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真的來了?首吃螃蟹者傳出,碰一碰功能露臉

數字貨幣真的來了?首吃螃蟹者傳出,碰一碰功能露臉

繼此前一日“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內測”消息發酵後,4月16日,市場進一步傳出央行數字貨幣首個應用場景將在蘇州相城區落地的消息。

蘇州相城區政府相關人士對此未予置評,區金融局人士表示“不便答覆”,其他多個當地機關單位稱尚不知情,央行蘇州市中心支行表示“以總行口徑為準”,央行總行方面未予確認。

去年夏天以來,央行數字貨幣頻頻出現在我國監管官方表態中。其應用技術、研發進度、“參與”研發者及與紙幣現金、第三方支付如何共存等,也隨著監管和部分市場機構的披露有了些許輪廓。雖然央行數字貨幣仍未露出全貌,但市場關注熱度已不斷上升,近兩日數字貨幣概念股再度迎來一波大漲。

蘇州將首吃螃蟹?官方未予置評

據財聯社4月16日報道,央行數字貨幣(DC/EP)將以交通費補貼的形式,在5月發放給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相關文件顯示,蘇州市相城區要求區屬行政單位員工在4月份安裝數字錢包,5月將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通過央行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對此,記者詢問了多個有關單位。蘇州相城區政府相關人士未予置評,區金融局人士表示“不便答覆”,其他多個當地機關單位稱尚不知情,央行蘇州市中心支行表示“以總行口徑為準”,央行總行方面未予確認。

為何是蘇州?此前公開信息中已有諸多線索。去年3月,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在蘇州,法定代表人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副所長狄剛,大股東是數研所旗下的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去年末,有消息稱,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4月15日流傳的試點城市中增加了雄安、成都兩地。

對於兩次傳出的試點消息,一位接近監管人士都未予否認,但稱“市場報道不代表官方,相關工作一直在做,可關注央行官方宣傳口徑。”

央行數字貨幣高頻“露臉”,已箭在弦上?

央行官方口徑中未曾提到過試點城市、應用場景等具體內容,但明確相關工作持續推進。

今年1月,央行官微文章稱,2019年央行基本完成法定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4月3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在4月10日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表示,將按照計劃有序推進數字貨幣,數字經濟可能成為新的經濟發展亮點,對數字貨幣的研發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事實上,央行自2014年就著手開展了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去年6月Facebook發佈Libra幣白皮書,全球對數字貨幣關注度升溫,央行數字貨幣也開始在我國官方表態中高頻“露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近日撰文指出,從2014年開始推動研發數字貨幣,現在試運行基本結束,也許很快就可以推行。中信證券表示,銀行科技項目的測試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時間,預計自上而下推動央行數字貨幣年內上線可能性較大。

伴隨高頻表態,央行數研所、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相關機構招聘動作也不斷。今年一季度,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開啟了新一輪招兵買馬。招聘資料顯示,該研究院承擔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等工作,招聘涉及區塊鏈研發工程師、前端開發工程師、高級經濟學家等約40個崗位,稱法定數字貨幣研發運營是“極具挑戰的系統工程和宏偉事業”,也是“人類貨幣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或替代部分現金,底層技術不一定是區塊鏈

去年10月,政治局會議明確了區塊鏈的戰略定位,不少觀點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追蹤保護公民的信息安全,適用於數字貨幣。

不過央行數研所所長穆長春去年就明確,央行層面應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今年2月,央行數研所區塊鏈課題組在《中國金融》上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對於央行數字貨幣將與紙幣如何並存,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注重替代M0(即紙鈔和硬幣),並且保持了現鈔的屬性以及主要特徵,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將是替代現鈔的最好工具。世界銀行首席信息安全架構師張志軍認為,法定數字貨幣不可能完全取代紙幣,因為還要考慮到上了年紀的人群,所以要支持兩種形式並存。

當前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在很多場景中對現金替代率已經較高,央行數字貨幣與移動支付的異同會體現在哪兒?穆長春曾介紹,數字貨幣在支付的時候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不像現在用微信和支付寶都需要綁定銀行卡。

此外,“雙離線”使用將是未來一個目標,目前支付寶、微信的離線支付都屬於單離線,即對用戶離線、對商戶在線。穆長春舉例稱,假設兩個人的手機裡都有數字錢包,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沒有網絡,兩個手機一碰觸就可以使一個人電子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外一個人,這就是雙離線。4月15日流傳的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也顯示,其常用功能除了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外,還有一個選項即“碰一碰”。

機構賽馬,央行數字貨幣有無投融資功能等仍未明晰

央行並非唯一參與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機構。穆長春在去年8月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這種雙重投放體系既能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也能順利提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

他同時稱,目前屬於一個賽馬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做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誰的路線好,誰最終被市場接受,誰就會跑贏比賽。去年8月曾傳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阿里巴巴、騰訊及銀聯等七大機構同時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不過監管人士稱消息不準確。

近期支付寶發佈了5項與數字貨幣有關的專利,再度引發猜測。新京報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的專利查詢中看到,5項專利都處於“等待實審提案”狀態,專利說明中普遍提到了央行研發法定數字貨幣的背景。

其中“一種基於數字貨幣的匿名交易方法和系統”專利說明書顯示,與傳統的移動支付相比,數字貨幣本身就是法定貨幣,也可以不再需要與電子賬戶相關聯,因此數字貨幣已經不僅是支付工具基於數字貨幣現有的發行制度,通常遵循從中央銀行到運營機構的雙層投放體系;其中,運營機構通常是指中央銀行許可的諸如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比如Alipay)等擁有發行數字貨幣的權利的機構。張志軍通俗解釋這一模式稱,即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給大的銀行、機構,再由它們去把具體的數字貨幣分配到個人手裡。

支付寶的專利說明與央行表述都是數字貨幣“雙層投放體系”。有報道寫到,支付寶參與了DC/EP的技術和硬件研發、發行和支付通道技術工作。不過,記者4月16日向支付寶方面求證,並未得到回應。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央行和支付寶方面都沒有官宣過二者在數字貨幣研發上有合作。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央行數字貨幣雖然明確了雙層運營體系,但體系之下的流通形式、有無投融資功能等仍未清晰,清算機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尚未知。

多上市公司宣佈參與數字貨幣研發

在央行數字貨幣內測和有望進入應用場景的消息拉動下,數字貨幣概念股連續兩個交易日走強。截至4月16日收盤,金冠股份、眾應互聯、廣電運通、恆寶股份、飛天誠信、數字認證、高偉達等9只個股漲停。

從上市公司公告看,包括ATM設備、U盾設備商、運營商等產業鏈上下游機構都有涉足。如廣電運通稱,公司研究院開展數字貨幣應用研發工作,主要是在ATM上支持數字貨幣與銀行賬戶貨幣互換的模塊,數字貨幣硬件錢包也在研發當中;飛天誠信目前已推出數字貨幣硬件錢包。此外,包括中國銀聯、中國聯通等公司有1項或多項涉及數字貨幣的專利申請。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陳鵬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薛京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