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化|《诗经》中的隔水美人

「 学习,是 一 辈 子 的 事 儿 」

中国水文化|《诗经》中的隔水美人

全文约500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引 言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文明之源。水,孕育了华夏民族,同时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因水而源远流长,水因文化而丰姿多彩。

中国水文化|《诗经》中的隔水美人

《诗经》中的隔水美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开篇,便是这首《关雎》,古人将其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足见对其评价之高。《关雎》描写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忧思,从而勾画出一位“求之不得”的隔水美人形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中,同样有这想要追寻却道阻且长的隔水美人。

《汉广》中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那个隔着汉水,不可追求的游女。

中国水文化|《诗经》中的隔水美人

美人正是因水而远,才道阻且长,求之不得。水的存在,让美人的形象温婉缥缈,如梦如幻,同时使得诗篇更加灵动细腻。

《诗经》作为中华文化根源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美人隔水的意境同样如此。如宋朝姜特立的《木芙蓉》

美人㛹[pián]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

李之仪《卜算子》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江头江尾,君我隔绝。词人假借长江之水,表现出自己同所思之人的距离之远,同时暗喻自己相思之情的悠长。

· THE END ·

感谢阅读

来源微公【野生数学】

加入野生灵魂聚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