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初高中的区别

大学与初高中的区别

1目标不同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路走来,家长已经习惯于学校与我们保持统一战线,目标都是升学率。

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合作亲密无间。但是,进入大学后,这种模式不复存在,高校与学生的目标不再一致。这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转变过程。

大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人才,但各方对人才的定义不同。

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支援西部建设,默默无闻奉献一辈子,于大学而言,他是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而对于家长,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怕是很难认同。因为立场不同,教育部需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考虑,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没有对错,只是出发点不同。

大学最看中的是学术人才的培养,也就是科研人才,可以等同于大学老师。

目前国内知名的大学几乎都把自己全部的精锐学生集中到了学术人才培养上,但是存在一个市场需求问题,我们当前大学的老师:学生是1:15,大学老师正常更新换代,哪怕一年翻一倍,15个学生也只有一个能成为大学老师,剩下的14个只能另寻出路。

为了培养学术人才,教育部启动了珠峰计划,这个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当然,与我们普通大众甚是遥远,但珠峰计划的启动,与大家却息息相关。

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就是在大学选出一部分优秀学生,全力往基础学科学术方向培养,以期成为学术领域的大师,但是,成为大师的概率很低,大部分学生会成为炮灰,只不过,高校并不在乎那些炮灰的出路。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大学与初高中不完全相同,高校与学生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2“老师”的差异


初高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老师,只有极少数的是学校领导或者餐厅人员。

然而,大学不是这样,大学有两套人马:教学系统+行政系统。教学系统与初高中的勉强能对应,但也不完全一致。

大学与初高中的区别

大学教学系统的人员是标准的老师,不过,他在负责教学的同时,还要负责科研,科研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大学有两个属性:探索知识+传播知识

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主要差距就是探索知识,所以教育部针对老师的考核指标偏向探索知识,也就是科研。

再来看看行政系统,他们负责学校的党委、基建、后勤、辅助管理、出版社、财务处、科技处、海外交流处、人事处等工作,行政系统的人员数量特别多,平均占比65%,远远超过教学系统的人员。

究其原因,因为现在的大学学生人数超级多,少的一两万,多的三四万,机构越大越难以管理,而且大学没有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制度,不像企业有管理软件,银行有自动取款机,所以只能大量补充行政人员。

一个大学老师,他要把精力的70%投入到科研上,教学只占了30%。

为什么如此重视科研,原因很简单,有科研项目才能发表论文,有论文才能评职称,有了项目才有钱,有了职称才能涨工资,大学老师基本的工资10万左右,只够日常开销。

而且有科研项目才能招聘更多的硕士博士,有职称才能吸引优秀的硕士博士,同时有了优秀人才的加入,才能把项目做的更好,所以,对于大学老师,科研至关重要。

大学老师的团队,以三年为期限,一般有12个人,其中,博士1年1个,硕士1年3个。这12个人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跟随老师做项目。

大学老师除了做项目,还要负责本科生的授课。

本科生的课程可以简单划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比如马克思主义,老师在阶梯教室讲课,一次400人,全校学生4000人,分10次听完,老师重复10次,是典型的流水线授课。

至于专业课,比如车辆工程专业,一个老师教汽车理论,这个专业就50人,老师每周讲两次课,每次课90分钟,除了上课,其余时间老师都在实验室带硕士博士做项目。这就是一个大学老师的日常工作。

3流动的教室


初高中学生有固定的教室,而大学,教室是流动的,哪里有课就去哪里。

一节课结束,这个教室下节课是其他老师、其他同学,再也没有固定的同桌,固定的座位,甚至不同选修课,一起学习的同学也不同。

大学与初高中的区别

这与初高中相比又是巨大的差异。

教学系统老师的工作已经做了详细解释,再来看看行政系统的老师。

大学生除了学习上课,还有大量琐事,比如分寝室、考试挂科等,一般学校会给一个学院同一年级分配一个辅导员,同年级400人都归他管理,这个辅导员就属于行政系统,处理学生琐事。

有的学校会给每个班级安排一名班主任,一般是同学院学长学姐兼任,但这样的班主任,也就开学时能见几面。

至于辅导员,如果你是学生会或者班级领导,交流会比较多,其他学生基本不会与辅导员打交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