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濰坊高新區大事好事不斷,接二連三霸占《大衆日報》頭版!

說起“雙招雙引”那可是個技術活

畢竟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不是一般性的經濟工作

是一個需要

高智商、高情商、高超的組織運作能力的

複合性經濟活動

到底該怎麼做呢

新哥覺得這份攻略值得你

仔細研究一下!

8月5日,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領導幹部是“雙招雙引”第一環境》文章,其中對高新區優化發展環境,拿出與企業家“賽跑”的擔當精神,全部91個社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城中村”“清零”,激發企業家幹事創業激情進行了重點報道。文章節選如下:

給力!濰坊高新區大事好事不斷,接二連三霸佔《大眾日報》頭版!

給力!濰坊高新區大事好事不斷,接二連三霸佔《大眾日報》頭版!

“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是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第一環境’,必須提高素質能力,築巢引鳳,種好梧桐樹,引來本鄉本土、外鄉異地、異國他鄉的金鳳凰。”在山東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劉家義深刻指出,要深化改革、創新制度推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影響“雙招雙引”的環境問題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人而不是物的問題,營造有利於“雙招雙引”的環境,關鍵在改革、在創新,必須要刀刃向內,清理一切不符合高質量“雙招雙引”的思想觀念、制度規章和陳規陋習。

為高質量“雙招雙引”破障清路

“雙招雙引”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畏縮不前錯失良機。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要刀刃向內,堅持自我革命,清理一切不利於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思想觀念,廢除一切不利於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制度規章,破除一切不利於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陳規陋習。

對企業既要親,又要清,這種意識需牢牢樹立。為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日常經營的干預,砍掉不該“伸出來的手”,濰坊高新區採取的辦法是,所有部門進園區檢查前,必須先過園區管理部門這一關,儘量少檢查或不檢查。對企業運行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先通過園區提醒,並幫助其改正。

要有築巢、種樹的本領

投資商到一個地方,往往先看這個地方的主要領導有沒有改革意識,有沒有創新意識,有沒有市場意識,有沒有現代產業的理念知識,有沒有法治素養,有沒有開放的素質。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提高素質能力,築巢引鳳,種好梧桐樹。

針對招才引智,濰坊高新區招商促進局局長馬文泉跟記者提出“科技基礎設施”概念。他認為,現在招才比招商更重要,而人才對技術研發平臺、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資源的需求,比對土地等傳統要素更迫切。“我們在各大園區統一建設公共技術平臺和中介服務平臺,但高新區比較缺產業加速器。”

方法路徑明確,關鍵是看擔當

用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路徑已經明確,優化營商環境等配套政策已經部署,這些好政策、好點子關鍵看落實、看擔當、看成效。

“雙招雙引”,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頂層設計不可能管得那麼細,需要各地創造性開展工作。

優化發展環境,需要拿出與企業家“賽跑”的擔當精神。濰坊高新區城中村多、棚戶區多,新引進項目發展空間成了最大的瓶頸。眼下,濰坊高新區全部91個社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城中村”“清零”。

盛瑞配套產業園因十幾年的拆遷歷史遺留問題曾一度擱淺,令盛瑞傳動董事長劉祥伍沒想到的是,僅半個月時間,拆遷工作結束,劉祥伍坐不住了,提前啟動盛瑞30萬臺發動機項目。今年7月4日,濰坊高新區舉行重點合作項目集中籤約儀式,總投資67.9億元的40個項目集中籤約。

給力!濰坊高新區大事好事不斷,接二連三霸佔《大眾日報》頭版!

等等

這還沒有結束!

8月4日,也就是昨天,大眾日報在頭版以《擔當出作為 棚改全清零》為題,重磅報道了濰坊高新區全域“城中村”清零棚改拆遷工作,對廣大黨員幹部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實幹精神,給予點贊!全文如下:

給力!濰坊高新區大事好事不斷,接二連三霸佔《大眾日報》頭版!

  近日,在濰坊高新區新昌街道傅家社區,舊村址上的最後一處舊民居被拆除。至此,濰坊高新區在濰坊市率先實現全域“城中村”清零,不漏一村、不餘一戶。

面對“天下第一難”的棚改拆遷,濰坊高新區緣何成績斐然?答案就在於“擔當”二字。

為擔當者擔當,向不作為者亮劍。濰坊高新區棚改成績的背後,是一系列的制度保障。2016年以來,濰坊高新區將棚改作為每週黨政聯席會議雷打不動的“1號議題”,由領導班子成員和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分工包靠;在濰坊市率先建立盡職免責的容錯機制,為敢為敢幹的同志兜了底;出臺在急難險重工作一線考察考核幹部和激勵幹部職工創新實幹、創優爭先的辦法,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好乾部被優先提拔重用;出臺重點項目推進落實問責辦法……

一時間,幹部們憋著的勁兒一股腦兒釋放出來,創新出“自改委”“房屋統購”“餘熱團”“轉化支部”等舉措,其中“自改委”模式被評為“山東鄉村治理十大典型案例”。就這樣,歷時12年的河北張莊社區、11年的東鮑莊及西鮑莊社區、11年的新莊社區等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實現整體拆除。

“拆遷清表已經成為制約高新區發展的‘瓶頸’,拆不動就建不動,建不動就發展不動。”2016年初,濰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初寶傑在到高新區任職的第一次領導幹部大會上表示。如今,三年棚改拆出了高新底氣,也拆出了高新未來。截至目前,全區91個村改居社區的33382戶房子,已全部實現棚改拆遷清零。

棚改之初,濰坊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就向全區群眾作出五項承諾:一是拿出給自己爹孃蓋房子的勁頭,給老百姓蓋最好的房子,全面提升規劃設計、建設、景觀、配套、物業5個方面水平;二是冬季不讓一戶老百姓挨凍,徹底消滅57個非直供換熱站,全面提升供暖水平;三是投入30億元新建擴建了大觀小學、東方學校等15所學校、3所幼兒園,實現了外籍教師全覆蓋;四是政府出資為老百姓的先祖高標準建設常令公山公墓;五是在棚改社區配套建設鄉賢館、村史館、文化中心,為老百姓留住鄉愁、記下歷史、傳承根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推進棚改過程中,區內的18條“斷頭路”被打通,佳樂家、大潤發等大型超市進駐,陽光融和醫院、高新區人民醫院投入使用,濰坊中醫院分院、五官科醫院、婦女兒童醫院等項目也在加緊推進,讓拆掉舊居搬進新房的居民開啟了“就近入學、病有所醫、文娛豐富”的新生活。2017年,濰坊高新區民生事項支出增長22.2%;2018年,總投資153.1億元的第一批57件民生實事又於近日出爐。

伴隨著棚改的順利推進,新加坡華德集團在濰坊高新區簽下了總投資133億元的兩大項目,盛瑞8AT配套產業園二期、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三期等項目集中開工……棚改拆遷為濰坊高新區騰空土地3萬餘畝,為重大項目建設騰出了空間,有力推動了濰柴、歌爾、盛瑞等骨幹企業的發展。

“實踐證明,我們以拆遷清表和棚戶區改造為總抓手,統籌推進項目包靠、服務企業、產業發展、城市提升、打霸治痞、惠民便民、作風轉變等各項工作,找準了突破擔當的‘關鍵點’,抓住了加快發展的‘牛鼻子’,打出了幹事創業的‘組合拳’,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初寶傑說。

給力!濰坊高新區大事好事不斷,接二連三霸佔《大眾日報》頭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