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在“北崗西”村西發現了一個“旱池”,周邊的用石頭砌成的,其中在那個“進水口”處發現了一塊橫躺的碑刻,隨後得到了該村民與環衛工人的大力支持,經過清掃發現:

該碑刻:青石質;長:225釐米;寬84釐米;厚:16釐米。

額頭陽文有:萬代不朽

衝地面有“雙溝陰刻”:大殿碑記。改應為該碑刻正文···

年代:大清乾隆

因為該碑刻是在該“旱池”起到“流水”的作用,其餘文字皆被石頭覆蓋,據相關文字判斷,該碑刻應為修復廟宇大殿所立,具體文字因被其他石頭所覆蓋,其內容不詳。

當問及村民該村落是否有過大型的“廟宇”時,村民也只是說:村北有個小廟已經敗落,其他情況不知,根據該碑刻的尺寸與村東那個被“鑲嵌在牆內的碑刻”判斷:該村落曾經有過相當規模的廟宇,並且在周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為碑刻是多以記載周邊村落的人們捐贈的人員的錢數,當然根據這些發現還有個有更多的碑刻存在····

碑刻——是記載歷史最有價值、最真實的依據,他不僅僅記載村落的發展,並且還記載了周邊村落的發展及相關的往來,當然依然有姓氏分佈、家族狀況的發展,而現在許多的村落或許已經不存在,這就應該是最好的歷史依據。

現在的人們都忽視了“碑刻文化”在現實 中存在的價值,往往關注碑刻上的文字是什麼人寫的,這僅僅是“碑刻”與“金石學”中的一部分,而“碑刻”的重要性在於:碑刻是記載歷史事件、歷史發生、當時的經濟狀況、文化水平、人口與姓氏的發展、社會的物價、周邊人口、村落的發展的最好的記錄,當然也是最好的“檔案學”、“文書學”的依據。

人們不是都在搞“最美鄉村”、“該村落”與“村史”嗎?假如缺少了這些“碑刻文化”當然是“虛構”的歷史,希望大家都來關注現在所存在的“碑刻”,那可不是“一塊破石碑”的,那是歷史的見證與歷史依據!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五方元音(白全忠)訪碑錄——“北崗西”村“旱池”碑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