏國第一任尚書令的關鍵。

談笑間潰敵千里,沒有誰能比荀攸做得更好,從白馬回軍時,曹操率領輜重循河而西,結果與袁紹所率的追兵相遇,大軍頓時驚慌。荀攸卻與曹操對視一笑,緊接著則是袁紹大軍為了輜重競相奔走,陣腳大亂。曹軍步兵緊隨騎兵之後衝入敵營,大破敵軍且斬殺了袁紹又一員大將――文丑。

真可謂是:

氣定神閒,運籌帷幄。策斬顏良,笑誅文丑。奇襲張繡,生擒呂布。三國荀攸,天下謀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