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清風小引

袁鷹

人生的妙諦,人類的至情,文化的菁華,藝術的真善美,往往蘊育於日常生活的起居、行止、交往、飲食之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自然是臻於化境。但多數時候,還是可以辨,可以言的,也可以寫一篇篇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據說,以飲茶聞名世界的英國人,其飲茶史已逾三百多年,是從中國西去的舶來品。英文的cha和tea,都源自漢語(後者是福建音)。在我們自己,則至少亦在千年以上了。《詩經》裡《大雅·綿》有:“周原膴膴,堇茶如飴”,可作明證。千百年來茶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雖是叨陪末座,卻不可或缺。上自帝王貴族、文人學士,下至市井庶民、販夫走卒,日常起居,可以無酒不可無茶。十一億人口,飲茶人肯定比酒徒、酒鬼多出不知多少倍,儘管酒的名聲大得多。

飲茶,真個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無論是喝大海碗的大碗茶,或是小酒盅似的功夫茶,無論是喝“大紅袍”一類的貢茶,或是四級五級花茶末,甚至未經焙制的山茶,其消乏解渴、稱心愜意,大致都是相同的。何況春朝獨坐,寒夜客來之際,身心困頓、親朋欣聚之時,一盞在手,更能引起許多綿思遐想、哀樂悲歡、文情詩韻、娓娓情懷、款款心曲……以至歷史、地理、哲學、宗教、科學、技藝民俗等等方面思維情愫的流動和見聞知識的涉獵,都能給紛擾或恬靜的生活平添幾縷情趣。酒使人沉醉,茶使人清醒。幾杯茶罷,涼生兩腋,那真是“乘此清風欲歸去”了。幾年前訪日本京都,聽裡千家主人千宗室先生介紹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四個字,雖然還不甚瞭解,但憂惚間似乎感到有心意相通之處。

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千古名句,也許只是曹孟德當年興到落筆,後人不斷重複這兩句詩,卻又不斷以自己的體會否定了它。茫茫人世,憂思、憂慮、憂愁、憂患千樁萬種,區區杜康何能消解那許多?若是二三知已,品茗傾談,圍爐夜話,如器春水,汩汩清溪,倒可以於相互慰籍中真的分憂解愁。我自己有切身感受。十年前,林林同志七十華誕,我曾作俚句一律相賀,其中有一聯:“小院燈黃情思遠,西樓茶釅笑談濃”。詩意平平,寫的卻是實事。十年動亂中,我們在京華北城淨土衚衕比鄰而居,時相過從,常在他家樓上一邊喝功夫茶,一邊無所顧忌地縱談時事。窗外寒風凜冽,室內爐火熊熊,喝了幾道烏龍茶,將一切愁思鬱悶都拋諸腦後,於是踏月回到我獨自索居的小院。此情此景已恍如隔世,而他家烏龍茶微帶苦澀的滋味,至今還留在齒間,尤其是亂離艱危之世,更覺難忘,請讀者瀏覽一下本書中許多作者對自己種種不同遭際中飲茶經歷的回憶,便可知愚見不謬了。

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范仲淹《鬥茶歌》中有句雲:“吁嗟天產石上英(指茶葉),論功不愧階前蓂(指傳說中的瑞草)。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又寫到若遇到好茶出世,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把盞一啜,便欲乘風飛去,不免有點誇張,卻也見希文先生對飲茶確是一往情深。為茶評功擺好、盡力渲染的遠不止範希文一人。於冠西同志寄稿來時,惠贈一冊《中國古代茶詩選》(錢時霖先生選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展讀之際,不禁大喜。過去雖曾讀過些茶詩,實未料到竟有如此之多,真是孤陋寡聞。據錢時霖先生說,他於從事茶葉研究之餘,陸續收集到的古代茶詩已有一千餘首,編入此書的,亦有自唐至清二百餘首。此書印了一萬冊,但是無緣讀到的肯定還有成千上萬。我願推薦給嗜茶又愛詩的讀者,這些詩將茶和詩融為一體,其中不少又將留連山水和品茗暢敘相連,更覺清風習習,韻味無窮。

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錢時霖先生在那本茶詩選前言中,提到有人將蘇東坡兩首詩中的名句集成一副對聯,天下飲茶同好不妨將它懸在壁間,茶煙浮繞之時,或許能助你進入悠然神往、心靈純淨的境界:

欲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選自《清風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

袁鷹

茶人茶話︱ 袁鷹:清風小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