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長沙三百里,天涯何處無湘君

長沙,古稱潭州,別名星城,是湖南省省會。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長沙”在蠻越中的含義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直至今時,壯、侗諸民族聚居區還有女神崇拜的風俗,他們的成語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長沙”之語。長沙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瀟湘洙泗”之稱。存有馬王堆漢墓、三國吳簡、銅官窯等歷史遺蹟。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幷蓄”的湖湘文化和“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長沙歷史發展,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考古判斷,在距今15-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即有原始人類活動。

西望長沙三百里,天涯何處無湘君

長沙境內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餚。西漢時期,湖南的菜餚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後,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後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

自商、周以來逐漸形成的據以觀測天象的二十八宿(星座)中,有一宿叫診宿,根據古天文學的星宿定位,軫宿位於荊州上空。軫宿旁邊有個附屬於它的小星,名叫長沙星。因此,歷史上就有這樣一種說法,長沙是因長沙星得名的。如唐朝人張謂《長沙風土碑記》雲:“天文長沙一星,在軫四星之側。上為辰象,下為郡縣。”所謂“下為郡縣”,就是指的長沙城。《明史·天文志》也說:“長沙小星,下應長沙。”《長沙縣誌。拾遺》亦云:“長沙之名,……以軫旁有長沙星,正在其域分野,故云。”因長沙星得名一說,記載較多,影響也大,所以在一些文人撰文賦詩時,往往把長沙與長沙星聯繫在一起,稱長沙為“星沙”。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一首讚美長沙風光景色的詩中,就把長沙稱為“星沙”,詩云:“繞郭青山一座佳,登高滿袖貯煙霞。星沙景物堪凝眺,偏地桑麻偏囿花。”在長沙府、縣誌中,以“星沙”稱長沙的多處可見。時至今天,長沙人仍然有稱長沙為星沙的。

二說長沙因桔子洲得名。

位於湘江中流的桔子洲(又名水陸洲或牛頭洲),是由河沙長期淤積而浮現的一塊狹長沙洲,全長約五公里,有“長島”之稱。但桔子洲浮露江心的時間較晚,據《湖南省志·地理志》轉引《太平寰·字記》:“桔洲在長沙縣西南四里江中,時有大水,諸洲皆沒,此洲獨浮,上多桔,故以為名。晉惠帝永興二年(公元3O5年)生此洲。”如記載屬實,則至西晉時期桔子洲方浮湧江面。而據《湖廣通志》說:“舊謂長沙之名,起於周初”。《逸周’書·王會篇》說,周成王時,全國各地向周天子所獻的“方物”(土特產)中,有“長沙鱉”。“鱉”就是長沙人所說的腳魚(團魚)。孔晁註解說,長沙鱉“特大而美故貢也”。周初既有長沙之名,而桔子洲遲至一千四百年後的西晉才形成,那麼,長沙因桔子洲得名的說法,就缺乏根據了。

三說長沙因萬里沙祠得名。

此說原出於《十三州志》:“有萬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日長沙也。”湘州,西晉末年在湖南設置的行政區,州域就在長沙,故湘州叩指長沙。“萬里沙禍”,據《長沙縣誌·拾遺》轉引《資治通鑑》:漢武帝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O9年),至山東東萊,禱告萬里沙,返回途中祭祀泰山。應勁註解說:“萬里沙祠也。”山東東萊的萬里沙祠與長沙地名有沒有必然的聯繫呢?《大清一統志》持否定意見,認為“是祠在東萊,與長沙無與。”可見,長沙因萬里沙祠得名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嶽麓書院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嶽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現佔地1.2萬平方米,掩映在嶽麓山東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東,由門堂、亭、臺、樓、軒、齋、祠組成的古建築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北側是半學齋、文廟、湘水校經堂、船山祠等紀念性建築、南側有教學齋、百泉軒、麓山寺等到景點。地址:長沙市嶽麓區麓山路273號(湖南大學內)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

嶽麓山在長沙市區之西,東臨湘江,面積約8平方公里,古人讚譽其“碧嶂屏開,秀如琢珠”。唐宋以來,嶽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六朝羅漢松、唐宋銀杏、明清松樟相當著名;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嶽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

