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李滄」青島日報頭版|李滄:八大產業平臺激發新動能

「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

「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山東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重要方法論,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重大課題。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邏輯下,每個區域的實際情況有所差別,必須結合實際,探究自身的“小邏輯”。

李滄,這座曾經的傳統老工業區,正加速奔跑成為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推動這種“脫胎換骨”式的蝶變,李滄區在加快構建創新發展“四梁八柱”上下功夫,通過大力拓展創新發展“18844”工作格局,推動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代表的國際科創平臺等八大產業平臺建設攻堅突破,為高質量發展開闢“源頭活水”。

“把加快院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擺在首要位置,加快推進一批院士項目落地和成長,培育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加快推進院士港二期、院士產業核心區等建設,培育構築院士經濟生態體系。”李滄區委書記王希靜表示,突出抓好絲路協創中心、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平臺建設,推動產業資源向平臺匯聚,招商引資圍繞平臺展開,把人才、資本、信息等各方面資源充分集聚起來。

「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

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創新效應

從國家層面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大步向縱深推進。從省市層面看,高端人才支撐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國務院批覆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在健全充滿活力的人才支撐體系方面,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國際院士港等平臺建設”。

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特別是院士人才集聚優勢,李滄區明確了八個產業方向,構築起八大產業平臺。

從今年3月初開始,在李滄區金水路以南、東川路以東附近的區域內,山東省重點項目——青島國際院士港二期工程施工正在加快步伐。建成後,一座以實驗功能為主的研發園區將屹立於李滄東部。“主要針對青島國際院士港簽約的院士團隊研發需要,著力打造院士實驗室,包括研究院、工程中心、技術中心。”青島中基四維空間公司總經理王暖章介紹。與此同時,李滄把院士港二期、院士產業核心區先導區作為重點,加快建設進度,推動院士經濟生態系統八大功能板塊基礎設施建設壓茬推進、有序展開。

緊隨其後,青島國際院士產業核心區先導區於3月28日開建,規劃建築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主要服務於生物醫藥領域的院士項目落地。作為青島國際院士港的重要保障,核心區是李滄傾力打造的新一代複合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除了打造青島國際院士港—國際科創平臺,李滄還著力打造絲路協創中心—國際多元交流平臺,積極融入“海外青島”建設格局,今年實現簽約國家100個;打造軍民融合中心—軍民融合平臺,加快海洋技術軍民融合聯合實驗室項目落地,推動建設超算和數據處理中心;打造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數字經濟平臺,提升中心國際化水平;打造產業創新金融中心—資本運作平臺,優化整合國有資本資產資源,著力發展產業金融,加快產融一體化步伐;打造影視文化中心—文化經濟平臺,發揮國有公司作用,培育規上文化企業20家;打造郵政跨境電商中心—精品精緻消費平臺,推動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創建國家級園區;打造地下空間開發研究中心—城建設計平臺,圍繞“地下李滄”建設,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規劃引導和控制。

據李滄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包宏介紹,目前,該區八大產業平臺正在加緊構築。日前,市區兩級現場聯動審批辦公,對青島國際院士港院士產業核心區等項目的審批難題“把脈會診”,促進重點項目快速審批、儘早開工;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作為國際特別創新區的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將於今年啟動,一期、二期共13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絲路協創中心一期投用,與28個國家簽訂設立經貿聯絡中心的協議……

「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

由“平臺搭建”轉向“規模產出”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於高素質產業。大量事實表明,領先科技出現在哪裡、高端人才流向哪裡,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裡。

“推動由‘平臺搭建’向‘規模產出’取得決定性突破,院士項目落地和科研成果轉化問題已經破題,路子趟出來了,到今年底要爭取落地運營項目30個,年內培育出產值百億級項目和產業集群。”王希靜說。

“將天然海產品加工後產生的貝殼,製造成健康環保的建築結構體‘水性塗層材料’,室內塗裝24小時內,可將因其他家裝材料產生的甲醛物質去除率高達87%以上。”近日,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融創新材料工程研究院科研團隊的空氣淨化新材料產品發佈會上,研究院總工程師周毅介紹了新產品。據悉,該項目以中國工程院侯立安院士為首席科學家,定位於水環境與空氣環境汙染控制工程新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及其配套裝備產業化的建設,全年力爭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人民幣,全力打造國家級軍民融合新材料集成研究及產業化中心。

目前,青島國際院士港累計簽約引進海內外院士達到108名,其中外籍院士79名、佔73%。納米新材料、靶向藥物研發等高端前沿領域的14個項目啟動運營。其中,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拉姆的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材料項目,今年要通過與軍民融合戰略對接,迅速做大產值規模,用需求擴大倒逼生產擴能,預計未來3年累計實現銷售額過億元;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璞的小核酸類抗腫瘤新藥研發平臺,計劃5年內開發5至10個靶向基因藥物,2022年前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

老園區打造動能轉換新引擎

把傳統產業改造好,把落後產能化解掉,是打造現代產業新體系必須要翻過的一座高山。

“正在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水源熱泵供熱供冷項目,服務規模1200萬平方米,正式投運後,每年可節約50萬噸標準煤,減少各類汙染物排放2650噸。”在李滄區黑龍江中路上的中藝1688創意產業園內,山東富特能源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帆正在向客戶介紹公司的業務。

作為一家區域冷熱能源供應商,該公司在利用熱泵技術、太陽能系統、深層地熱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鍋爐煙氣回收、熱泵蓄能系統等清潔能源領域30餘項核心專利技術。“於2014年入駐中藝1688創意產業園,享受到租金、政策、信息對接等支持,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由2014年的1000餘萬元產值,發展到2017年的接近2億元,2018年將會突破3億元,服務規模達到5000萬平方米。”楊帆說。

除了富特能源,中藝1688創意產業園已吸引青島跨境電子商務孵化基地、迪卡儂亞洲工業採購中心和中國人保青島公司等五十餘家優質企業入駐,行業涵蓋文化創意、科技研發、金融軟件和電子商務等,合同年度租金已達1600萬元,年稅收過億元,拉動社會就業1000餘人。

“這些成功來自於通過做大產業集群和調整產業升級,今年,產業園全園區投入運營,將引進中小企業200餘家,可安置就業人員5000餘人。同時,園區將藉助中國工藝集團的背景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目前已與集團所屬的中國藝交所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引進全國第一家京外國字號藝術品交易所。”山東中藝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永濤介紹。

李滄區發展和改革局經濟運行科科長宋振彬介紹,自青島市實施企業搬遷以來,李滄區列入搬遷改造的企業共有55家,佔全市搬遷總量50%。截至目前,李滄已有49家老企業完成搬遷。在中藝1688創意產業園之後,青島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和紅星科技創意產業園等一批新項目藉著老工業基地轉型,加速“騰籠換鳥”,實現“鳳凰涅槃”。

「媒体看李沧」青岛日报头版|李沧:八大产业平台激发新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