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易綱:金融開放還有很大空間,遵循三個原則

易綱提出中國金融開放三條原則:第一,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第二,金融對內、對外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共同推進;第三,金融的開放程度要以金融監管能力相匹配

央行易綱:金融開放還有很大空間,遵循三個原則

(易綱)

“金融的對外和對內的開放,絕不以為這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的過程中,我們的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說到。

上述表述時易綱29日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的。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明確了下一步開放的時間表,對許多政策已經落地。其它的政策正在有效、有序的推進。開放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服務業等等。

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超過了250萬億人民幣,居於全球第一位;中國的股票的總市值在世界居於第二;債權的市值在全球是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整個資本市場和債權市場的結構、廣度、深度和發達國家趨於一致,保險業按報廢收入已經居全球第二。中國的移動支付和許多金融創新在全國和全世界都是居於領先水平。

“我們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易綱說,到去年年末,我們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總資產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為1.3%,相對於2007年是2.3%,發展速度慢於我們整體銀行的資產負債的發展速度,所以它們的比重是下降的。

此外,現在境外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份額只有1.8%,這些開放程度遠遠低於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不管用哪個水平來比較,我們的開放的程度都是比較低的。

金融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是提高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今後一段工作的重點。易綱進而指出,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需要遵循的三條原則。

第一條原則,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大家注意到這條原則對許多領域都適用,我們說金融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是一個競爭性的服務業,我們要遵循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這樣一個原則。

第二個原則是,金融對內、對外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共同推進。也可以把這三件事說成三駕馬車。金融要對內、對外擴大開放,在這個開放中匯率形成一致,一定要市場化改革,匯率的一個靈活的匯率機制是整個經濟的穩定器,也是一個國際收支調節和跨境資金流動的一個穩定器,有了這樣市場化的匯率機制,我們很多的風險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機制來不斷釋放,不斷有效配置資源。

同時,易綱指出,資本項目可兌換也要同步進行,人民幣國際化要求我們穩步的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如果有很多資本項目都是管制的,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就名不副實,只有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金融業實行雙向的開放,我們的匯率形成機制和整個的金融業柴能有一個協調的發展。

“這個實踐的過程中,金融業的開放、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度有的時候可能有快有慢,但總體上必須是相協調的。在中國,這一個過程是漸進的,穩步向前推進的。”易綱說。

第三條原則是,金融的開放程度要以金融監管能力相匹配。

易綱指出,隨著金融的開放,會出現跨市場、跨地域、跨國界的資本流動,而且會產生很多的金融創新。提高金融的開放水平,必須要提高金融的監管能力。國際經驗表明,只有在監管到位的情況下,金融開放才能夠起到促改革、促發展這樣的好的作用。所以,我們在開放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監管,使我們的監管能力和開放水平相適應。

一方面我們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和自己的功課,打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補齊金融管理的短板,做好政策配套,不斷健全與金融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會計體系,完善支付、託管、清算、金融統計等等金融的基礎設施,推動各金融市場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要更加學習探索總結經驗,提高我們的監管能力,培養監管人才。

易綱強調,金融的對外和對內的開放,絕不以為這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的過程中,我們的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