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有價值嗎?

化石有價值嗎?

會“說話”的石頭——化石。在 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 體中的有機物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 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來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的生物遺體、遺蹟就稱為化石。

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軟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蝕殆盡,而只留下抵抗性較大的部分,如骨頭或外殼。它們接著就被周圍沉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取代。許多化石也被覆蓋其上的岩石重量壓平。

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 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因為在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較簡單的,而在年代較新的岩石中的類似種屬的化石就要複雜和高級。

煤系地層是生存於古生代時的植物的化石的主要來源。煤炭礦是採集化石最好的場所,而且碳本身便是化石植物的殘留,雖然植物化石的結構細節很少會留在碳中。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維多利亞公園中的化石森林裡,有發現鱗木的樹幹,植 物的化石包括根、木、葉、種子、果實、花粉、孢子、植石和琥珀。化石陸上植物在陸地上、湖泊中、河流裡以及近海內的地層都有被發現到。花粉、孢子和藻類 (溝鞭藻門和疑源類)被用來界分地層岩石的順序。殘留的植物化石並不如動物化石那麼普遍,然而植物化石在世界上許多地區之內,都可以有大量的發現。

最早可以被明確歸類於植物界的化石是在寒武紀時的綠藻化石。這些化石像是絨枝藻目鈣化了的多細胞成員。更早的前寒武紀化石中有發現像是單細胞綠藻的化石,但依然不確定是何種藻類。 松柏和開花植物的根、莖及枝幹的化石可以在湖泊及海岸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中被找到。加州紅木、木蘭、櫟樹和棕櫚樹等化石常被找到。 石 化木普遍存在於世界的部份地區,且最常在酸性及沙漠地區中所發現,因為那些地方很容易因侵蝕作用而暴露。石化木通常都被嚴重地硅化(有機質被二氧化硅取 代),且生殖組織常會被保存在良好的狀態。此類的樣本有些會使用寶石雕琢的裝置來切割及磨光。石化木的石化林已在每個大陸中被發現。

化石的挖掘對我們有很大的作用,能夠促進當代影視學的發展,在我們很多的電視電影中都能看到遠古時代的環境,讓我們從新得以體驗一番已經離我們很遠的遠古時代的東西,並且對於我們仿生學、遺傳學、生物學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等等。

說了這麼多,那你知道化石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嗎?地大物博的中國土地上如此豐富的古生物寶藏,僅在萊陽就發現了這麼多的昆蟲、植物、魚類、恐龍化石,那這些記載生命遠古信息的化石,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

化石作為大自然留下的寶貴遺產,有重要的科研、科普、美學價值。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首先,化石在研究地球生命起源與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所知的一些基本生命演化常識:認為最早的生命出現的海洋裡,逐漸演化,從低等到高等,從海洋到陸地,直到人類出現,還在繼續演化......其實這些都是以化石為基本證據的。另外,還可以還原不同地質時期的地球環境,為我們瞭解遠古地球環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二,在科研基礎上,化石能夠作為一種不可多得的科普“教材”。通過展覽或其他方式,向人們宣傳生命起源、演化的基本知識,讓人類感受地球的滄桑鉅變,以及生物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提醒人們更加珍惜生命,保護綠色家園~

第三,化石因其所特有的相對稀有性、觀賞性,已經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例如,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山東諸城、山東萊陽等一批恐龍化石產地,已經在發現化石的原址建立了現代化場館,供遊人就地觀賞,成為不折不扣的天然旅遊資源。另外,一些形態美觀的普通化石還可以做成工藝品,用於收藏、裝飾和觀賞。

相關藏友有藏品需要諮詢或出手的藏友可以給我留言,周先生會一一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