花明樓

花明樓,位於湖南省會長沙市寧鄉縣境東南,靳江河畔,東北與嶽麓區接壤,西南與湘潭市、湘鄉市相鄰,東距省會長沙20公里,南距毛澤東故里韶山30公里,西距縣城34公里。花明樓旅遊區因革命偉人、已故前國家主席-故居而建設的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花明樓是寧鄉縣東南的一個美麗小鎮。境內雙獅嶺重巒疊翠,清泉奔湧,幽谷灌區水渠與靳江交錯而過,低吟淺唱,像兩條銀鏈鑲嵌其間。據清同治《寧鄉縣誌》載:“昔有齊公,擇此築樓,課其二字,攻讀其中。”並將其子攻讀詩書的那棟木樓取名“花明樓”。初唐詩人王維有詩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宋代詩人陸游的“山-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膾炙人口。齊公取名時也許是受了詩人們閃爍著智慧靈光的詩文啟迪,當然也包含了齊公的美好祝願。如今,樓與人已成為歷史,而“花明樓”三字成了這片肥美土地的名字。此“樓”非彼樓也。

天心閣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誌,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公園內,是一座古香古色立於古城牆上的樓閣,天心閣古時就馳名三湘大地,亦是古城的一個標誌。天心公園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區,公園南端有一段長達220米的明代城牆,高13米寬6米,看上去高大而堅固,建築材料底部是長條麻石,上部是大青磚,而此段城牆之最高、最闊處,便是矗立著天心閣。天心閣由主副三閣以及長廊組成。其中主閣高17.5米,居中,基臺由花崗石長成,其上樓閣有三層,三重簷歇山頂,簷角翹起,琉璃瓦覆頂。天心閣頂簷之下,南懸“天心閣”三字匾,北懸“楚天一覽”四字匾。此閣始建的時間今已無法考證,但至少不會晚於明末,有明代城牆已作了它的“基座”。天心閣具有明清兩朝城樓風格,高閣用遊廊連接,形似山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它的結構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層閣用四十六根紅漆圓柱支撐,廊柱結合,慄瓦粉牆,灰白色石基敦厚穩實,六十二頭石獅各具姿態,三十二隻龍首托起翼角。

關山古鎮

湖南省寧鄉縣的金洲鎮,距省會長沙僅28公里。“關山”地名源於三國關雲長在此屯兵,與老將黃忠大戰於長沙並最終將其收服的歷史典故。正是因了關公曾在此駐兵,所以這一帶至今仍遺有關山、箭樓村、顏塘村、烈馬臥槽、歇氣嶺等地名。前幾年修建金洲大道時,還出土了一批三國時期的古兵器,可見這段歷史並非虛言。然而,往日的煙雲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早已消失殆盡,過去,關山村和許多的湖南農村一樣,平凡而普通。就在幾年前,當地政府決定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產業,重新發掘關山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關山的秀美風光和風土人情,積極引入外部資本,打造關山古鎮旅遊區,將旅遊景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了“景在村中,村在景中”。來到關山,只見村舍四周青山環繞,綠水漪漪,農田原野,風光旖旎,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淳樸善良的民風,無一不讓人流連忘返。

寧鄉迴龍山

迴龍山景區是湘中重要的佛教文化旅遊景區。距長沙68公里,花明樓50公里,灰湯15公里,寧橫高等級公路、洛湛鐵路橫貫其中。迴龍山自古即有“南楚靈山”之美稱。迴龍山山上的白雲寺已有千年歷史,為全國百大名寺。迴龍山旅遊區規劃十年內初步建成區域面積為6平方公里的以佛教文化旅遊為主題,融休閒度假、觀光遊樂為一體的生態型、休閒型的“AAAA”級旅遊區,回龍山正日益彰顯其三湘佛教名山、旅遊勝地的獨特魅力。南楚靈山——迴龍山,因山脈如青龍奔騰向西,突折迂迴,似有“回龍望祖”之勢而得名。景區主峰迴龍峰海拔366米,山形逶迤,群峰聳翠,風景秀麗。山頂有一箕形盆地,方圓百餘畝,翠竹從生,綠樹蔽天,常有清風輕佛,白雲停駐,故名白雲窩。作為佛家寶地,全國百大名寺之一的迴龍山白雲寺即建於此。迴龍山素以“南嶽山的香,回龍山的燭”之稱而與衡山媲美,享譽海內外,千年的歷史,更給回龍山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積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