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根據果樹的發病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果實病害、葉部病害、枝幹類病害。

蟲害主要分為:小蟲類危害、大蟲類危害。

危害果樹葉部的病害比較多,如:造成提早落葉的斑點落葉病、褐斑病、鏽病等;早熟品種上的炭疽型葉枯病;造成幹梢的白粉病;引起花葉、斑駁和畸形的病毒病;缺素引起的黃葉、小葉等。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上述這些疾病,都會引起各類葉部的問題!

1、斑點落葉病

侵染葉片最早的病害之一,春梢生長期和秋梢生長期是該病發病高峰期,最喜歡侵染的葉片為嫩葉以及幼嫩組織,尤其是葉齡為20天以內的葉片最易受侵害。因此我們會在花前花後和秋梢時期在嫩葉發現部分的紅褐色的小圓斑。斑點落葉病具有重複侵染幼葉的特性,當秋梢葉片老化後,則轉向侵染嫩梢和剛摘袋的果實,因此在摘袋之後如果露水大或者遇到雨水天氣,就會侵染果實,產生紅點病的發生,同時如果摘袋期間氣溫偏高、日灼傷重、雨露霧多的年份、管理不善、缺鈣、硼嚴重的果園也會常造成套袋蘋果的集中感染。

斑點落葉病的侵染循環如圖所示: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防治時期:花露紅期和謝花後第一遍、秋梢生長期和脫袋後這幾個關鍵時期。

防治藥劑:建議選擇內吸性藥劑為主要點,可以使用多抗黴素、異菌脲、代森錳鋅、丙森鋅以及百泰或者10%苯醚多抗和井岡黴素等藥劑,配合其他殺蟲殺菌劑混合使用。

2、鏽病(也稱為赤星病、羊鬍子病)

與蘋果果鏽病有一定的區別,為真菌性病害。是近四五年新生的蘋果病害之一,且呈上升趨勢,個別果園已經成災。赤星病不但危害蘋果葉片,嚴重時也危害果實。起初是葉面出現黃橙色具有光澤的小斑,後擴展為近圓形的較大病斑,葉正面病斑表面密生小黑點即病菌性子器,從中溢出淡黃色粘液,病斑凹陷,葉背出現山羊鬍子狀的病菌鏽子腔,在中後期嚴重時造成落葉。

赤星病的侵染屬於轉主寄生,在松柏樹上產生分生孢子,隨著雨水進行傳播,發病條件和發生規律與氣溫有著密切的關係。氣溫低於14℃或高於30℃病菌孢子均不發芽,最適溫度是17-20℃。因此,該病在蘋果樹上的主要侵染期為4月上旬-5月中旬(集中在花期和謝花後20天內),而且一年只侵染一次。後期因氣溫過高一般不會形成再侵染。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防治時期與方法:因赤星病宜早期侵染,所以防治該病的主要時期應在4月上旬-5月中旬。防治用藥主要以三唑類農藥為主。建議根據花期的降雨量進行防治,一般關鍵時期為謝花後第一遍和第二遍藥劑,由於此時期為果實生長膨期,因此一定要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產品進行防治:如戊菌唑、苯醚甲環唑、四氟醚唑、腈菌唑或者低含量己唑醇等產品配合保護藥劑進行防治使用。

3、白粉病

白粉病是近年來西北蘋果區域發生日趨嚴重的病害之一,好多果農反映:果園一年打了7-8遍藥,可是白粉病就是打不住。果樹在4月份嫩葉張不開,新稍長不大,嚴重到8、9月秋梢乾枯,很讓大家頭疼。從今春調查來看果園感染率達到100%,20年生果樹的芽感染率最為嚴重,重者達75%,輕者也在10%左右,導致老園大面積嚴重減產,花芽數量明顯不足,花芽質量明顯下降,樹勢衰弱,腐爛病嚴重。

蘋果葉部病害致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蘋果白粉病菌是一種外寄生菌,在葉片上常見的一層白粉是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蘋果白粉病菌以菌絲潛伏在冬芽的鱗片間或鱗片內越冬。白粉病的發生,4-6月為發病盛期,7-8月高溫季節病情停滯,8月底在秋梢上再度蔓延為害,9月以後又逐漸衰退。蘋果白粉病在一年中病害發生出現兩次高峰期,完全與蘋果樹的新梢生長期相吻合。

蘋果白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和品種關係密切。凡春季溫暖乾旱的年份有利於病害前期的流行,夏季多雨涼爽,秋季晴朗,則有利於後期發病。地勢低窪,果園密植,土壤黏重,偏施氮肥,鉀肥不足,造成樹冠鬱閉,枝條細弱時發病重。果園管理粗放,修剪不當,不適當的推行輕剪長放,使帶菌芽的數量增加也會加重白粉病的發生。

你知道為什麼蘋果白粉病難治了嗎?

難防治的原因:

1、沒有抓住防治白粉病的關鍵時期(關鍵時期:清園期、花露紅期和花後7-10天)。

3、氣候條件適宜和果園的管理不到位,為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瞭解了蘋果白粉病難防治的原因,就知道如何防與治:

1、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樹生長健壯,控制灌水。在白粉病常年流行地區步淘汰高度感病的品種。增施有機肥和磷、鉀提高抗病力。

2、清潔田園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復剪,剪掉新發病的枝梢,集中燒燬或深埋,防止分生孢子傳播。

3、藥劑防治:春季在清園期加入氟硅唑或者丙環唑進行噴霧,給果樹徹底清園處理,在病發初期使用苯醚甲環唑、腈菌唑、乙嘧酚、戊菌唑、四氟醚唑、醚菌酯、以及其他保護藥劑進行輪換混合使用,減輕病菌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