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是什麼?

手機用戶50713374662

心臟植物神經紊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血管神經症,它是一種以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而又不存在器質性病變的證據的一類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絕大多數患者伴隨著精神心理因素失常,比如焦慮、抑鬱、憂愁等。

心血管神經症的臨床表現多樣,與患者自身狀態有關,最常見的主訴有:

1. 心悸,患者自覺心跳加快,勞累或者緊張時加重。

2.呼吸困難,患者常常自覺感受胸悶氣短,感覺空氣不夠用,有些患者會通過深呼吸來改善這樣的症狀,這樣有可能發生換氣過度,以至於導致呼鹼。

3.心前區痛,這是患者最常見的主訴,疼痛部位不固定,常在安靜狀態下發生,疼痛根據個人感覺有多種表現,這種疼痛含服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緩解。

4.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幾乎每個患者都存在這樣的症狀,比如失眠、焦慮、食慾差、頭暈、手足多汗等等。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謝邀
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亦稱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可兼有神經官能症的其它表現,大多發生在青壯年,以20~40歲者為最多,多見於女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但老年人少見,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尤其在老年人,難以與器質性心臟病相鑑別。

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為陣發性發病,多與情緒、精神因素有關,自覺症狀較多,除一般神經官能症表現外,多以心血管系統表現為主,主要有以下3種類型:
“心絞痛”型。患者自覺陣發性胸痛、胸悶,甚至向肩臂放射,發作持續時間不定,多在10分鐘以上,臨床酷似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檢查,除心率偏快外,無S-TT
缺血性改變。
②“心功能不全”型。發作時患者自覺心悸、氣促,甚至自覺呼吸困難,體查見呼吸頻率偏快,但心率一般正常,心電圖正常。
③“高血壓”型。發作時自覺頭昏,肢體發麻,檢查血壓見舒張壓正常,收縮壓波動較明顯,多數較平常升高2~4kPa,少數達6kPa以上,降壓藥治療不能控制其發作。

發病機理認為主要由於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影響植物神經功能,造成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而導致心臟血管功能異常,亦有學者認為,此類功能紊亂,由於心臟-腎上腺受體功能亢進所致,故亦稱-受體反應亢進綜合徵。由於心臟植物神經紊亂是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早期表現,故及時發現與積極干預該病的發生與發展,對糖尿病患者預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治療上主要採用小量鎮靜藥,受體阻滯藥加心理療法。同時注意改善情緒,避免緊張、激動、生氣等等消極的情緒,樂觀開朗是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關鍵睡眠不好時可加安眠藥。
日常生活注意適當運動、改善睡眠、戒菸對於心臟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我們必須要有所認識,不能大意,一旦在平時的生活上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不適的話必須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又稱心臟神經官能症。臨床心內科醫生不怕搶救心肌梗死的患者,有時候更怕這些心臟神經官能症的的患者。主要是面對這些患者有時候心內科醫生實在是束手無策。那麼什麼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

1、什麼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臨床上多表現為心悸、胸悶、氣短、乏力、頭暈、耳鳴、失眠,有些甚至有胸部刺痛感,心電圖呈非特異性ST-T改變,大多發生於中、青年,20~50歲較為多見;女性大於男性,尤為多見於更年期婦女,臨床上無器質性心臟病證據,但是就是不舒服。曾有國外文獻報道心臟神經官能症在更年期女性中患病率可以高達20%~30%。

2、什麼原因引起的心臟神經官能症呢?

心臟神經官能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和神經類型、環境因素與性格有關。目前社會壓力大,工作緊張,當精神上受到外界的環境刺激難以適應時可能誘發本病。同時應該指出的是女性更年期也是好發本病的階段。


張之瀛大夫

心臟植入神經功能紊亂,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但其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

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許多稱謂:

心臟神經症,心臟神經官能症,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雙心疾病,軀體症狀障礙,情感障礙等等等.....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表現發病,尤其容易和心血管疾病相混淆,臨床上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都有哪些症狀呢?

