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發佈《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8)》

核心提示: 5月22日,中國銀聯發佈《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8)》。

銀聯發佈《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8)》

  5月22日,中國銀聯發佈《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8)》。作為解讀國內銀行卡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權威報告,《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自2003年首次發佈以來已連續出版16載。16年來,隨著參與主體的增多、業務產品的創新,銀行卡產業的範圍不斷擴展延伸,在場景端和消費者端已呈現為多形態的移動支付。《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以銀聯網絡轉接清算數據為基礎,結合當前產業形勢和行業熱點,從境內外銀行卡市場、移動互聯網支付、產品與技術創新等多個視角,進行持續跟蹤和分析,為政府和產業各方提供決策參考。

  此次發佈的最新報告指出,2017年,在全球經濟溫和復甦和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的宏觀背景下,中國以銀行卡為基礎的支付產業繼續穩步發展,移動互聯網新的支付產品、新的使用場景、新的合作關係不斷出現,新技術與支付的融合加速滲透至商業和生活各領域,自主支付技術發展與標準國際合作不斷取得突破。同時,行業監管規範趨嚴,市場競爭程度加劇,支付體系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展望2018年,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加強落實將為產業發展創造更為規範有序及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產業各方對新興支付技術的持續探索將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帶來新的業務及合作模式。

  以銀行卡為基礎的支付產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報告顯示,2017年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93.9萬億元,佔全球銀行卡清算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同時,銀行卡髮卡和受理規模進一步擴大,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超過66.9億張,銀聯卡全球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68個國家和地區,覆蓋近5000萬家商戶和近260萬臺ATM,用卡增值服務不斷豐富。其中,境內非接受理環境顯著改善,不僅促進了銀聯手機閃付、銀聯IC卡閃付等基於NFC技術的支付產品迅速應用,而且推動了小額免密免籤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聯二維碼支付在功能支持上不斷豐富、在行業適用範圍上不斷擴展,並已在境外多國實現受理。

  多元賬戶合作與統一APP“雲閃付”促進產業共贏發展

  2017年,個人銀行賬戶、支付賬戶分類監管政策的落地實施及優化改進,進一步支持和促進了持有支付業務牌照的互聯網公司、商業銀行及卡組織之間開展賬戶端創新合作。其中,卡組織為創新產品提供技術支撐,平臺價值愈發凸顯,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之間重要的合作連接點。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發佈統一APP“雲閃付”。作為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由各商業銀行等產業各方與銀聯共同開發建設、共同維護運營的移動支付統一入口平臺,“雲閃付”APP的推出對促進移動互聯網獲客、移動互聯網交易增長,以及線上、線下各類支付場景的拓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規範發展與頂層設計對行業健康發展影響深遠

  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整體基調下,2017年監管機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推動銀行卡清算市場準入開放、支付市場管理與規範、創新業務監管等方面的文件,帶動產業合規監管持續升級。國內支付產業基本形成“角色清晰、分工明確、風險可控、安全高效”的體系,正逐步走上分類明確、各方迴歸本位的健康發展軌道。2018年,監管機構在促進產業創新的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對產業的監管。其中非銀行支付機構將回歸小額、快捷、便民支付的業務本質,圍繞豐富支付場景、便利金融服務和提升客戶體驗來開展業務。支付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將有助於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並切實保障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合法權益。

  金融科技推動支付業態全面升級

  2017年,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髮展,在支付領域逐步應用,對支付業態產生了深刻影響,為大眾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安全,為商家帶來了效率和價值提升。支付載體進一步多元化,傳統交通、家居、醫療等領域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已逐步形成新的支付場景,汽車、家用電器、可穿戴醫療設備等向新型支付載體演變。支付流程邁向無感化,藉助智能設備和系統,用戶身份和行為可被自動捕捉、分析並驗證。支付操作實現自動化、後臺化,後臺風控不斷精細化,風控手段逐步從人工審核、後驗策略轉向自動化決策、模型預測為主,通過基於多維度數據關聯的用戶行為分析、深度學習建模開展實時監控,系統初步具備一定的風險自動識別能力。

  國產芯片和金融技術標準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