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初夏,位於西南邊陲施甸的布朗山,披著濃綠的盛裝,迎著溫柔的風,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機盎然。

4月23日至24日,80多位來自保山市五縣區市的作家、攝影家雲集布朗山,以他們獨特的視角,用筆、用相機、攝像機記錄著一幕幕美麗的瞬間。他們用心的思考,將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這個來自大山深處的土著民族的聲音。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為進一步挖掘整理布朗民俗民間文化,創作採寫謳歌偉大民族精神和風土人情的文學作品,保山市文聯、保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在施甸舉辦“作家筆下的布朗山”文學採風活動。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悠遠的布朗族山歌調,熱情的布朗族迎客攔門酒,古老的祭神刀儀式,土著民族原始跳會,傳統手工藝打草鞋, ‘龍上樹’景觀和神秘傳說,鑲嵌在大山中翠綠的布朗茶園和布朗族採茶女,搬進新村布朗族人家,豔麗的布朗族服飾,圍著篝火唱跳的布朗族打歌……”這些所見所聞無不給採風的作家、攝影家們帶來了一場豐盛的視聽盛宴。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在採風活動中,作家、攝影家走進布朗族群眾的家裡,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說起新時代的新生活,漂亮清潔的住房,家家盤點的“經濟賬”,布朗人的臉上綻放著的笑容和家家戶戶牆壁上掛著的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都在告訴人們布朗人的心中憧憬著幸福的嚮往,已經變成了現實。

保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白利斌說,“這是‘民協’第一次參與的大規模的布朗族採風,這次採風收穫非常大,以全方位的視野對整個活動做下了記錄,對我們認識施甸布朗族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喪葬文化有很大的幫助,這些素材對我們今後的創作無疑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

市作家協會主席刁麗俊對施甸採風行感觸很深,她說:“這樣的採風對文藝的繁榮和發展來說,將是一個方向,也應成為常勢。施甸布朗族作為全國特少民族,有很多可以挖掘、打造的地方。施甸這幾年來在布朗族文化的推介、外宣上做了很多工作,這次舉辦的活動後布朗族題材的詩歌、散文創作的出品,對宣傳佈朗族文化將有一定的幫助。”

市文聯常務副主席沈翁森對施甸舉辦的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這樣的活動對全市的作家和攝影家來說,是一次交流,一次創作,是文藝輕騎兵作用的充分發揮。今後,文聯將以施甸舉辦的“作家筆下的布朗山”為模式在全市推廣,調動廣大文藝家的力量,參與挖掘、宣傳我市民俗文化,將民間文化發揚廣大。”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保山大家用打動心靈的文字和影像傳播施甸布朗山的聲音

延伸閱讀:

施甸布朗族是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2002年被確定為全國特少民族。在史籍記載中曾稱之為“濮人”“白濮”“蒲滿”。施甸居住的濮人自稱“烏”,他稱“本人”,俗稱“花濮滿”。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布朗族”。施甸布朗族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擺榔兩個民族鄉,姚關、何元、酒房三個鄉鎮有部分散居,總人口達9000餘人。因布朗族 “特、少、稀”,民風獨特淳厚,故在施甸當地有“金布朗”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