1.心悸

患者來院後主訴心悸者多見,心悸可能和情緒變化有關,又或者患者反覆心悸就診等。

2.胸悶

胸悶,心前區壓迫感,活動後胸悶,或者睡眠時胸悶等等。

3.氣短

氣短表現為各種各樣,沒有想不到,只有看不到,活動後的氣短,休息時的氣短等等。

4.胸痛

有多數病人可有胸痛,而且隱匿者會表現為活動後胸痛,極易和冠心病混淆。

5.失眠

較多見,往往擔憂恐懼心臟疾病的可怕後果,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失眠。

6.情緒不適

情緒不佳,表現為焦慮或者抑鬱等等。

其實不光是這些,心臟神經症還可以表現為各種各樣,五花八門,有的可以簡單的鑑別,有些甚至和冠心病描述的一抹一眼,有些甚至檢查結果就提示有心臟疾病。如果患者的心臟神經症和真正的心臟病相伴發的話,可能讓醫務工作者更難識別。

所以,需要有足夠的臨床經驗和足夠的耐心去識別神經官能症,才能讓神經官能症無處隱身,但這些,又哪有那麼容易~


心健康

●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又稱心臟神經官能症,是一種心血管系統植物神經系統中介下,受精神因素影響的綜合症。臨床以心前區疼痛、心悸、氣短或換氣過度、瀕死感為主要症狀,此外尚有乏力、頭暈、多汗、失眠等症狀。 

●症狀

  可以出現胸悶、心慌、氣短、憋氣,而且像這樣的病人特別愛嘆氣,這嘆氣主要是氣血虧了以後出現的症狀,還有些出現心悸,心前區的疼痛的症狀,像這樣的病人出現這些症狀後,就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就去內科看病做心電圖檢查,但結果都是是正常的,或者是有些心肌供血不足,有很多病人把心血不足都診斷為冠心病,我們認為是不可取的,如果出現心血不足還有其它心電圖的異常,患者應該馬上就醫診斷。  



  1、 耐心傾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耐心傾聽是表達對患者的尊重,聽聽患者倒到苦水,及時表達對患者的同情理解,就會使得患者感到溫暖,解除戒備心理,取得患者信任。

  2、努力挖掘造成患者不良情緒的背景性因素,尤其是一些社會心理事件,或者一些對疾病的不合理的認知,解釋這些不良認知並加以糾正,努力消除其負面影響。

  3、 通過分析與對質,讓患者自己意識到不良情緒的存在,將不良情緒與種種身體不適聯繫起來,建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讓患者自己意識到,有了不良情緒才有了今天的渾身不舒服,那天心情好了,病也就好了。

  4、 循循善誘,掌握主動,通過對話與詢問,瞭解患者的情緒心理問題,挖掘其背後主導的社會心理事件,瞭解患者的個性、生活成長經歷,為心理干預積累素材。

●預防措施

  1)要正確認識心臟植物神經紊亂

  心臟神經症病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質及表現形式有一大概的認識,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培養樂觀開朗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醫務人員時病人要關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則會給病人造成“病情嚴重”,甚至於“死到臨頭”的錯覺。恰如其分的堅定和理解態度,對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穩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2)適當鍛鍊和休息

  不要因為“心臟病”而臥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還是不休息為好。工作若不是強體力勞動,可以堅持正常的工作和勞動。對缺少體力活動的病人,還要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以便增強體質,改善大腦的神經功能,同時也可以調整支配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功能,臥或坐的生活不利於精神和心臟生理變化的康復。

  3)合理安排生活

  正確對待自己,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學習,使之有規律。正確地去面對生活、工作、學習、家庭、婚姻等問題,提高抵禦各種精神刺激的能力。只有這樣,精神和軀體才能在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中,不致於過分疲勞、焦慮和緊張,心臟受益自然可想而知了。


江小麻健康指南

❗❗❗此回答純屬豆子20180101觀點,如有雷同或者異議,請關注或者留言區討論。❗❗❗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組成,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於相互平衡制約中。植物神經紊亂就是這種平衡被打破,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導致的出現的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主要是心理、環境因素導致的平衡被打破。

心臟植物神經紊亂做檢查的時候一般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心臟彩超,心臟核磁和血管造影一般多是沒有什麼問題,動態心電圖檢查可能會出現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和伴有非特異性ST-T波改變,但是都是無關緊要的結果。

從這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來中醫有的時候真的比西醫好很多,經過上千年的推敲,是有完整的理論基礎的。西醫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上個世紀80年代才提出來,才涉及到心理和環境因素對個人的影響,祖宗留給我們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是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的,而不是隻是一味的否認。


豆子20180101


無懈蘭芝


修為不止


621424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