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若干年前,史书上所记载的具体时间为天宝三载(744年)

,当时正值春日,冰融雪化、百花榄栏,兴庆宫里的美人也都轮换了好几批,而这一年,李白被驱离朝廷,逐出长安,前后距他被唐玄宗封为“供奉翰林”仅仅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而李白为什么会被驱逐呢?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在入朝之前,以李白当时的才华,名震长安,完全可以称得上“学高八斗才富五车”,外界传闻此人擅作诗,爱舞剑,嗜饮酒,喜郊游,为人狂傲不羁却才华横溢,颇有任侠之风,时称“谪仙人”。只是仕途颇为不顺,年近不惑仍然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得到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这才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受召进京授任“供奉翰林”一职,位卑权小,但是,却让李白有了接近唐玄宗、杨贵妃的机会。

唐明皇对这个名躁京城独领诗界风骚的大才子倒是喜爱地紧,赐他美酒,赠予佳肴,整日让他陪侍左右,吟诗作赋,平日里见惯了阿谀奉承之人,反倒对李白的放浪形骸觉得格外新鲜很是宽容,他也就愈加放肆。

以李白的才华,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供奉翰林”并不是什么难事。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前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奉命侍从左右,并当即留下了《侍从游宿温泉宫》等诗,玄宗看之,大喜,呼之果如时人所言此人才华横溢,自成一格。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自宫外骊山温泉宫回宫,唐玄宗开始思踌宫内是否有亭台楼阁、水榭楼台可供游乐观赏,这一想,唐玄宗的目光就放在了沉香亭上。在李白还未入宫之前,唐玄宗就常与妃嫔僚臣在此观景欣赏、设宴游乐、结彩为楼、泛舟为戏。著名的沉香亭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黄家御苑,御苑内的建筑格局并不对称排列,而是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御池四周,山水相依之间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廊桥、殿宇、楼榭、楼台……形式或恢弘壮阔或小巧精致,唐蔡孚就曾诗曰“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相驾御微风。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而靠近皇家御苑的沉香亭就像一颗璀璨炫目的明珠,镶嵌在御苑之旁和四周之景相映生辉,沉香亭全部都是用名贵的沉香木构造,五间彩袱和双重飞榆巍峨壮丽,营建在三层的石合壁上雄伟壮观。沉香亭是位于高处的观赏亭,亭下水域茫茫水草幽幽,亭前种植着各类名贵花卉,姹紫嫣红,百花争艳,几株芍药镶嵌在一日令花色巨变的国花牡丹之间,沉香亭又是皇宫内观赏牡丹的绝佳之处,每到牡丹盛开时节,唐明皇即携杨贵妃来此亭设宴置乐赏花,同行的还有诸王、大臣、宦官等,坐在亭子里牡丹之景尽收眼底,君臣同乐的一派景致使沉香亭的美景更升华至诗情画意。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沉香亭的广为人知和一些风流超群的轶事是分不开的,中国式的建筑“阳寿”并不长,建筑原也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建筑材料,它真正能让人记忆弥新的是承载的“道”,也就是它的灵魂,而它的灵魂也就是它所存在时代的风流人物赋予理念、情感、传承……如果说沉香亭是一场大戏,那这部戏的主角有盛开的牡丹花、天之骄子李隆基、闭月羞花的杨玉环、精通乐曲的歌神李龟年

……当然最闪亮的男主角还是归李白所有。

游乐宴饮,最不能缺的是什么?诗。中国文化中最有魅力的就是诗,诗做的最好的时代便是唐朝,“诗到唐时已作完”是鲁迅先生留下的对唐诗的高度评价,而论唐诗不得不谈到的一位人物就是“诗仙”李白—沉香亭的男主角。

据《松窗杂谈》记载,唐天宝初年的一个春天,那日,拂面的晚风已无冻人的寒意,一轮圆月悄悄升上柳梢,沉香亭里的池水波光粼粼,星子揉碎了那一池的月色,大团大团的牡丹花开地正盛,浓郁的红紫,清幽的浅白相互接连,构成了一匹华丽璀璨的绸缎,星子当空,香气氤氲,月影朦胧,一派春江花月夜的佳境。美景若无美人相称,岂不是失色不少?富有风雅情趣的唐明皇怎么会没想到这一点,他命身边内侍请来太真妃杨玉环共赏牡丹,精心挑选梨园弟子,携新曲十六部前来助兴。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沉香亭里音律绕梁,唐明皇李隆基精通音律,擅长作曲,杨玉环也“善歌舞,邃晓音律。”惊世之作“霓裳羽衣曲”就是由李隆基作曲,杨玉环编舞,乐曲恢宏壮阔,舞蹈雍容华美,彰显盛唐气象。召选梨园弟子演唱怎么能少了李龟年呢?李龟年在当时已被称之为“歌神”,有他在,就没有作不好的曲。正当李龟年开口吟唱,唐明皇突然摆摆手,摇头说道:赏名花,对妃子,焉能用旧曲旧词演唱呢?笑着令他拿着御用金花笺,召李太白前来,作《清平调》。

李龟年诚惶诚恐,拿着“金花笺”直奔李白常去的那家酒楼,李白喜爱饮酒在宫里是出了名的,想必这花好月圆夜,李白正是在那做着他的“酒中仙”呢!果然,李白已喝的熏熏然,路都有些走不稳,李龟年说完缘由就急匆匆地拉着李白赶回沉香亭,穿过姹紫嫣红的牡丹花丛,明皇和杨贵妃正笑吟吟地等候着他们。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酒对于常人而已或许会误事,对李白来说确是创作灵感的来源,杯酒下肚,李白借着五分醉意,五分月光,挥毫写下三首《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挥笔酣畅淋漓,笔墨未干,李龟年就早早呈现给唐明皇,明皇看罢直呼大好,连忙叫梨园弟子调丝竹,谱新曲,让李龟年引吭高歌,浪漫的李隆基亲自吹玉笛以伴奏,玉环美目微闭,倚着阑干,沉醉在沉香亭里的歌舞升平。这大概就是沉香亭最辉煌的时候,大唐最风流的皇帝,最美丽的女人,最出色的歌者,最有才的诗人齐齐汇聚在沉香亭。

这也是李白最辉煌的时候。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沉香亭里挥笔写下的三首诗将李白在文坛上又推向了一个高峰,然而也是这三首诗将李白逐出皇宫,“可怜飞燕倚新妆”被小人恶意曲解,杨玉环听信小人谗言,在玄宗耳畔刮枕边风,换言之,李白得罪了李隆基身边的人,比如高力士,比如杨玉环,间接致唐玄宗不喜李白,最后被随便找个理由驱之长安。

「建筑大片」沉香亭北繁华歇:诗仙李白与沉香亭的不解之缘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持续一年的战争唐朝节节战败,长安沦陷,明皇携贵妃仓皇出逃,顷刻间,巍峨的大唐帝国就从巅峰跌入低谷,开元盛世,霓裳羽衣曲,梨园弟子唱乐谱曲,诗人吟诗作对,也就“千古事、云飞烟灭。”沉香亭犹在,牡丹花仍然开得绚丽多彩,可诗人的吟唱,美人的颦蹙,梨园的载歌载舞却已灰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