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來美國半年多,親朋好友們都特別關注我的生計問題,生怕我某天會餓死在美帝的街頭,給中國人丟臉。

最近就有幾位朋友一致推薦了條致富途徑:

代購川貝枇杷膏!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我粗略掃了下幾篇文章,立馬心潮澎湃起來,開始自由暢想著財富未來——掏空美帝人民的錢袋子,走上人生巔峰指日可待!

然而等我平靜下來,準備定下一個億的小目標時,發現迎面被潑了盆冷水。

中國“神藥”?無稽之談

追根溯源,國內有關“川貝枇杷膏在美國賣脫銷”的消息,消息源都是2月22日《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主標題:草藥補充劑讓一些紐約人開始說話不再咳嗽

副標題:有人說喝川貝枇杷膏成功解決了咳嗽煩惱,但專家提醒服用這類產品有風險

單從標題來看,這是一則非常中性的報道:

主標題用了“Herbal Supplement”(草藥補充劑)這一說法,沒有直接點出藥的名稱,避免了背書之嫌。主標題中的賓語用的是“Some New Yorkes”,特指“一些紐約人”,言下之意是,這只是部分紐約人的經歷。

副標題進一步強調了“Some”(一些人),還特別突出“專家認為服用這種產品有風險”這一知識點。

然而這個中性標題轉譯到國內畫風完全變了:

咳嗽不用怕!這個中草藥劑變成了紐約客們的話題中心。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報道正文在介紹了流感肆虐下的紐約,“有人喝了來自神秘東方的一種神奇液體,咳嗽一下就治好了”的感動美國故事後,話鋒一轉,呈現了各方對川貝枇杷膏及中草藥的看法。

草藥可能有一定的價值,偶爾也會給患者推薦,但她沒給病人開過川貝枇杷膏。她說,“草藥補充劑的效應可能跟安慰劑差不多,但現在還沒有資金支持對其進行大規模研究。”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使用草藥補充劑可能帶來健康風險,比如和藥品一起服用時用藥過量,或者導致處方藥物被取代。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也給出了建議:

建議消費者在服用補充劑前,先諮詢下專業醫護人員,同時需警惕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FDA目前還無權對膳食補充品進行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Brenner博士還強調:

面對流感,抓住用藥時機至關重要。如果把草藥作為首選藥物會錯失窗口期,尤其對於身體有其他問題的人來說,流感病毒導致住院或死亡的風險更高。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然而在國內的報道中,這部分內容完全不見了——

川貝枇杷膏直接被說成了中國“神藥”!

賣到脫銷?沒有的事

話說這波席捲全球的流感潮,我和身邊一些朋友們都曾不幸中招,但從沒聽說有人為治流感瘋搶川貝枇杷膏。

我特意去美國亞馬遜上看了下,銷售數據非常之一般,哪來的什麼“遭瘋搶”?!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至於價格,根據規格和成分,12.99美刀至29.99美刀不等,也沒有“450元一瓶”那麼誇張啊!

總的來說,亞馬遜上的購買者對川貝枇杷膏評價不錯,“五星好評”比例達78%。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評論中,確實有不少消費者進行了“泣血推薦”。比如這位:

很有效,裡邊一定放了“獨角獸的血”,不然怎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瘋搶”說可能來自《華爾街日報》那篇報道中,紐約唐人街附近珠江華人商城華人老闆的說法:

突然所有人都開始討論枇杷膏。中國人很早就知道了,但現在白人顧客也在買。

但他的話其實並不足以作為枇杷膏受歡迎的有力證據,因為珠江本身是一間坐落在紐約唐人街隔壁、專門出售旗袍、富貴竹這一類中國文化相關商品的商店。

且不說原報道中提及的美劇《怪奇物語》演員馬修·摩丁(Matthew Modine),只不過一個三線小明星,而且他在服用川貝枇杷膏後是有疑慮的:

我唯一擔心的是,它來自一個有著和美國完全不同標準的國家。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但這些內容,在國內媒體報道中也都被選擇性忽視了!

事情到這裡其實比較清楚了: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似曾相識?案例多多

其實,跟最近《舌尖3》引發中國民眾對中藥的討論一樣,美國人對川貝枇杷膏這類中藥的評價同樣非常分化,但整體以疑慮者居多。

我問了身邊幾位美國朋友,他們對中藥及川貝枇杷膏的看法如下:

大學助理教授,37歲,美國、加拿大雙重國籍:聽說過一些中醫理療的東西,但沒用過。沒聽人說過川貝枇杷膏,但如果感冒咳嗽實在不好,也會去嘗試用一下。

家庭主婦,56歲:家裡有些中草藥產品,茶樹油、緩解筋肉疼痛的油等,但不多。崇尚自然產品的人會比較喜歡中草藥。

家庭主婦,60歲,曾是護士:我選擇相信醫學。交了那麼多醫療保險,不瞭解的東西會問過醫生再說。

普通人如此,像《華爾街日報》這樣的美國主流媒體,更不可能公開給中國“神藥”背書。

2月26日,《華爾街日報》在網站上刊登了篇跟蹤報道——

止咳糖漿引發一種別樣的病毒——股票瘋漲。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作者字裡行間透著對之前報道在中國引發如此廣泛關注的不解。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報道還提到,“一些服用京都念慈菴川貝枇杷膏的消費者承認,自己這麼做是出於跟風,對產品成分缺乏瞭解”。

也是real耿直了。

回顧過去幾年,類似的“中國‘神藥’在美國賣脫銷”的消息還有很多:

比如煎餅果子征服美國人的胃……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比如馬應龍痔瘡膏救美國人民於“水深火熱”……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比如四川辣醬在美國遭千人瘋搶……

神吐槽:對不起,代購川貝枇杷膏這生意我做不來!

……

幾乎每隔段時間就有中國產品在國外成為“網紅”。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至少我要買老乾媽還得去華人超市,一般的美國超市很少能看到這些品牌的東西。

一些媒體有意或無意的選擇性報道,把報道中美國人的好評提煉出來,然後到社交媒體上找類似評價進行“交叉印證”,最後得出“XX在美國遭瘋搶”的結論,交出了一篇篇“10萬+”的漂亮數據。

毫無必要。

所以,何必要炮製“中國‘神藥’在美國遭瘋搶”這類新聞自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