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杭州自古繁華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舊城稱臨安、錢塘、武林、杭城。臨安是南宋王朝的首都,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杭州人文古蹟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蹟。其中主要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杭州自古繁華

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 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

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在夏之前屬百越,夏商周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裡,並舍其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餘”,乃名“餘杭”。春秋時,吳囯、越囯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囯,後屬吳囯,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囯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漢書地理志記載: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週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杭州一躍而“咽喉吳越,勢雄江海”,確立起了它在整個錢塘江下游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水牽卉服,陸控山夷”

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聞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灩,雨天山空濛。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湖區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美風光著稱。

西溪

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祿堤、壽堤;西溪“十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餘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莊宸跡、河渚聽曲。

千島湖

千島湖碧波萬頃,千島競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眾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蹟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峰、梅峰、龍山、動物系列、石林

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拱宸橋

拱宸橋東西橫跨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誌。始建於明崇禎四年,清光緒十一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該橋全長92米,為三孔薄墩石拱橋,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橋形巍峨高大,氣魄雄偉,是杭州拱墅區的標誌性建築物。橋東西兩岸分別建有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廣濟橋

廣濟橋是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內。廣濟橋又名通濟橋、碧天橋,俗稱長橋,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陳守清募建。附近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廳、郭璞井、水南廟。

富義倉

富義倉是杭州現存唯一的運河航運倉儲建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則義達”之意。當年杭州所用的米糧皆從運河漕運而來,儲於富義倉,與北京的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

錢塘江

錢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錢江觀潮的時間按農曆計算,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勢最大,在此前後則遞減。每天有兩次湧潮,其具體時間會有規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農曆八月十八日的潮勢最為壯觀,前往觀潮的人也最多。歷史上俗稱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則稱為“觀潮節”。

良渚遺址

良渚遺址距今約5250~4150年,1936年因發現於良渚鎮而得名,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佈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鎮境內,分佈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範圍廣闊,遺址密集。良渚古城,考古人員在良渚文化核心區域發現的這片相當於約400個足球場大小,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古城。

湘湖

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東接蕭山城區,西瀕錢塘江,北至浙贛鐵路,南臨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至西湖僅15公里,湖北岸城山為春秋時越王句踐儲糧囤兵之所,湖西老虎洞則是勾踐臥薪嚐膽之地。湘湖八景是城山懷古、覽亭眺遠、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楊岐鐘聲、橫塘棹歌、湖心雲影、山腳窯煙。目前,湘湖三期已經正式開園。其水域總面積達到6.1平方公里,整體構成了一個“長頸葫蘆狀”的湖面景觀。

跨湖橋遺址

跨湖橋遺址位於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里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原有面積數萬平方米,已發掘1030平方米。遺址堆積厚2-3米,碳14測年距今7000-8000年。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栽培稻實物將浙江的栽培稻歷史提前了1000年;出土的獨木舟是迄今中國年代最早的舟。

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位於桐廬縣境內,距杭州80公里,是華東沿海中部亞熱帶溼潤區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名瑤琳洞,縱深1公里,總面積達28000平方米,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之一。2002年躋入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景區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勢地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被譽為“全國諸洞之冠”。畫家葉淺予誇它是“中國少有,世界罕見”。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分享到:


相關文章: